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成型触点重建技术在食物嵌塞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2019-12-27车德平郑少平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334000
车德平 郑少平 王 珊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334000
食物嵌塞是引起局部牙周炎症或牙周组织破坏的主要原因,以局部牙龈肿痛、牙槽骨吸收、牙龈萎缩、根面龋、口腔异味等表现为主[1]。有数据[2]报道,食物嵌顿多见天然牙、修复体及天然邻牙间,占固定义齿修复失败的17.50%。触点不良是致食物嵌塞的主要原因,占62.50%,其次为相邻牙之间接触关系紊乱[3]。目前临床治疗食物嵌塞,多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处理。触点恢复是治疗食物嵌塞的常用技术,也逐渐成为口腔修复的主要趋势。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食物嵌塞具体特征,采取圈成型触点重建技术治疗,旨为临床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54例食物嵌塞患者,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7.82±5.23)岁;共嵌塞牙位62处,属于垂直型食物嵌塞;均为食物嵌塞症状3级。本研究开展前,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相关事宜知情,自愿参加本研究;患者进食后后牙区多次反复出现食物嵌塞,影响进食,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嵌塞处牙体硬组织完整,排列正常;嵌塞处两邻牙间接触关系紊乱,存在0.1~0.5mm间隙;相邻牙松动度不足Ⅰ度,牙龈乳头正常或轻微充血;患者无其他口腔疾病;排除精神障碍性疾病、凝血机制异常障碍及全身感染者。
1.2 方法
1.2.1 仪器与材料:塞尺,持针器,橡皮障,医用不锈钢丝(直径0.2mm、0.3mm、0.4mm、0.5mm),贺立氏格鲁玛酸蚀剂(德国生产),流动树脂,树脂粘结剂,螺旋输送器,光固化灯,咬合纸,树脂修整车针。
1.2.2 操作步骤:术前评估患者牙周卫生状况,清洁口腔,行牙周系统治疗;采集病史,确定患者食物嵌塞部位、次数,评估食物嵌塞的性质、去除嵌塞方法;使用塞尺测量邻牙间隙大小,以医用不锈钢成型丝垂直径作为参考数据。牙间隙以邻面切磨片打磨,牙面使用75%乙醇清洁,吹干,酸蚀30s,水汽冲洗15s,吹干后见酸蚀面呈白垩色。通过龈外展间隙将成型丝穿过两牙间隙,对成型丝两端尾部加持闭合,向牙合方牵拉,分离两牙,使成型丝呈U型,位于牙冠中上1/3开口向上区,固定。干燥,粘结剂固定,纸尖吸去多余粘结剂,光固化20s。于牙间隙的牙合边缘嵴上方置于足够流体粘结树脂,并缓慢轻柔导入预定触点位置,多余树脂材料去除后,光固化40s。修整抛光,修成触点外形,调磨早接触点。术后注意口腔卫生清洁,选择牙间刷、冲牙器等工具,避免使用牙线、牙签。
1.3 观察指标 评价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2个月疗效评价,将食物嵌塞分为3级:0级:无嵌塞;1级:进食纤维性食物时,偶尔出现嵌塞;2级:日常进食见食物嵌塞,纤维性食物嵌塞严重;3级:频繁出现嵌塞症状,影响进食及生活质量;本组患者食物嵌塞症状3级,故临床治愈为患者恢复至0级、1级;恢复无效:食物嵌塞2级、3级。
2 结果
54例患者术后出现12例轻微异物感,均可耐受,1周后不适感消失,术后1周无圈成型触点粘结脱落;术后3个月2例患者牙位树脂触点部分脱落;术后12个月2例患者树脂完全脱落,牙线轻松通过,治疗无效;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2个月临床治愈率分别为100.0%、100.0%、96.30%、92.59%,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54例患者治疗效果分析(n)
3 讨论
本组研究中,54例患者术后见12例轻微异物感,均可耐受,1周后不适感消失,术后1周无圈成形出点粘结脱落;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2个月治愈率分别为100.0%、100.0%、96.30%、92.59%。该研究证实,对食物嵌塞患者采取圈成型触点重建技术治疗,可获得让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使患者临床治愈率明显提高,且具有较高的远期效果。
在采取圈成型触点重建技术时,在患者术后咀嚼期间则会造成粘接触点脱落情况:粘连触点紧密连接邻牙,形成新的咀嚼单位;粘接触点与相邻一邻牙之间的失去粘接,但粘结于另一邻牙,触点仍有维持疗效功能,但两邻牙分开;粘接触点与相邻邻牙失去粘接能力。因此在粘结期间需对粘结牙面清洁抛光处理,以免牙面残留物酸蚀釉质表面,使粘结剂有效结合牙面;操作期间严格隔湿,以免污染粘结剂;且在采取圈成型触点重建技术时,该技术适用患者为:触点丧失造成邻面间隙,以单一垂直型食物嵌塞患者;若本组患者见牙龈萎缩或牙齿松动,存在不良修复体,错位、扭转、邻面龋坏等症状,不宜采取圈成型触点重建技术。因此圈成型触点重建技术治疗食物嵌塞时,临床医师需严格操作,选择适应证,并要减少粘接触点脱落情况。
综上所述,食物嵌塞治疗中采取圈成型触点重建技术,在最大限度上保护患者牙体牙周组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价值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但也存在触点粘接脱落情况,因此临床可根据患者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