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系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研究
2019-12-27李龙娟
李龙娟
摘 要:青年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后起力量,发展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工作意义重大。由于青年教师主观认识不足以及基层党组织吸引力缺乏,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并不顺利。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作為直接联系群众的重要枢纽,在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优势,坚持教育引导原则,构建全员全组织合力体系,集中力量,联合起来做好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
关键词:高校院系;党员发展;青年教师;基层党组织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2-0116-03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在国家层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1]。2018年5月22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指出:院(系)党组织是办学治校的中坚力量。基层组织制度要执行到位,在高层次领军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工作方面要成效明显[2]。地方党组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也制定了相应文件。如2018年6月19日,中共广东省委出台《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提高执行党员发展计划的精准度,加大对高知识群体等的倾斜力度,从人才富集的高校中确定一批重点单位,从千人计划等人才中确定一批培养对象,做好政治吸纳工作。”[3]
高校由多个院系组成,非党员青年教师分布在高校各院系,承担教学科研等重要任务。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是高知识群体聚集的地方,因此更加了解非党员青年教师的情况。在开展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中独具优势,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加强高校院系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必要性
(一)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发挥党的核心作用
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承担着服务高校师生、发展党员等重要任务,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依赖于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由于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意识已基本形成,较难改变,加上教学科研工作压力大,很多人放弃了自己的政治追求,导致该项工作开展困难。院系基层党组织能不能落实发展青年教师党员工作,是评价其工作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准。该项任务的落实能提升基层党组织攻坚克难的战斗力,有利于党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
(二)改善党员队伍结构,确保党的先进性
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共党员46岁以上的占56.6%左右[4]。党员队伍呈现老龄化趋势。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大多30岁左右,如果能够吸引他们当中的非党员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就能够得到改善。2017年全国共发展党员198.2万名,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86万,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3.4%。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共党员共9 059.4万名,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4 493.7万名,占比49.6%[4]。现在高校院系聘请的青年教师一般都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这些非党员青年教师的加入,能够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确保党的先进性。
(三)坚定青年教师理想信念,促进新时代一流人才培养
高校青年教师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促进者,因此教师本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非常关键。教师和学生平常接触多,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坚定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加强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注重挖掘和培养高校非党员青年教师中的优秀人才,引导他们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有利于新时代社会主义一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加强教师品德建设,增强党的吸引力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具有不懈努力、坚韧不拔、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等永不过时的优秀品质。高校良好的师德师风需要高校教师具有党员的优秀品质,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前提。高校各基层党组织要重视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扬高校优秀党员教师的模范引领作用,增强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吸引青年非党员教师的加入。
二、充分发挥优势,坚持教育引导原则
(一)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加强政治引领
一方面,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要每年定期组织非党员青年教师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最新政策文件。这有助于非党员青年教师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提高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觉悟,避免思想迷茫。另一方面,党员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确保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因此要对已有教工党员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政治引领。通过凝聚广大教师共识,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巩固思想政治基础。
(二)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注重政治吸纳
