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施策推进黑龙江省乡村振兴
2019-12-27邢玉升贾云鹤
邢玉升 贾云鹤
摘要:乡村振兴是我国基于目前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这表明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农村经济建设,还包含生态、道德、法治等建设。乡村振興是当前黑龙江省实现经济发展和进入小康的关键,这就要求在实施乡村振兴中营造良好环境、发挥规划引领、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电商、强化人才培养、加强生态保护、提高文明程度等全方位施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全方位施策;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11-0011-02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今明两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而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是核心。而做好“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完成农村改革发展目标。
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黑龙江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振兴”要求,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扎实有效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
聚焦产业兴旺,把发展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积极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一是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二是现代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同时稳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推进,截止到2019年9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731家,实现产值1644亿元,同比增长13.8%;已发展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10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6个、农民创业园60个,产品远销俄日韩等国。
(二)环境不断改善
立足生态宜居,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目标,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一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截至2017年底,累计完成通村公路达到19149公里,饮水安全工程10232处,解决农村746万人的饮水安全;今年全省危房改造开工7.1万户。二是环境治理扎实推进。编制了《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按照方案要求,大力开展了垃圾革命、厕所革命、能源革命。三是绿色农业稳步发展,全省落实农业“三减”高标准示范面积三千五百多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7亿亩,同比增长10%;开展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和残膜回收处理,六十多个县回收处置农药废弃包装物750.9吨,较上年增长近两倍。
(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着眼乡风文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厚植乡村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树典型,领乡风,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开展多样性评比活动,打造典型群体,引领农民塑造文明乡风。二是易风俗,改乡风,为加强乡风建设,落实“一约四会”制度,用红白理事会“理出”好风气,用村规民约“约出”新气象,推动移风易俗“软任务”变成“硬约束”。三是强文化,提乡风,全省先后投入资金九亿多元,推动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目前乡镇文化站达到900个,实现了乡镇全覆盖,村级文化活动室七千三百多个,农村文化大院近一万一千个;同时打造具有龙江文化特色、先进文化视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二百多个,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近二万场次。
(四)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对标治理有效,注重强化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一是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通过两委班子换届,着力配好村带头人,并建立了村干部考评激励机制。二是加强村民自治建设,各地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健全议事规则,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三是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建立普法宣传、人民调解、社矫帮教、法律援助“四位一体”村级社会管理模式,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四是加强乡村德治建设,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通过“德礼满龙江”等道德实践活动,促使农民道德提升。
(五)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不断增强
致力生活富裕,把农民增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一是推动农民就业创业,2018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575万人,劳务收入706.6亿元,同比增长12%。农民创业人数达153.8万人,收入320.6亿元,带动农民就业327.6万人,同比分别增长8.5%、7.6%和13.9%。二是优化结构带动经营性增收,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农民经营性收入平稳增长,截至2019年9月末,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4265元,同比增长5%。三是深化改革促进财产性增收,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380万本,占应发证总数的84.9%;此外,2019年将超额完成国家确定的15万人口脱贫任务,10.5万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二、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营造实施乡村振兴的良好环境
各级政府要立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黑龙江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高度,把乡村振兴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落实好责权利的主体责任,履行好各级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要研究制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各地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专栏、移动客户端建立公众微信号等多种形式,切实抓好落实。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制定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地方性法规,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纳入依法发展的轨道。
(二)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要坚持规划先行,尽快编制出台黑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规划编制要在深入调研基础上,集思广益,既要落实国家规划部署,與国家规划的工作重点有效衔接,又要考虑实际省情,突出龙江特色。使规划具有前瞻性,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任务;制定完善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专项规划,并使专项规划与乡村振兴规划相衔接。
(三)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按照由增产向提质转变,在保障粮食安全基础上,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重点产业,提高竞争力。在夯实农产品初加工的同时,把发展精深加工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考核,通过园区建设聚集资源要素,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产品就地转化率,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构建完善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更好地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四)发展农村电商助推乡村振兴
借助“互联网+农业”模式,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通过制定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和完善追溯体系,加强全程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打造“网红”农产品,使农户的特色农产品变为当地的特色产业。结合黑龙江省发展全域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民宿、农耕体验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
(五)强化农村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要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加快对职业农民的培训,对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和文化传承人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二是引导鼓励外出发展成功的能人回乡创业发展,培养其成为基层组织负责人或致富带头人。三是探索制定专业人才、管理人才下乡定期服务鼓励政策,做到用政策吸引人、用待遇留住人。
(六)加强农村生态保护
要加快推进厕所、能源、垃圾、污水革命,补齐乡村人居环境短板。要加快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行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探索以企业化处理、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秸秆、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梯次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有条件的地区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
(七)进一步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围绕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县一级的枢纽和统筹作用,打造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整合调配县域各种资源和力量,因地制宜开展经常性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增强文化服务的综合性、适用性,提高文化供给的精准化、便捷化,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八)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
一是各级财政要加大乡村振兴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向乡村振兴。二是要进一步活化农村资源和资产,加强县域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信用信息集中共享,健全以土地为重点的农村各类资产的确权、登记、评估、流转体系。三是加强金融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性、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要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在总结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尽快推进农村土地“两权”抵押贷款,解决好农民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J].社会主义论坛,2019(7).
[3] 韩长赋.国务院关于乡村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2019年4月2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J].农业工程技术,2019(14).
[责任编辑:金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