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松扁叶蜂危害及防治方法
2019-12-27徐力
摘要:指出了松扁叶蜂(Acantholda posticalis Matsumura)主要危害赤松、油松、黑松等树种,发生虫口密度大时,能将整片松林的针叶食光,更严重的可导致松树枯死。通过观察松扁叶蜂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的方法,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关键词:松扁叶蜂;松树;危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208-02
1 引言
松扁叶蜂(Acantholda posticalis Matsumura)是危害松树的主要害虫,主要寄生在油松、赤松、黑松等树种,以幼虫取食针叶,发生严重时,80%的针叶会受到松扁叶蜂的取食,在松树的大小树枝上都布满着松扁叶蜂的取食残渣和粪屑,严重影响松树的生长和自然景观。
2 松扁叶蜂概述
2.1 生态特征
蛹:离蛹。有雌雄之分,长短有别,棕黄色的为雌蛹,长15~19mm;浅黄色的为雄蛹长11~13mm。但需注意的是无论是雌蛹还是雄蛹,蛹羽化前都呈黑色。
幼虫:体扁平,老熟幼虫体长15~23mm,头暗褐色有光泽,触角、单眼一对。前胸背板褐色。眮部绿色。胸足3对,腹足消失。臀节特化背板后缘钝园扁平;腹板侧上缘的肛下跗肢3节[1]。
卵:长3mm,舟型,出产为浑白色,渐变为绿色,孵化前变成浅灰色。
成虫:体黑色,具光泽。雌虫体长13~15mm,翅展28~30mm。觸角呈丝状,柄节粗短黑色,除端部6~7节黑褐色外,其他均为黄褐色。翅淡灰黄色,膜质透明。足黄褐色,内侧褐色,胫节具刺3根。腹部8节,两侧较扁,黄褐色。雄虫体长10~12mm。头部正侧面黄色,顶部黑色[1]。
2.2 生活习性
据观察,松扁叶蜂在泰山,每年1代,以老熟幼虫人土越夏越冬,来年3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上旬为化蛹盛期,4月下旬羽化成虫,5月初羽化的盛期,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中旬为产卵盛期。4月下旬始见幼虫,5月下旬为孵化盛期,6月末至7月上旬老熟幼虫吐丝下垂入土越夏越冬。
成虫从地下爬出地面做短距离爬行,即可展翅飞行,全天可交配,以16时以后交尾多。产卵于老叶上,单产,每针1粒,少数多粒,单雌产卵量为20.5粒。刚产下的虫卵呈乳白色,几天后变灰色,孵化前褐色。初孵幼虫取食当年嫩松针,3龄后移至老叶部位,吐丝连缀针叶,形成网巢,一巢一虫,为害时咬断针叶基部,几天后将针叶全部咬光。到6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坠落人土,多在树冠下距地面10~20cm土层中做土室越夏至越冬[2]。
2.3 发生规律
一般来说,松扁叶蜂成虫羽化过程中有补充营养的习性,所以说晴天是它羽化的最佳天气,而且通过在针叶上取食来补充更多的营养。大多数成虫具有17~20d的寿命,靠成虫群聚飞翔扩散传播。但松扁叶蜂成虫在松林分布非常不均匀。土壤贫瘠、山口风大的地方松扁叶蜂成虫分布比较少,而山沟里土层深厚处和阳坡避风处分布则较多,在林中比较喜好呈团状分布,并在透光好的松林上产卵。需要注意的是成虫夜间是不活动的,对白光也没有什么反应。另外,成虫在受到惊吓后,会落地进入假死状态,等环境稳定后,就会伺机逃跑[3]。
而幼虫孵化的时候,它会用自己的上颚咬开卵的一端,然后爬到针叶基部进行吐丝结网,再经过大约1h的时间,就会咬断针叶,将食物拖回网内。幼虫有迁移习性,在没有成熟之前进行迁移的话,它们大多用背部附着树干表面,靠头部左右摆动吐丝结“之”字形丝网,然后用胸足攀缘,如登梯状蠕动前行。而成熟后的幼虫,就会从前口爬出坠地,然后钻入土中准备过冬,大约9个月的时间,直到翌年5月上旬羽化后钻出土室。而对于3龄后幼虫转移到当年新梢基部吐丝做巢定居,对于幼虫来说,若是在受到惊吓后,就会快速的爬回巢内,并有吐丝下垂习性。
除此之外,环境因素对松扁叶蜂生长繁殖也有一定的影响,需要给予了解,比如说,春季温暖干燥有利于成虫活动,促进卵与幼虫发育及种群增长;遇暖冬干燥年份越冬幼虫死亡率低、化蛹率高。而冬季温度偏低、降水偏多的年份是不利于松扁叶蜂幼虫越冬的;多雨、低温、大风的天气也不利于松扁叶蜂成虫活动和卵的发育,还会增加幼虫的死亡率,制约种群增长。
3 松扁叶蜂对松树的危害
根据多年的观察,以及对相关资料的调查发现,松扁叶蜂的危害对象主要是油松、华山松、樟子松、黄山松等,而近年来,泰安的泰山松、望人松、姊妹松等也受到了松扁叶蜂的危害,具了解发现,2018年泰山景区林木中的松树遭到松扁叶蜂危害的面积达到了4万多亩,几乎泰安市所有的松树都受到了松扁叶蜂的危害,虽然,松扁叶蜂食量小,但是虫口密度比较大,有的松树上就多达1000~1500条,而且大多以松树2.0a生针叶为危害的对象,取食部位往往是松树的重要部位,对林木的影响速度非常快。严重的时候受害树木针叶被全部吃光,连续受害2.0~3.0a部分松树常常导致枯死,危害性和所造成的损失较大。根据对泰安松树被松扁叶蜂危害的整体情况来看,呈现出以下特点。
(1)一般枝下高3~4m、立地条件好、郁闭度小的林分和次生林虫害最重,而间伐后郁闭度小的中龄林,树干枝叶稠密、枝下高低的幼林以及林相整齐、生长势旺盛、郁闭度大、通透性差的松林受害最轻。