高校非党员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人才,党组织应积极吸引青年教师自愿入党。我国的大学是社会主义大学,党是领导一切工作的。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要根据校党委组织部的指导,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非党员优秀青年教师,加强政治吸纳。对有入党意愿的青年教师,要加强教育培养和考察,对意向还不明确的要加强引导、努力争取。
(三)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激发报国情怀
鼓励非党员青年教师推进专业学科建设,参与院系发展战略研讨、教学科研等活动,直接为院系或学校有关部门提供指导,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保驾护航。结合高校院系对口帮扶部署,每年定期组织非党员青年教师面向所在院系对口地区开展帮扶活动,在参与党组织为人民服务的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找到自身的社会价值。同时增强对党的宗旨、根本任务的认同感,激发爱党报国情怀,为社会主义培养高质量人才贡献聪明才智。
三、高校院系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路径
(一)全员合力共同做好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
1.发挥院系基层党委领导的示范带头作用
高校院系领导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所管院系遴选一批青年非党员高层次人才,每学期至少联系一次,开展谈心谈话工作。建立领导与联系对象“直通车”制度,确保每位青年非党员高层次人才都有领导聯系。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沟通交流形式,关心联系对象各方面的情况,耐心听取意见建议,协调解决问题和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重视与温暖,愿意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2.发挥院系基层党支部班子成员头雁引导作用
根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党支部书记主持党支部全面工作,督促党支部其他委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5]。教工党支部书记要发挥主心骨作用,要在支部发展优秀青年教师党员等工作上发挥表率作用,主动联系非党员青年教师,支部其他委员要共同担负起支部党员发展的工作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3.发挥院系优秀党员教师榜样引领作用
院系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榜样作用,将该项工作折算成公共服务工作量,安排优秀党员定期联系非党员青年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院系优秀党员除在教学科研方面指导非党员青年教师之外,还需负责关心青年非党员教师的思想动态,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帮助解决困难,不断灌输党的思想、理念和方针政策等。院系优秀教工党员分工负责联系非党员青年教师,能确保非党员青年教师联系到位。
4.发挥院系入党申请学生的陪伴鼓励作用
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可以将发展青年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工作相结合。相对而言,学生的入党积极性高,用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带动非党员青年教师的入党积极性,消除非党员青年教师因缺少入党氛围而放弃入党的现象。将非党员青年教师拉到学生入党微信群中,经常在群里发布党的基本知识和最新政策,同时在群里经常与申请入党的学生互动交流,活跃微信群,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感染群里的非党员青年教师。使非党员青年教师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写入党申请书、一起上党课、一起入党宣誓、填写党员材料等,互相鼓励,共同陪伴和见证彼此入党的历程。
5.发挥院系离退休老党员的感染推动作用
组建院系离退休党员联系非党员青年教师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同时关心慰问老党员的离退休生活。离退休老党员是非党员青年教师的身边人,他们的亲身经历能够影响非党员青年教师,增强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离退休党员平时空闲时间比较多,有充分的时间去联系非党员青年教师,退休老党员也能够在做这件事情时,体会到自身的社会价值。
(二)党团组织合力共同做好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
1.发挥各院系基层党委作用,提供全面保障
第一,联系保障。院系要建立非党员青年教师信息库,并安排专职组织员进行及时更新。院系根据实际情况,动员有关人员分工协作,主动承包非党员青年教师的定期联系工作任务,确保每一位非党员青年教师都联系到位。并且要抢夺先机,第一时间开展联系,以免其他党派先下手拉拢,错失良机。对于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非党员青年教师高层次人才,党委可以向上级申请由校级领导干部亲自联系。
第二,制度保障。院系基层党委要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要求,制定相关制度文件。一是建立党委和党支部班子成员定期联系非党员青年教师制度。二是将非党员青年教师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思想政治等日常综合表现纳入年度考核、职称评审等范畴。院系基层党委在进行思想鉴定时,要如实写明非党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表现,并上交院系党委审核备案。三是根据校党委下发给院系党委有关青年教师党员发展要求和任务,以及院系各党支部对应的非党员青年教师人数情况,向院系各教工党支部下达发展青年教师年度计划指标,并将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教工党支部书记考核的重要指标,督促支部按时完成任务。
第三,环境保障。院系基层党组织要在院系宣传栏、官方网站等平台设立专门的党建模块,宣传党的政治理论、方向和活动等。发挥榜样作用,大力弘扬优秀党员和党组织的伟大精神,营造向优秀党员和党组织看齐的良好环境。同时及时更新党建工作的最新动态和成果。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优化创新环境,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充分发挥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院系基层党组织要支持非党员青年教师事业发展,打造舒适的办公氛围和教学科研条件。
第四,服务保障。院系基层党组织要提高服务意识,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院系基层党组织要设置线下意见箱和线上意见反馈渠道,方便非党员青年教师随时反馈意见建议。定期针对非党员青年教师组织茶话会,增进交流,听取他们对院系和学校的意见建议,对其中合理的意见建议及时想办法解决,并适时向学校反映他们的想法。通过非党员青年教师茶话会、一对一交谈等多种面对面线下交流形式和QQ、微信等多种线上交流平台,加强沟通交流、关爱关怀,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如邀请专家做报告,提供教学、科研指导;在生活方面,当非党员青年教师家庭发生重大变故、身心健康存在突出问题等情况时,及时给予关心照顾,做好心理疏导,使之感受到党组织的人文关怀。
第五,经验保障。院系基层党委一方面要组织党委领导、党务工作者、党支部书记等代表赴外单位进行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学习其他单位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运用。另一方面要邀请专家为院系有关工作人员开展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专题培训,使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开展更加顺利。
