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价值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研究
2019-12-28蒋蔚然
蒋蔚然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等教育当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其中的诸多问题也在不断地暴露。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1]。该文基于对湖北省高校2017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填式的问卷调查法,有针对性地了解湖北省高校2017级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状况,进一步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形成的原因;就以上问题提出对策,探索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
1 高校学生政治素养现状分析
1.1 政治素养现状
1.1.1 对本国基本情况的认识状况
2016年7月1日,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个自信”不仅是共产党人的坚守,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准则,更是当代青年的清晰认识。根据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在对“四个自信”内容的回答,有50.3%的学生选择了“科技自信”这一项。除此之外,如对我国近年的经济增长率、我国的政体和国体相关内容了解甚少。
1.1.2 现阶段信息获取倾向状况
网络媒体的普及和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了解外部世界,知晓内部国情的便利渠道。互联网平台是现在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现存问题是,高校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普遍较低,对政治类和经济类的网页浏览量远远低于对娱乐和游戏类的浏览量。
1.1.3 自主思考和独立判断状况
科技和通讯的进步以及网络的普及,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信息获取方式以外,还携带者诸多的负面因素。如网络暴力,“键盘侠”,故意牵引舆论导向等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推手都在无形之中影响大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诱引其向真相的相反方向前行。而现今的网络评论更是“跟风”现象严重,理性和理智淹没在众多“跟风”队伍中,出现时甚至遭受攻击。
1.2 形成原因
1.2.1 客观原因
其一,文理分科的教育制度造成了学科分化的极端现象。1977年的高考恢复后文理分科制度便一直存在,这种制度源于对苏联模式,以分科教育来快速培养各类专业人才,能够高效地满足由于战后知识分子严重损失而重建的需求。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分科制度的弊端也在不断显现,文科学生缺乏科学技术常识,理科学生缺乏人文素养。
其二,泛娱乐化的社会环境。现阶段社会的泛娱乐化是无法避免的现象。复杂的社会环境也同样影响学生的政治素养。
其三,学生的家庭教育也尤为重要。在该次调查中,有的学生来自农村,有的学生来自城镇。在如今城乡发展不平衡现实情况下,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家庭教育不仅与家庭经济条件有关,也与学生家长的职业有关。该次调查中父母为企事业单位、公务员、务农,或者其他。家庭教育的是除学校教育之外重要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形成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1.2.2 主观原因
个人的人文素养,反映着政治素养。现阶段高校学生的阅读方向偏重于娱乐杂志、小说等,网络浏览内容多以娱乐内容为主,上网兴趣方向中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占比较高。现阶段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侧重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状态,而政治素养偏低的人群主要是高校理科类学生。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谁决定谁的绝对性关系。家庭收入,家庭教育,教育制度,社会风气等客观原因对高校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形成状况是不可避免的,但大学生可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客观条件带来的限制。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分析
2.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
2.1.1 课堂“抬头率”底
“抬头率”低,是高校课堂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200人乃至更多的课堂上,教师只有一位,黑板和投影仪只有一个,课堂人数过多限制了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教师无法避免这样的情况。
2.1.2 部分教师政治素养较低
“信马”才能真“姓马”,与其他专业的教师不同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传授知识,同时也传播一种信仰[2]。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也源于教师的教学。教师首先要对现实问题形成自己独立的认识和判断,对马克思主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才能真正地引导学生,影响学生。
2.1.3 课程考察手段单一
考试是考查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掌握情况的方式,而现今绝大部分高校虽然实行“2+8”(平时成绩占有总成绩的20%,笔试成绩占有80%)或者“4+6”(平时成绩占有总成绩的40%,笔试成绩占有60%)的考查形式,其中平时成绩基本上为课堂表现或者作业完成情况。总的来说,这样的考查手段仍旧是以笔试成绩为主,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考查学生的方式。
考查方式与实践生活的严重脱离,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感到枯燥无味,更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与实际效果朝相反的方向发展。
2.2 形成原因
2.2.1 教材部分内容与实际脱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在党的十九大召开结束后,教育部修订教材,发行2018版教材。就算如此,与前一套的2015版教材的相隔时间仍有3年。
教师教用着旧教材教学,学生用着旧教材学习。教材的部分内容已经是过去,而新的内容还未能及时的补充上来。造成了教学。学习内容与实际情况的脱节,影响着教学效果。
2.2.2 教师教学与学生需求切合度不够
在当今网络媒体兴盛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教师对于信息的掌握并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度更加广泛,知识面更加全面,因此,完全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缺乏时代性,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和关注度,是的教学效果欠佳。
由于职称评比标准的量化等因素,现阶段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个人有着卓越的专业素养,坚实的理论功底,但是在教学能力上往往存在短板现象。这其中也存在着与教师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实时了解学生需求状况的能力有关。
2.2.3 学生个人缺乏信仰的支撑
信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各方争相讨论的重点问题。西方鼓吹“中国人无信仰”,缺乏科学的宗教能是一种信仰,那么具有强大科学支撑的马克思主义同样可以是一种信仰。在对高校大学生信仰调查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58%)处于无信仰状态。往往这样的学生时思想状况薄弱的群体,易受到恶意言论鼓吹和煽动,易产生对现实不满的极端思想,不利于个人的未来的发展。
3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措施
3.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针对性教学
3.1.1 提升理论专业素养
教育者本身就是受过教育的[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信仰的传播者和学生引导者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各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点内容。
3.1.2 提高理论课教学能力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不仅有需要坚实的理论能力,还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考验着教师将专业教师素质融入理论,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能力。
3.1.3 丰富课程考察手段
针对性教学配合针对性的检测。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设置不同的考核标准,将考核方式与专业特性相联系。这也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合作教学,联合考察。其次,要注重社会实践。高校可依据课程设置来举办相关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考察学生的能力的。
3.2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客体自主性学习
3.2.1 坚定信仰
高校大学生要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践的最根本的世界观。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同时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要做到“在马信马、在马学马、在马研马、在马讲马、在马用马。”总的来说,便是要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
3.2.2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集中表达和体现,也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规范和要求。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青年责任与担当。
3.2.3 做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
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4]。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时代新人要勇于承担,肯于实干,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