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滨水绿地低成本设计策略研究

2019-12-27杜雅菲应君

绿色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综合效益低成本生态设计

杜雅菲 应君

摘要:指出了低成本设计策略应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景观综合效益。分析了如何利用空间句法、生态设计等理论确保项目从选址、设计、施工全过程建设资金的有效投入,提高景观的长期收益。并结合控制成本的具体措施,深入探讨了城市滨水绿地的低成本设计策略,以期为低成本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城市滨水绿地;低成本;空间句法;生态设计;综合效益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016-03

1 引言

人类天生喜欢享受与自然之间的直接感官体验[1]。因而很多城市都是依山傍水而建,并逐渐形成了连接自然与城市的枢纽城市滨水区。城市滨水绿地是城市滨水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的绿色生态走廊。城市滨水绿地大多呈带状,一般分布于城市河流、湖沼、海岸等水体的周围,是城市中高质量的绿色风景线。以防洪、生态、景观、休闲为主要功能。城市滨水綠地规划设计是在城市中建立起一处富有灵气的,具有休闲娱乐、观光旅游功能的空间,是陆地系统与淡水系统互相联系的一种景观规划[2],属于城市公园绿地的范畴。随着我国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以及以人文关怀为目标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要求的提出,园林设计应从景观自身的角度出发,建立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城市空间设计中。本研究讨论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设城市滨水绿地,提出以“低成本”策略进行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与营造,推动城市滨水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2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低成本”概念

低成本本身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层面是建设投入与建成后养护费用方面的成本控制;第二层面是投人成本与产出的综合效益的投入产出比成本[3]。城市滨水绿地属高度人工化的城市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为公众服务,以人为本是景观营造的核心思想。因此设计中应考虑城市使用者的需求及喜好,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为主要目标。本文所探讨的正是低成本景观第二层面的内容,避免盲目节约成本。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保证景观质量和效益为基础,以综合平衡短期投资和长期收益的成本控制策略为依据,设计更加注重自身定位及社会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运用创造性的设计方法,提高城市滨水绿地景观建设质量。

3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营造的“低成本”理论依据

3.1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确保滨水绿地景观营造价值

本文所研究的低成本景观设计最核心的目标是控制投资输入与成效输出的比值,最大限度地创造景观效益。因此,在低成本基础上滨水绿地空间营造的人文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效益的最大化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970年比尔·希列尔提出空间句法理论,该理论以空间形态为出发点,提出空间是个人认知与社会认知影响下的产物,同时又会对个人与社会产生影响,是一种“大数据”化的城市设计方法,用数字来描述空间,进而分析空间和人类行为的关系。空间句法理论对城市空间与人的行为关系的分析思考,以及当下空间句法研究的一个优先方向便是探讨大城市是否拥有某种空间优势来支持经济增长和创造力,而不仅归因于简单的规模效应[4],为低成本高效的景观营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1.1 提高城市滨水绿地的公共可达性

城市滨水绿地是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娱乐、休闲、观光等活动的空间,因此应该具有较高的公共可达性。提高滨水绿地的公共可达性除了新建绿地空间和休憩空间外,重要的是提高城市对滨水绿地路径的连接性[5]。通过运用空间句法理论构建城市的网络空间模型,对城市道路网的连通性、居民步行交通和活动模式进行分析,可以精确测量出规划地块的可达性水平,并反映出影响可达性的相关障碍因素。基于该理论分析所得结果,对于可达性较差的地块,可以寻找替代方案,更换为可达性更好、规划条件更合适的地块进行建设。或者清除障碍,引入公共交通直接到规划的滨水绿地区域,建设公共通道或集中改造市政交通设施,提供规划滨水绿地的可连接性,确保规划区域较高的公共可达性,降低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设计资金投入的风险。

