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深化“四个正确认识”用语策略研究

2019-12-27李志超

学理论·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新时代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科学判断,“四个正确认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着力点。思想政治教育用语作为一种教育载体,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施加影响时所运用的符号系统的总称,具有阶级性、文化性和实践性。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用语出现了学生不爱听、不想听的现实问题。在新时代要引导学生深化“四个正确认识”,就要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用语的融入维度、创新维度、队伍维度,使思想政治教育用语具有号召力、生命力、说服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时代;四个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用语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2-0177-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科学判断[1],“四个正确认识”[2]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着力点。在新时代引导学生深化“四个正确认识”的过程中,教育用语作为一种载体,是教育者能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流行语正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用语产生着极大冲击,特别是在高等院校里,高校学生是使用新媒体进行信息接收和传播的主力军,很多在以往教育过程中使用的用语,却出现了学生不爱听、不想听的问题。为了深化“四个正确认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教育者要改变用语方式,使用适应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用语。

一、思想政治教育用语的概念厘定

思想政治教育用语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一定的社会或社会群体为了使全体社会成员能形成符合特定阶级或社会群体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将自身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通过制度、观念、规范,有计划、有目的、系统性地对教育客体施加影响时所运用的符号系统的总称。思想政治教育用语具有以下特点。

(一)阶级性

思想政治教育用语不是从来就有的,这一语言体系伴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每个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用语都是本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映,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用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用语是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这使得新时代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语天然地蕴含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来教育学生的使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培养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文化性

思想政治教育用语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文化的结晶和思想的积累。正如苏轼的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所表达的,“腹有诗书”恰恰是“气自华”的前提和基础。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用语不仅仅是符号化和公式化的理论,而应是基于历史和现实,具体描述生产生活和社会关系的用语,使思想政治教育用语既成为承载理论与现实的桥梁,又成为沟通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纽带。离开文化性谈思想政治教育,用语就只剩下逻辑可讲,变成了唯理论而理论的空谈;在文化性的基础上谈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才能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语才能激发理论之树的蓬勃发展,使教育主客体间产生共鸣。

(三)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用语建立在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是在使用语言和对这一语言产生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中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用语作为一门应用性符号系统,是建立在大量實践基础上的。而这一符号系统,就像一面镜子,往往伴随着教育效果的反馈,不断地变化和改进,不断提出新的用语,或检验已知用语的时效性。在新时代,要使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思想政治教育用语就必须要与时俱进,扎根于实践之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充实和丰富这一用语体系,并时刻准备迎接实践的检验。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语面临的现实问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用语在深化“四个正确认识”的过程中往往使用逻辑性较强的范式语言。在实践中,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往往会被教育主体在不同语境下直接套用,引发教育客体的抵触。在新时代,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对普通民众,特别是高校学生群体的日常用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些用语往往具有不规范性、便捷性、隐喻性、时代性、自发性和喜剧性的特点[3],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语与高校学生日常用语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甚至会出现语境冲突,使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了很多现实问题。

(一)学生不爱听缺乏交互性的用语

思想政治教育用语文化性的目的在于搭建教育主体和客体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如果在教育用语的运用中缺乏平等尊重和有效交流,会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用语的不爱听,造成“你说你的,我讲我的”的不良状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并非处于对等的地位,教育客体处于主体的主导之下。在教育主体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用语重点强调了教育主体的权威性和教育内容的理论性,却忽视了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互性和客体本身的理论承载力,作为教育客体的高校学生也由于缺乏交流渠道而难以向教育主体表达群体诉求。在新时代,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获得了均等的表达机会,部分教育客体有时对于热点问题掌握的信息比教育主体更加丰富,学生希望通过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平等沟通,接受思想和表达诉求。思想政治教育用语在新时代要想增强说服力,就要不断凝练时代精神,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新时代的时代特点结合起来,树立教育客体对教育内容的基本信心。如何在新时代恰当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语言,使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二)学生不想听教育理念陈旧的用语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深刻影响到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时,会产生权威的消解和教育主体去中心化,使得学生对于教育理念陈旧的用语缺乏信服力。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用语中,在实践中总结的教育用语对学生树立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新时代传播关系的变化,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适应新变化,创新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线,使用传统教育用语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刻板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用语近年来实效性呈递减趋势。部分教育主体尽管意识到需要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中转变教育用语,但受限于教育素养和实践经验的差距,一旦离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用语,就缺乏对理论的基本信心,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新时代深化“四个正确认识”用语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4]。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规律,在新时代深化“四个正确认识”的过程中,要破解学生不爱听、不想听的现实问题,教育用语要着重把握以下三个维度。

(一)把握好用语的融入维度

深化“四个正确认识”的教育对象是高校学生群体,教育用语也要围绕这一群体,融入到高校学生生活、学习的话语体系中去。一方面,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给予高校学生群体广泛而多样的生活选择;另一方面,新媒体热点事件频出,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大量新鲜的用语元素。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把握学生的视点和痛点,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通俗阐释使学生困惑的疑点和难点。以积极进取的态度,不断扬弃,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用语体系,使高校学生对教育用语感到亲切,实现教育主体的目标与教育客体需求之间的契合,使“四个正确认识”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学生的头脑和心田。

(二)把握好用语的创新维度

新时代的高校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差异性和自主性较强。思想政治教育用语要想发挥实效,就要在把握高校学生群体特点和变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改进教育理念与教育用语。把握好用语的创新维度,首先,要打破教育主体的话语霸权,教育主体要把自己“摆进去”,以平等的用语与高校学生群体进行交流。其次,要创新教育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非一味迎合高校学生的想法,也不是单纯地让教育客体接受教育主体的想法,而是要通过主客体间的交流,启发和引导教育客体在自我领悟与反思中树立和深化“四个正确认识”。最后,要增加教育用语的温度,高校学生群体仍处于人格塑造期,情感丰富而强烈,在交流中教育主体要有智慧地以情动人、润物无声,真诚而有温度的用語有助于得到高校学生的接纳和认同。

(三)把握好用语的队伍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实现有效教育的核心,新时代迫切要求教育主体提升媒体素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用语所能传递的信心和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高度重视新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努力把思政教育的平台建设好、维护好、使用好,积极用教育用语深化“四个正确认识”的号召力、生命力、说服力。各高校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门要积极完善校园队伍建设,明确分管部门和第一责任人,选聘具有较高媒体素养的学术名家、优秀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学生骨干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支持他们带动一批面对热点问题会发声、能发声、敢发声的教育队伍。构建起一支掌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用语,具有生机活力的教育队伍,共同为深化“四个正确认识”而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17(11):15-34.

[2]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张传辉,李志超.网络流行语中的文化映射[J].新闻爱好者,2012(1):85-86.

[4]潘懿,张晶.以“四个正确认识”为指导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03-108.

[5]柳礼泉,陈方芳,唐珍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四个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5-06-11(16).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