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潭模式”制度创新的重大意义

2019-12-28李兵弟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原司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中华民居 2019年6期
关键词:古民居龙潭古村

文 李兵弟 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原司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图 李忠民 李庆如 王文奎 王盼 张峥嵘 李锐 卓育兴

政策指导 集体整租 市场承修 文创活化

龙潭村探索的重要创新意义,是启发了当今社会对传统村落濒危住房以租用带保护的市场意识和市场做法,进一步催生了传统村落保护的社会动力。

当前,各地都在积极落实中央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全县有22个中国传统村落、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近几年,全县100多个行政村中有十多个开展了古村落和古民居的保护、活化工作,探索出了以熙岭乡龙潭村为代表的古村落和古民居的多种活化利用与抢救抢修保护模式。

龙潭村的“政府政策指导、集体整租空宅、市场承租修缮、文创活化古村”的创新模式,北墘村的“乡镇投资、租赁古宅、抢救保护”的做法,厦地村的“整体承租老宅、整村抢修活化”的方法等,均创新性地走出了以县域为单元抢修濒危古民居,以文创为主活化利用古村落的可行路径,实现了乡村历史文化基因与风貌在新时代的保护与传承,促进了乡村多元业态的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排头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范例。福建省住建厅、文化和旅游部门高度重视这些村庄的探索和做法,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屏南县文创之路的实践意义

屏南县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是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必须做好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这件传世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法宝。要解放思想,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的力量汇聚起来。”

当前城乡融合发展处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整体提升阶段。在这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乡村建设要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不断地修复乡村地区的生态与文态环境;要坚持改革方向,通过不断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激活包括城里人在内的古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的主体、要素和市场,处理好政府、村民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要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切实地解决城乡居民迫切关注的居住环境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城乡新生活方式的追求,持续提高村庄现代化发展的质量。如果能持之以恒,就必然能在乡村振兴的大棋局中探索出符合当前乡村实际的古村落和古民居保护及活化的新机制、新方法、新路径,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人地关系,形成古村落乡愁记忆与新村庄建设面貌交相辉映的美丽乡村景致,实现弘扬中华文化基因,特别是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政治生态,实现市场环境的整体提升。

二是创新和压实古村落保护、活化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尤其是有能力、有意愿、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个人在古村落保护中的积极作用。

屏南县熙岭乡政府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将古村落中弃置的宅基地和濒危古民居由村集体向个体农户整体包租15年,并引进社会力量承租、投资、修缮、使用。社会力量在承租、修缮、使用的同时,也担负起古村落和古民居保护、修缮、使用的责任,形成了村集体、村民、新居民相互制约、共同保护、共同利用、共同受益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益共同体,从而构建起了古村落保护和利用的新主体,也走出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城乡共同发力的新路子。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条件下,古村落这一保护主体已经大大超越了“老村民”这个单一保护主体的范畴,形成了新时代传统村落保护共同主体这一历史性的新概念。

龙潭片区的村集体在保护传统村落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平台和纽带作用。一是团结和带领乡亲们甄别濒危古民居,动员并统一组织租用村民濒危塌落的老宅。二是组织村内濒危老宅统一对外承租。严格审查承租人,严格约定承租人的投资责任,明确投资费用与到账时间。在合同中规定,如有违约,按照承诺投资的1.5倍赔偿。三是组织有经验的老工匠,采用本地的材料和工法,尊重本地的习俗,统一组织对濒危塌落的古民居进行原貌修复,保证了古村落不走样、不变形、不变味。四是配合政府给入住的城里人发放“新居民证”。五是组织“老村民”与“新村民”共同参与多种生产和生活活动,举办“人人都是艺术家”村民公益学画活动,实现乡村新形势下的以“共同缔造”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村庄治理。

林正碌先生是社会力量进入龙潭村的牵头人。他以个人的感召力来组织,以跟他学画的城里人为主体,以德业相劝等乡规形成团体自律,以龙潭古村和互联网为托底容器,在这里发展了令世人吃惊、精彩纷呈的个体文创事业。

古村落和古民居的保护、活化工作由于创新了保护主体的构成,压实了共同保护的主体责任,带动了城市资本下乡,带动了村庄集体经济的多元业态发展,带动了村民实现多渠道致富,带动了政府的公共服务投入。至今,已经活化利用了龙潭村的30余处老宅,还有20余处老宅已经签约治理。政府在龙潭村的基础配套设施方面已经投入了2100万元,并引入外部资金近千万元。100多位“新村民”进驻古村,“老村民”也从3年前的不足200人回升到500多人,古村落获得了新生。生活在龙潭古村中的老百姓在保护中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要大胆探索古村落和古民居保护、活化的实施路径,有针对性地破解古村落保护的资金难题。

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村庄,每村可以获得国家300万元的资金支持。这笔资金主要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濒危建筑的抢救式修缮,不能彻底解决传统村落保护中乡村振兴与保护资金短缺的矛盾——这是古村落保护工作中的全国性难题。