3.1.2 完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空间结构

评价空间是否成功取决于空间布局是否合理有效。优秀的空间组织可以为规划场地增加故事性。人们在空间当中的移动交流,以及视觉所能观察覆盖到的区域,均能体现人们对空间的感知,为使人们在游览时能够产生丰富的体验,景观设计者往往期望通过将景观空间叠加变化或相互穿插,以此将游览路径串联成故事线。游览过程也会随着游览路线上景观空间的起承转折而变得丰富多彩。怎样才能使空间布局与人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需要利用空间句法理论来对空间布局与人的行为模式进行量化分析。2012年曾有人对经典园林拙政园的空间结构进行空间句法分析,对拙政园进行了视域及轴线分析,通过连接度、整合度等句法变量对拙政园的视线安排、各景点可达性、空间结构、山水格局等进行了量化分析。为利用空间句法理论研究滨水绿地景观空间布局营造分析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设计者可以在规划方案初步成形之后,利用空间句法软件,通过定量的、参数化的方式去评价现有设计方案,并依据分析评价结果优化方案的空间整合度、活力中心位置等空间布局结构。使规划设计空间拥有适度合理的多功能性,形成丰富的游览体验。最终呈现出能够满足建设者对城市滨水绿地景观效益所期许的方案。

通过空间句法理论所分析出的方案地块可达性水平,可以得出地块入流量的大致水平,以此确定规划区域的定位以及需求。依据定位,在分析软件中分析比对出最优规划方案。以此确保建设资金的有效投入,充分发挥建设地块的开发价值。

3.2 基于生态设计促进滨水绿地效益增值

“低成本”策略指导下的城市滨水绿地营造理念较为倾向于生态设计的思路与要求[6]。生态设计要求尽量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以最大限度保护原有生态环境,既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实质上,城市滨水地生态化设计就是适应并结合自然的过程。以最少的设计,最大限度的回归自然,这种回归以风景园林与景观营造的低成本标准衡量,也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尝试。

城市滨水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空间,在已高度人工化了的城市中显得弥足珍贵。波士顿公园绿道系统便是城市建设中回归自然的浪漫情怀的体现,并且创造了显著的生态效益、文化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因此,坚持自然生态的营造原则,从自然中获取园林景观营造的灵感,强调植物、地形、水体在景观空间中的作用,将城市景观营造从生态消耗转化为生态增值。回归自然的生态设计是“低成本”策略的重要理论依据,以“低成本”的生态园林规划设计方法营建出美丽宜人的滨水绿地景观将成为新的趋势。

3.3 基于城市绿地使用者的喜好要求

低成本并不意味着低品质,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追求将公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价商品价值的最高标准,因此,风景园林的品质评价也应该注重使用者对其的接受度、关注度与满意度。日本K·Fukahori和Y·Kubata在对街道景观基本元素的造价与环境质量的提高进行对比研究中发现,提高景观设计元素的造价,如植栽、路灯和铺装等,并不能带来满意度的提高。相反,市民对于与造价无关的景观元素形式、材料以及色彩却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度。上述研究表明,人们对景观设计中的基础设施的成本并不敏感,对景观元素形式有更高的关注度。单纯的对景观设计中的基本设计元素的造价进行提高并不能人们对景观设计的满意度提高,这是不相对应的,降低基础设施设计成本有时并不会对这个设计产生较大的效果影响。因此充分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喜好是景观设计成功的关键,对于低成本景观设计节约成本方面更是如此。

4 “低成本”景观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

4.1 低干预——引导自然做工

大多城市滨水绿地都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草木茂盛、曲水流长。在规划设计中,绿地、游憩步道和水体岸线是滨水绿地的主要景观要素。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景观要素,摒弃反自然反生态高建设成本的做法,是本文降低成本投入的主要原则。杭州太子湾公园曲折自然、自由流畅的水岸景观给游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是很多景观设计者参考学习的典型案例。它的水岸空间便是从大自然的河流形态中获取灵感,尽量避免硬质驳岸等人工雕琢的痕迹,以此实现自然艺术化的设计。城市滨水绿地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已帮我们形成了舒展流畅的水岸空间,设计时只需在现有用地条件基础上增加艺术化的处理,打破原有岸线平直呆板的部分,使水岸线形态更加活泼富有变化。再以地形起伏平缓的草坡过渡,形成有如风景画一般的滨水景观空间。在植物景观营造方面,以乡土植物为主,利用场地现有植物资源,将乔—灌—草—水生植物错落搭配,模拟自然群落,构建长青式景观,降低后期维护费用。

