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绿色农药防治杜鹃三节叶蜂药效试验

2019-12-27胡月田立超周涵宇

绿色科技 2019年21期

胡月 田立超 周涵宇

摘要:指出了杜鹃三节叶蜂是危害杜鹃的重要害虫,严重时可造成秃枝,影响景观效果。为筛选杜鹃三节叶蜂高效低毒防控药剂,以毒死蜱为对照,选用几种绿色农药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和苦参碱处理防效最佳,与毒死蜱处理防效相当,因此可作为杜鹃三节叶蜂防控绿色农药使用。

关键词:绿色农药;叶蜂;药效实验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135-02

1 引言

杜鹃三节叶蜂(Arge similes Vollenhoven)属膜翅目(Hymenoptera)三节叶蜂科(Argidae),是重庆常见园林绿化植物杜鹃上的重要害虫[1]。该虫以幼虫取食叶片,造成秃枝,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和观赏[2]。据报道,目前国内防治三节叶蜂药剂主要为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马拉松等拟除虫菊醋和有机磷农药[3],鲜少报道生物农药等低毒农药的防治效果,因此本文以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效试验,筛选适用于防治杜鹃三节叶蜂的绿色农药品种,指导园林绿化养护单位进行有效防控。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药剂

供试药剂:6000IU/微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福建浦城绿安生物农药有限公司):0.4%蛇床子素乳油(湖北天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6%苦参碱水剂(内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5%灭幼腮悬浮剂(潍坊华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对照药剂:30%毒死蜱水乳剂(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2.2 试验处理

根据农药标签,每个药剂选用中等浓度进行施药,设置空白对照1个,共6个处理(表1),每个处理重复3次。

2.3 试验方法

采用常规茎叶喷雾法,将配好的药液均匀的喷洒在杜鹃上。整个试验期间仅施药一次。施药前统计各处理虫口基数,做好标记,施药后分别于1d、4d、7d进行调查,记录活虫数。

2.4 数据处理

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防效(校正死亡率),按下述公式计算,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spss统计软件),观察不同处理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3 试验结果

由表2可知,苏云金杆菌和苦参碱防治杜鹃三节叶蜂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与毒死蟀防效相当,灭幼脲和蛇床子素对杜鹃三节叶蜂高龄幼虫基本无效。其中6000IU/微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300倍液1d后防效可达94.63%,4d和7d防效均为100%,0.6%苦参碱水剂700倍液处理防效1~7d时间均为100%,防效优异,与对照药剂30%毒死蟀水乳剂450处理防效相当,无显著性差异;而25%灭幼脲悬浮剂2000倍液和0.4%蛇床子素乳油450倍液处理防效较差,害虫没有明显变化。此外观察发现,苏云金杆菌处理后杜鹃三节叶蜂幼虫尾部均出现明显分泌物,部分倒挂于叶片或掉落地上;苦参碱处理后幼虫背部贴于叶片或掉落;毒死蟀处理1天后幼虫全部落地死亡。

5 讨论

本试验旨在对杜鹃三节叶蜂有效防控绿色农药进行筛选,因此对购买农药均采用中等浓度进行防效实验。苏云金杆菌简称BT,可用于防治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等多种害虫,具有选择性强、传播性、防效及低残留毒性和用药成本特点。其作用方式为使昆虫停止取食,肠道麻痹,并很快破坏肠道内膜,造成细菌的营养细胞易于侵袭和穿透肠道底膜进入血淋巴,最后昆虫因饥饿和败血症而死亡[4]。试验观察到幼虫尾部出现明显分泌物,与上述作用方式一致。

苦参碱是从苦参的根、茎等中经严格的工艺提取得到一种水溶性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杀虫防病作用。据报道可对蚜虫、红蜘蛛、螟虫、飞虱等害虫及腐烂病、霜霉病、白粉病等均有效,屬高效、广谱绿色农药[5]。

灭幼脲属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成本、残效期长等优点,可用于防治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半翅目中的近百种农林、卫生和畜牧害虫[6]。本试验其防治效果较差,可能与该药剂作用方式缓慢有关,据何进义[7]报道,灭幼脲施药后21d死亡率才有明显提高。

蛇床子素以触杀作用为主,胃毒作用为辅,可抑制病原菌抱子产生、萌发、黏附、入侵及芽管伸长和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8]。据报道其对鳞翅目菜青虫、小菜蛾等低龄幼虫有良好的触杀效果[9],而本试验叶蜂均为高龄幼虫,因此防效较差。

5 结语

通过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杜鹃三节叶蜂高龄幼虫阶段,灭幼脉和蛇床子素基本无效,苏云金杆菌和苦参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与中等毒农药毒死蝉防效相当。因此,可选用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和苦参碱作为杜鹃三节叶蜂防控绿色农药,替换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农药品种,可有效降低中高毒农药使用,在达到园林病虫害有效防控的同时兼顾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列.杜鹃三节叶蜂(Arge Similis Vollenhoven)的发生和防治[J].广西植保,1998(11).

[2]泉盈,封昌远.蔷薇三节叶蜂的生物学及防治[J].昆虫学报,1992,35(2):200~207.

[3]高肃贵.苏云金杆菌杀虫剂新进展[J].湖北植保,1997(6):20.

[4]付颖,王常波,叶非.我国苦参碱农药研究应用概况[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5,26(12):18~19.

[5]孙瑞红.灭幼脲类杀虫剂研究进展[J].世界农业,1998(7):37~39.

[6]何进义,徐光余.灭幼脉111号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效果及其对寄生性天敌的影响[J].农技服务,2009,26(6):64~65.

[7]王廷.生物农药新纪元——蛇床子素[J].农药市场信息,2012(6).

[s]阴旗俊,孙海峰.蛇床子素的药理作用和作为生物农药的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9,26(2);13~15.

收稿日期:2019-07-26

基金项目: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院专项“重庆市园林行业农药使用规范性研究”;重庆市科研机构绩效激励引导专项(编号:cstc2018jxj100008)

作者简介:胡月(1992-),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控与降药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