延边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2019-12-28朴美兰
朴美兰
(延边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吉林延边 133000)
1 延边社会治理创新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延边各级政府始终把创新社会治理与提供多元化公共服务作为促进边境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党和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通过党建、社会组织、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激发社会活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髙,消费结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
1.1 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逐步实现是中国近年来政府职能转变的落脚点,也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保障民众生存权,彰显公平正义原则的工作重心所在。中国界定基本公共服务时,严格遵守最低限度保障标准,将包括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和社会服务等八个领域的81个项目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一般基本公共服务泛指与个体生存权和发展权密切并有直接关系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从实施教育公共服务方面来看,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生待遇,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跨地域的联动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义务教育发展;针对延边地区随迁流动人口子女多、留守困境儿童多的现状,通过“代理亲人”、社区三点半课堂、“微心愿”、大学生志愿者等多种形式为青少年建立各种关爱服务体系,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在不断深化医疗卫生改革体制的前提下,实施药品零差价制度,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增长,降低群众看病费用;构建各种医联体和分诊、转诊制度,实现优势医疗资源互补;同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延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提供各种预防、保健卫生服务,而且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缓解了延边地区老年人因留守、空巢加上慢病缠身而难以获得及时的医疗服务的困难;各级乡镇、社区基本卫生服务涉及十四大类,并导向健康管理,提前实施疾病健康干预;增进了群众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获得感。
1.2 构筑党建引领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使用了社会治理概念。而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党委是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因此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积极作用对于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作为边疆多民族聚集地区,老龄化、人口双向流动加重了社会治理的难度,因此,延边各级政府不断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构筑党建引领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1.3 强化地方文化自信,巩固民族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作为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延边州始终把民族团结的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开展民族文化节、社区好邻居节、开展音乐双语课堂等方式,增进各个民族群众之间的感情,长期营造了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友好互助民族关系形成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延边地区有着多年各民族经济方式互补,不同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历史传统。进入21世纪以来,延边地区不断提升地方文化内涵,以快乐延吉大舞台、市民大讲堂等为载体,通过“民族团结邻居节”“延边好人”等活动不断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
1.4 “三社联动”,拓宽社会服务领域
学者们认为,社会服务,通常指的是除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之外为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的具体服务,如老人服务、残疾人服务、青少年服务等,也就是个人社会服务。就社区服务的实际而言,英国早期的社区服务主要指社区照顾;加拿大将特殊人群如残疾人确定为社区服务优先群体,同时强调对少儿教育、老年照顾以及移民照顾的社区能力建设。德国从社区消费需求角度强调完善社区服务,提供各种便民服务项目。美国倾向于以社区发展合作组织,以帮助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创业机会。欧盟各国则认为社会服务应着眼于对所有人的社会保护,扮演预防者角色。近年来,延边地区不断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联动机制,强化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有机衔接,实现一站式服务。
2 社会变迁与延边地区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挑战2.1经济结构变迁加重社会治理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延边地区社会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不断改善。1978年至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8.2:47.8:24发展为8.8:49.5:41.7。延边地区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15年延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 118元低于全国水平地49 351元。2015年延边地区三次产业机构为8.8:49.5:41.7,与全国相应数据相比(全国9:40.5:50.5),第一产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低于全国8.8个百分点。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延边地区整体产业结构仍不够合理。特别是第三产业占比近几年呈现下降趋势,这与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不想符合。延边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且因制造业和高附加值的科技信息产业缺乏导致下岗人员众多,调查发现,这些众多的下岗人员家庭往往面临着经济困难、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成员患有长期慢性疾病等多重生活困境,一旦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则会引发各种突发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会治理的风险。
2.2 老龄化加重社会治理成本
近年来,延边地区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导致区域养老负担日益严重。截至2015年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为213.6万人。其中老年人口超过40万人,占总人口的18.6%,比全国14.9%的比例高出3.7个百分点。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4.4万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1%。空巢老年人14.8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37%,失能和半失能老人7.5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9.9%。延边地区老年人规模大,失能、空巢老年人多的人口现实增加了社会治理的艰巨性。同时,这种养老负担还表现为由于退休人员增多,职退比差距逐渐拉大而导致的财政养老基金面临着巨大风险。根据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延边8个县市中有近一半的县市都面临着养老保险靠国家、省财政填补养老基金的局面;其次,老龄化带给的社会治理成本还表现为,尽管目前延边地区有各种性质的养老机构,截至2107年年末,城乡养老服务机构达到167家,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40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随着老龄人口的快速增加和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目前的养老机构难以充分满足延边地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此外,老龄化带给社会治理成本增加还表现为延边地区空巢独居老人占比例较高,这些老年人在子女长期不在身边,传统养老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需要社会和社区提供贴身的照护服务,而延边地区目前尚未建立起健全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也缺乏受过专业训练的能够提供优质照料服务的社会工作者。
2.3 流动人口增多,社区居民异质性加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延边朝鲜族人口大规模跨境流动,延边各地产生了规模巨大的空挂户和人户分离的局面,这种空挂户和东北特有的冬季漫长的气候特点导致社区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着众多困扰,如楼房无人居住导致冬天水管冻裂后影响整个楼栋居民正常生活、几十年在外地流动后因为身体患病、精神错乱而无人照顾的精神残疾人群增多;同时,人口流动始终呈现双向流动态势,在延边本地朝鲜族流出后,来自山东、湖南、湖北、安徽、河北的大量的汉族流入人口长期在延边生活、工作,他们为建设延边做出了巨大贡献,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然而,流动人口在延边的居住呈现聚集现象,如在延吉市,多数流动人口选择在进学街道的几个社区买房或者租房居住,这就导致各个社区实际常住人口规模大小不一,而在分配各种工作任务时却考虑不到这些实际的问题,在统一的时间、人力和财力的规定下要求各个社区同时完成各项任务,产生了社会人口基数大,人均服务资源少的问题;社会治理,实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工作,让所有人都过上更好、更体面的生活,保持社会有序和谐的状态,就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核心。
3 创新社会治理路径探析
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范围、建立职业化体系,社区工作者主要采取依法依规选任、社会化招聘等方式进行配备,凡是正式聘用纳入社区工作者管理范围内的人员,享受相应的薪酬福利待遇;根据岗位特点、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关专业水平等综合因素,建立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序列;建立与岗位等级和绩效考核相衔接的薪酬体系,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以工资收入为基数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稳步提升基层工作队伍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提供制度保障;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鼓励和引导社区工作者走职业化、专业化道路。拓宽职业上升渠道、畅通优秀社区工作者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通道,鼓励其参加各类竞争性选拔,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定期安排社区工作者轮岗交流、实践锻炼和教育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