4.2 低建造——简单实用的景观营造

低成本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乡村旅游在近年来广受欢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究其原因,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对城市内蔓延堆砌的小品、雕塑以及各种不实用装饰物的不满。一味地投入资金建造工艺复杂,体量巨大的雕塑小品,只会增加财政负担,对提高居民对城市景观的满意度收效甚微。相反,简洁大气,拥有深厚地域文化特征的景观小品更容易获得大众的认可,造价也相对较低。城市滨水绿地空间营造应吸取教训,以较少的场地设施的介人,实现较高公众满意度的景观空间设计。2009年洛桑花园展用刻字的松木条代替砌筑的台阶,形成了通向山谷的较低环境千预的山路;无止桥团队利用当地村民与地方石材实现甘肃毛寺村小学与无止桥的低成本兴建[7]。只有详尽深入地设计思考,挖掘场地特征,尽可能从场地中寻找素材,才能营造出风格独特且节省施工成本的景观。无关紧要、随意堆砌的景观小品,与低成本设计原则背道而驰,是难以维护与发展的。尺度适宜,简洁实用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能为城市带来一系列的益处,对维持景观效益,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4.3 低维护——营造可持续发展景观

同济大学徐晞与刘滨谊《关于中美两国之低成本景观规划设计的比较》一文提出将景观设计全过程,即设计形式、选材、施工、维护与管理等流程都纳入成本规划体系,并科学权衡短期投资与长期收益的关系。因此降低景观维护费用,也是低成本景观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实现低维护的目标,首先设计者应充分了解项目场地现状,因地制宜营造空间,尽量减少不合理的地形整治以及避免后期因设计不当造成的重复施工。当前景观行业发展迅速,各种新型材料层出不穷,这些材料成本低、质量好,不仅能够降低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能保障景观设计的持久度和质量。在植物营造方面,应充分预留植物生长空间,不能一味追求即时效果,将植物密植排列。不仅增加施工投入,还会给后期维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营造低维护景观,节约成本,降低人力损耗,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5 结语

通过对城市滨水绿地低成本设计策略的探讨,论述了低成本策略的相关理论依据,将充分发挥滨水绿地的景观效益,确保建设资金的有效投入作为低成本设计的主要目标。并从使用者的喜好出发,在合理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时,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幸福感,提高社会福祉。

现代城市空间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形成的。近年来,城市景观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使用者的需求和感受。而城市居民活动恰好是受到城市空间制约的,由上文提到的空间句法理论可以将城市空间进行数据化分析,并且预测城市居民的活动规律。以此可以为前期项目建设选址、服务对象需求定位以及设计方案的最优化选择等方面提供参考。也为城市景观效益最大化提供理论、数据支撑,为低投入高产出的低成本景观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wilson E O.BiopHilia and the conservation ethic[M].KELLERTSR,WILSON E O,eds.The biopHilia hypothesis.Washington DC:Shearwater Books/Island Press,1993.

[2]陳建宇.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设计中地域性理念的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8(6):6~7.

[3]刘滨谊.自然与生态的回归——城市滨水区风景园林低成本营造之路[J].中国园林,2013(7):13~18.

[4]比尔·希列尔.空间句法的发展现状与未来[J].建筑学报,2014(8):60~65.

[5]程婧.2012美国规划协会最佳综合规划奖——《纽约滨水区综合规划2020》评析与借鉴[J].国际城市规划,2014(11):128~132.

[6]关伟峰,高宁.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的“低成本”策略[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29(1):212~216.

[7]董丽,张宇.基于低成本策略的旅游型乡村景观研究[J].中国园林,2014(10):107~111.

收稿日期:2019-08-30

作者简介:杜雅菲(199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

通讯作者:应君(1976-),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综合效益低成本生态设计
中国西部区域基础设施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某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构思及相关要素分析
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国生态设计推行现状与建议
初中物理低成本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高效低成本的单晶N型太阳电池加工工艺的应用
FGX—24A复合式干选机在临涣选煤厂许疃分厂的应用
低碳经济下光伏发电综合效益评价探讨
基于微波物理热效应的高压电线除冰装置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