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健脾,提升乙肝疗效
2019-12-27高月求
高月求
医生手记
今年春节,张先生非常开一心,终于摘掉了乙肝的“帽子”。张先生在上小学时被查=出感染乙肝病毒,肝功能正常。到了高中阶段,由干学习压力大,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乙肝“大三阳”,乙肝病毒复制水平也很高,在医生指导下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五年后,他大学毕业,虽然肝功能己正常,乙肝病毒也低干检测下限,但“大三阳”毫无变化,来我院求诊。在继续服用恩替卡韦的基础上,开始服用经验方补肾健脾中药,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两年后,张先生的“大三阳”转变成“小三阳”;继续治疗两年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表面抗体转为阳性,达到临床治愈。
中医认为,乙肝是在人体正气不足的基础上感受湿热疫毒之邪所致,具有“伏邪”特征,常因劳累、情绪、饮食不节等因素而反复发作。乙肝病毒作为病邪首先侵犯肝脏,导致口苦、黄疸等症状;肝病可侵及脾胃,导致纳差、乏力等症状;肝病日久可伤肾,导致腰酸腿软、口舌干燥、关节冷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以补肾健脾为主,兼顾清热解毒,是治疗慢性乙肝的基本原则。我科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了慢性乙肝系列治疗方药,并通过不断总结疗效,优化成补肾健脾方,在全国范围进行了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
“十一五”课题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用恩替卡韦的205名患者(对照组)相比,进行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的206名慢性乙肝“大三阳”患者(试验组),一年疗程结束时,47名患者HBeAg(乙肝病毒e抗原)转阴,即“大三阳”转为“小三阳”,阴转率(22.80%)高于对照组(12.68%)。治疗前后的肝脏穿刺病理检查提示,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十二五”课题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的233名患者(对照组)相比,进行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的245名乙肝“小三阳”患者(试验组),两年半疗程结束时,27名患者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阴转率达到11.03%,高于对照组(1.29%)。研究成果分别获得中华医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并写入《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指南》。在“十三五”课题研究中,我们将观察补肾健脾方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的影响。
补肾健脾方用药十味(巴戟天、仙灵脾、生地、生黄芪、白术、灵芝、苦参、猫爪草、丹参、青皮),以调控免疫为关键机制,同时具有抗肝脏炎症、抗肝纤维化作用。肝功能正常、病毒复制水平高的慢性乙肝患者可单用,能降低乙肝病毒复制水平;肝功能异常、病毒复制水平高的患者,或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可在应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脾方,促进乙肝病毒e抗原或表面抗原轉阴,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