第六,经费保障。各院系党委要合理使用党建经费,为非青年党员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培训、困难家庭慰问帮扶等方面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经费保障是基础。经费有保障,各项有效措施才能落地实施,组织生活才会更有活力,应对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表现优秀的党支部和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第七,研究保障。组织国内党建研究专家对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通过访谈、考察等多种形式了解非党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态、诉求需要,及时回应普遍关心的问题。根据调研结果认真进行分析,针对性引导非党员青年教师,也可以制定更有效的制度政策。
2.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作用,创新落实任务
我们党高度重视党支部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文件。《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指出:高校教师党支部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纽带[6]。因此,高校教工党支部在凝聚党内外教师、发展青年教师党员工作中具有突出作用。《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指出,党支部要发现、培养和推荐党员、群众中的优秀人才[5]。陈剑在《加强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文中指出,要创造条件鼓励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支部各项活动,不断提高党组织对优秀群众的吸引力,切实落实发展党员政策,将优秀干部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7]。可见,高校院系基础党支部在青年教师党员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一是创新支部活动内容和形式。鼓励非党员青年教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党建读本。教工党支部召开支部会议、开展专题宣讲会、座谈会等党组织活动时,邀请非党员青年教师参加,建立支部(扩大)会议制度。利用《榜样》等电视节目、微信群一起学习讨论,丰富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离退休干部职工党支部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面向非党员青年教师发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用[5]。通过自学、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使非党员青年教师接受党的基本理论、政策方针、制度的熏陶,提高学习效果,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和水平。支部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够感染非党员青年教师,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同时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服务相结合,根据非党员青年教师的意愿,分批次派往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组织志愿者活动等,每次活动结束后召开感想交流会,使组织生活更有活力。
二是强化支部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各教工党支部要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要求,积极完成青年教师党员发展任务。根据院系党委下达的指标,各教工党支部制订相应的发展计划报党委审批。每年度教工支部书记述职时向党委汇报支部青年教师党员发展情况,对于任务完成好的支部,党委要进行表扬,对完成任务有困难的支部,要了解情况加以指导并督促各支部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实在有困难可以将名额适当匀给其他名额需求多的支部。通过年度计划的较好完成,保证上级的年度计划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如果各支部任务都很难完成,院系党委要尽快向学校组织部反馈,寻求校党委的指导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把党支部建设到高知群体教学、科研工作团队和场所中。从学科带头人、教学科研骨干中选拔党支部书记,提升教工党支部书记队伍水平,提高支部担当能力。
三是遵守支部党员发展程序和标准。党支部要拓宽非党员青年教师培养路径,对业绩突出的非党员青年教师要重点关注培养,将他们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政治上对他们充分信任、对符合入党条件的非党员青年教师不设名额限制,使党人才济济、生机勃勃。要注重政治吸纳,但不能为了完成任务片面追求发展数量而降低党员发展标准。根据党章要求,严格遵循发展党员5个阶段、25个步骤要求,严格审查制度,坚持宁缺毋滥,确保发展的青年教师政治可靠、德才兼备。
3.发挥院系工会、共青团和校外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协同共促发展
第一,发挥院系工会的作用。将党的工作与工会工作结合起来,彰显党群共建合力,加强统筹协调,做好统战工作。院系党委和工会开展教工体育俱乐部、外出参观等集体活动,为院系党内外教师交流提供平台和机会。院系党委与工会共同关心非党员青年教师生活、工作上的困难,在重大节假日、非党员青年教师取得重大成就、罹患重病时加强走访慰问,积极协调解决问题。院系基层党组织要把该项工作作为深入群众的重要内容之一,力争为非党员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服务,通过工会增强联系的广泛性和精准性,并及时总结方法,增强工作成效。
第二,发挥院系共青团的作用。院系党支部一般从学生共青团员中发展党员,学生团员的入党积极性很高。院系党委和共青团可以联合组织共青团员与非党员青年教师活动。在活动交流中,共青团员们能够将入党积极性传递给院系非党员青年老师,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有利于带动非党员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使院系学生共青团员与非党员青年教师在入党方面共同进步。
第三,发挥校外社区党组织的作用。高校院系基层党委要与院系青年教师居住地的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建共建活动。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可以为社区党组织提供技术指导、志愿服务等帮助,社区党组织可以对在高校院系工作的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引导,各取所需,互利共赢。这样校内与校外在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方面能够通力合作、形成合力,促使非党员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教党〔2018〕25号[EB/OL].[2018-05-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16/s255/201805/t20180524_337018.html.
[3]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EB/OL].[2018-06-21]http://opinion.southcn.com/o/2018-06/21/content_182305132.htm.
[4]中國共产党党员总数超9000万[N].人民日报,2019-07-01.
[5]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8.
[6]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教党〔2017〕41号[EB/OL].[2017-08-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16/moe_1417/201708/t20170823_311692.html.
[7]陈剑.加强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N].学习时报,2018-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