古村落是乡愁记忆里的文化生活场景和生态环境,是城里人对“把酒话桑麻”的乡村田园生活方式的向往,也是农村植入文创、电商等新业态的物质基础。大家都知道,农业经济密度低,投资释放价值回报的周期长,尤其是古村落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活化,就必须想办法做加法,做增量,以增量促保护,以投入实现古村落价值的重现。

活化农村现有的存量资产,提升农村古民居的价值是实现保护的可行途径之一。屏南县龙潭村通过承租修缮、让渡使用权的方法,找到了一条保护与活化古村落切实可行的路径,也寻觅到通过承租提升濒危古民居价值的合理方法。在这里,农民的房屋财产权利和集体宅基地的所有权都没有失去,而仅仅是将已无法使用的老旧濒危房屋及其占用的宅基地的使用权做了一定时间(如15年)的让渡,就撬动了以城市居民为主的社会资本的直接投入。城里的投资人在享受15年乡村新生活的同时,也在投资修缮房屋所增加的价值中,即重现的老宅的历史价值中获得了自己的创业回报。可以说,是村里人和城里人共同实现了龙潭村古村落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提升,从而取得社会的整体回报,而这笔账并不是我们当代人可以全部计算出来的。所以,福建省屏南县龙潭村探索的重要创新意义,是启动了当今社会对传统村落濒危住房以租用带保护的市场意识和市场探索,进一步增强了传统村落保护的社会动力。

“龙潭模式”的启示

以龙潭村为代表的屏南县古村保护、活化探索实践,说明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有着极大的创新性与发展潜能。这一实践给我们带来两点重要启示。

第一,古村落保护工作要正确处理好政府、村民、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古村落保护工作中,政府的责任是明确古村落保护的要求,统筹并做好古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保障相应的公共服务能力,为社会法人、城里人下乡承租和修缮古民居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村集体要善于组织运营,把濒危的古民居作为重要的保护对象,同时严格按照古村落保护要求予以修缮。进入农村从事古村落和古民居保护的社会资本和个人,要尊重农民权益,尊重自然,尊重传统,尊重地方礼俗,将自己融入农村发展。

龙潭村创造出的“统一承租、统一标准、统一采购、统一修缮”的实施方法,是保障古村形态和古村风貌的工程可行路径。当地在实践中探索的“工料法”,在面对多种非标准化的民居修缮中,既可以调动工匠的积极性,保证修缮质量,又可以节约相当部分的整修资金,值得肯定,也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帮扶。

当前,一些社会资本和个人借乡村振兴之机到农村去建别墅、修庄园、收老宅,搞个人资产增值,甚至追求贵族化的乡村生活。虽是个别现象,但也必须旗帜鲜明地禁止。事实证明,只要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和村民的智慧,大胆运用市场机制,在有社会责任感和有能力的社会资本与个人进农村时,压实古村落保护的责任,就可以保证正确的投资方向与整治方法,就能够做到不与农民争地、争房、争利,从而实现政府、村民和市场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共同治理、共同获益。

第二,古村落保护从来不拒绝市场力量。当前,我国尚未完成对农村住房制度的法理认定,因此实现现行国家住房制度下的城乡住房直接转让交易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此外,还要防范在资本方面相对强势的城里人野蛮占有相对弱势的农民的住房。目前还不具备从市场交易层面直接提升古民宅价值的体制和条件。

在乡村做事情不能随意,不能过急,但也不意味着要一直等待下去。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屏南县的探索在市场机制层面的深层意义,进一步研究农村闲置房屋和濒危古宅承租、修缮、让渡使用的法理依据,进一步探讨村集体资产通过存量资产增值、增加财富积累的可行路径,进一步探索古村老宅重现历史文化价值的多元方法。我们还要探索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形成的地方消费税机制及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维护管理的财政保障方法;探索农村废弃宅基地和农民住房进入市场长租的政府管理方法;探索城乡居民融合居住的新型农村社区的现代化治理机制。我们要通过更多地方的实践探索和多视角的审视总结,进一步落实传统村落保护中多部门的各自责任,进一步规范相关各方市场运作的机制,进一步鼓励农村基层进行实践探索,进一步抓紧制定濒危古宅抢救和抢修的地方技术指引条例,为我国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找到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福建是我国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大省,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76个和494个中国传统村落,还有省级传统村落356个。福建省相关部门在不断地创新和实践新时代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华大地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任务更加重,保护的难度越来越大,亟待上下同心,创新思路,大胆实践,承担起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担当的历史责任。期盼全国出现更多的像屏南县这样以古村落保护、活化带动乡村振兴的案例,那样,我国乡村振兴的局面将会更加多彩,更加兴旺,更有价值。

猜你喜欢

古民居龙潭古村
《古村小巷》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龙潭画影
充分利用古民居开拓旅游资源和发展区域经济的思考
醉美西龙潭
九龙潭的龙
九龙潭的险
古村——大芦
张睿、郑家鑫陶艺石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