(2)高海拔的松树林被危害严重,尤其是在600m以上的松树所受到的危害更大。而400m处的松林虫口低些,危害较轻[4]。在海拨200m以下松林区经调查尚未发现危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松扁叶蜂的生态特性是分不开的,松扁叶蜂幼虫只适宜在气温20~30℃之间危害,而在高温下不适宜生存。
(3)混交林遭受的危害轻,纯林比较厉害,因纯林食量充足,幼虫无需转树危害。
(4)幼林较成熟林危害轻,散生树比成片林危害轻。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和松扁叶蜂的生态学特性有很大关系的,高大的成熟林针叶有助于成虫产卵,也可以做保护套,在枝繁叶茂的针叶下有利于保护后代不被益虫天敌馒害,使其更好的繁殖后代[5];而成片林适宜该虫群集栖息的特点,又能保证松扁叶蜂的食料。
总之,不论是天然林和人工林均发生为害。但纯林受害重于混交林,阳坡重于阴坡,对此在今后的营林过程中,需要合理种植,以防遭到松扁叶蜂的危害。
4 防止松扁叶蜂的方法
根据以上对松扁叶蜂生活习性、发生规律、生态学特性,以及松扁叶蜂对松树的危害特点等多方面的分析,可以针对性的提出防治的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4.1 科學营林
林业防治是最根本的方法,在了解了松扁叶蜂生活习性和生态学特性特性的基础上,要做到科学营林,从选种、育苗、造林、抚育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好防治工作。选择优良的种子和壮实的苗子,营造一个不同类型松树的混交林,并改善林分结构,增强鸟类栖息场所,保护鸟类及姬蜂、小蜂外茧蜂等天敌,以此来提高松林抗虫能力,有效防治松扁叶蜂的大面积发生。
4.2 生物天敌防治
根据调查发现,松扁叶蜂的天敌有很多,如,黑蚂蚁、鸟类、苏云金杆菌、猪獾、赤眼蜂等,他们都可以取食松扁叶蜂,防止松扁叶蜂的大量产生。对此,可以在大片的松树林中放养一些猪或者是土鸡,将松扁叶蜂的越冬场所破坏掉,降低它们的繁殖,进而有效防治来年松扁叶蜂的发生[6]。据有关实验证实,人工破坏老熟幼虫和预蛹的栖息环境,杀虫效果可达87%以上。
4.3 注重生物制剂和化学药剂防治法
此防治方法是针对5、6月份的松扁叶蜂来说的,通过一定的生物制剂和化学药剂在最适宜的时期进行药物防治松扁叶蜂。其具体方法如下。
4.3.1 地下毒杀法
此方法从每年的6月下旬到来年3月底,随时都可以进行。主要是针对6月上旬幼虫陆续老熟吐丝下垂入土越夏、过冬的生活习性采取的防治方法。实施过程中,要以中耕树冠周围土地深5~10cm为基准,结合土壤结构、坡向、覆盖物多少等,进行药物喷洒,一般喷洒的药物为地虫克(1~2kg/亩),若想使越夏、越冬老熟幼虫被全面毒杀,就要让保障农药和土壤充分均匀接触[7]。
4.3.2 烟熏法
此方法是针对成虫羽化及幼虫1~2龄期提出的,在山区、大面积林区比较适合使用。一般来说,选择4月下旬,或者是5月上中旬的某个晴朗、光照好、无风的天气,使用“741”熏杀。需要注意的是,配置比例为每亩0.5~1kg,而且还要注意森林火灾的发生[8]。
4.3.3 喷杀法
此方法主要是针对坠地后的老熟幼虫和羽化出来的成虫来说的。用80%敌敌畏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进行喷杀,一般来说,最佳喷杀时间为每年的6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吐丝下垂前。
4.4 人工防治
除此之外,人工防治方法也经常被用到,松扁叶蜂在幼虫时期,可以进行人工捕杀消灭。也可以通过人工挖取来破坏松扁叶蜂的越冬场所,使其暴露地表被冻死或者被天敌取食[9]。
参考文献:
[1]周秀云,张金朝.中条山林区松扁叶蜂防治研究[J].山西林业,2015(4):44~45.
[2]兰江伟,邵拓.林木病虫害发生现状及治理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14):134.
[3]李世强.远门林场松扁叶蜂防治试验研究[J].甘肃林业,2015(1):40~41.
[4]刘晓惠,周根强,屈驰.对商州区松扁叶蜂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研究[J].农技服务,2014,31(4):58~59.
[5]周英韬.两种叶蜂危害对针叶人工林碳汇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4.
[6]胡志勇,陈新会,王红敏,等.松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措施[J].河南林业科技,2011,31(3):55^56.
[7]王忠民.松扁叶蜂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园艺文摘,2011,27(3):110~111.
[8]郝丽兰.油松松扁叶蜂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J].陕西林业,2010(3):43.
[97杨晖,王宇萍.松扁叶蜂生物特性与综合防治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05(2):47~48.
收稿日期:2019-09-02
作者简介:徐力(1976-),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森林抚育,泰山松树病虫害防治,松材线虫病防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