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体验理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德育途径探索

2019-12-28田竹李韦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院校

田竹,李韦璇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0)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中,重视理论教育而忽略学生体验与实践的倾向,导致了学生德育工作与学生的生活以及社会产生了脱节,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完成的与素养的自主建构。为此,在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改革中,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挖掘生态体验理论的内涵与价值,并对生态体验理论与学生德育工作的深度融合路径做出探索。

1 生态体验教育与生态体验德育的内涵

生态体验教育指的是将学生从课堂以及抽象记忆中解放出来,强调学生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在体验与感受中产生感悟,并在生活实践中对自身感悟进行践行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无论是传统的教育理念还是师生在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都需要做出改变,教师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作为引导者的作用,而且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以体验者的身份对生态做出体验与感受。在此过程中,自然、社会在学生教育中所具有的地位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甚至超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基于生态体验教学所具有的内涵,生态体验德育内涵并不能理解,即生态体育德育要求德育教育工作者能够拓展德育工作覆盖面,引导学生走入自然、社会与家庭,促使学生能够产生更为深刻的道德感悟乃至生命感悟。具体而言,生态体验德育内涵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生态体验德育需要重视在德育教育和学生体验、生命意义之间构建紧密关联。即生态体验德育虽然与传统德育模式体现出了明显差异,但是并不否定课堂教育与知识传授,而是进一步肯定了生态体验在推动学生课堂学习与知识掌握中的价值。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这种模式能够带给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并促使学生完成个性化的德行与人格建构;另一方面,在生态体验德育工作中,生态情景、生态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料,这是学生能够提升自身德育体验成效以及道德境界的重要基础,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对社会个体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做出更为深刻的认知,进而实现学生理解能力、内心情感、德育素养的协同发展。

2 生态体验德育教育原则与过程

在生态体验德育教育工作中,学生既是德育教育的对象,又是开展生态体验的主体,为此,在生态体验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需要在生态体验德育工作中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这要求教师能够在生态体验德育教育中与学生构建起平等的关系,关注学生在生态体验德育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与教学角色,在生态体验德育教育中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评价者等角色,从而彰显出学生在生态体验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在生态体验德育教育中的参与动机,这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生态体验德育教育并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能够通过生态体验获得收获的重要保障。为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并围绕学生学习兴趣确定生态体验德育教育内容与生态体验德育教育方法,进而为生态体验德育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在生态体验德育教育过程中,生态体验环境的构建至关重要,教师所开展的外部引导与学生所完成的自主建构也缺一不可,具体而言,生态体验德育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教师需要重视生态体验场的构建。生态体验场的构建是学生开展生态体验并提升自身德育素养的基础,在生态体验场的构建中,教师需要重视构建起具有真实性、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从而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感触与感悟;其次,教师需要与学生构建开放性的对话关系。在此方面,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参与到生态体验环境当中,在构建活跃的沟通氛围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自身的感受,在与学生开展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渗透与德育教育目标相契合的德育教育内容,从而确保德育教育目标得以实现;最后,教师需要重视对生态体验德育教育进行有效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所做出的表述,对生态体验德育教育工作成效做出评估,从而为生态体育德育教育工作的调整与优化提供依据。

3 高职院校生态体验德育工作的实施

3.1 依托校园开展生态体验德育教育

在依托校园开展生态体验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求校园能够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校园需要发挥出课堂在生态体验德育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虽然生态体验德育教育实现了教育范围的拓展,但是课堂仍旧是开展德育知识传授以及引导学生参与生态体验的重要阵地。当然,在生态体验德育教育的要求下,传统德育课堂需要进行一定的改编,如教师可以运用电影、音乐、图片等创造良好的生态体验场景,促使学生能够在体验情景的基础上做到有所感悟,进而实现生态体验德育教育目标;其次,校园需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校园是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对校园文化环境进行优化的基础上,能够为生态体验德育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进而通过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来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要求高职院校能够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开展,如优化校园景观建设工作、组织多元化的校园活动等,从而构建起有利于学生德育素养发展的校园环境与氛围。

3.2 依托家庭开展生态体验德育教育

家庭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员所具有的道德素养、教育方式等,对学生道德素养以及德育成效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而作为学生,虽然享受着家庭的关爱,但是却很少对家庭成员的感受进行关注,并导致了学生欠缺感恩精神的问题,由此可见,在生态体验德育教育工作中,家庭应当重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从而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具体而言,依托家庭所开展的生态体验德育教育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家庭成员应当重视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以推动自身与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态体验德育环境;其次,家庭需要重视在开展生态体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优化自身的教育方式,如家庭不仅需要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发展的空间,而且需要对自身教育方式进行反思与优化,在生态体验德育中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最后,家庭需要重点关注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的开展。在此方面,家庭需要重视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并培养学生所具有的生命智慧。与此同时,家庭可以使用角色互换方式促使学生体会到其他家庭成员对自身的付出,从而强化学生的感恩精神。

3.3 依托社会开展生态体验德育教育

在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重视推动学生的社会化进程,而且有必要依托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德育工作成效。通过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对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生态进行体验,能够促使学生对社会美好生活做出更多的感悟,并在此过程中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此,推动生态体验德育教育向社会拓展,在构建社会生态体验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开展学生德育工作,对于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如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社区、农村或者敬老院等场所,通过开展考察、演出或者劳动等形式,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并在学生对这一过程进行体验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3.4 依托自然开展生态体验德育教育

在自然中开展体验德育教育实践工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联想与情感,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目标,如在环境优美的大自然中,学生能够产生热爱与敬畏大自然的情感,而在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自然时,学生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意识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由此可见,在使用生态体验教育模式开展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有必要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以生存挑战、生态游览、环境调查等形式开展生态体验德育教育活动。从生存挑战来看,生存挑战指的是引导学生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中开展野外生存,这种自然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而且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所具有的意志力和集体荣誉感;从生态游览来看,生态游览指的是引导学生开展生态景区参观活动,从而促使学生感受到自然所具有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进而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环境调查来看,环境调查指的是引导学生对当地环境现状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调查工作,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激发学生爱护环境、参与环境保护实践的意识。

4 结语

生态体验理论与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融合,对于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完成德育素养的自主建构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职院校德育教师需要重视把握生态体验德育内涵,明确生态体验德育工作原则与流程,并充分发挥出学校、家庭、社会、自然在开展生态体验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从而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院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