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息风化痰汤应用于高血压致眩晕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9-12-27郭书贵河南省南召县中医院心病科474650
郭书贵 河南省南召县中医院心病科 474650
高血压为中老年常见慢性病之一,患者常伴疲劳、头晕、耳鸣等临床表现。原发性高血压可引起患者外周血液中血小板活性升高和纤溶及凝血系统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导致患者高血压进一步发展和眩晕,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中医中高血压眩晕属于“眩晕病”范畴,其病变起于肾、脾或肝,因痰、风、虚、火等而起病,故中医治疗需从痰、肾及风等论治,本文试探讨高血压致眩晕患者使用益肾息风化痰汤治疗后的效果及对血流流变学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7例高血压性眩晕症患者,均有高血压史,且表现为眩晕、目赤面红、头痛、口苦口干等,符合《中医内科学》[1]中“血虚肝亢、肾精亏虚”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障碍疾病、低血糖眩晕等干扰疾病及药物禁忌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57.37±4.12)岁;收缩压(163.57±17.63)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3.95±8.81)mmHg;联合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57.58±4.43)岁;收缩压(165.16±16.41)mmHg;舒张压(94.26±8.69)mmH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予福辛普利钠(国药准字H20064148,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mg/次,1次/d,口服;倍他司汀(国药准字H21022577,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20mg/次,1次/d,静脉滴注。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益肾息风化痰汤,方由山茱萸、枸杞、何首乌、川芎、钩藤、天麻各15g,泽泻、葛根、黄芪各20g、半夏、白术各10g,鸡血藤30g,陈皮、炙甘草各6g,水煎至400ml,早晚分服。两组均用药4周。
1.3 观察指标 (1)血压:对比舒张及收缩压(SDP及SBP)水平。(2)眩晕积分及颈动脉中层厚度(IMT):IMT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测,眩晕依眩晕评定量表(EEV)进行评分,共0~20分,眩晕越严重评分越高。(3)血流流变学相关指标: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型号:BM830,深圳昂立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对包括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2)、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I)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治疗前后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
2 结果
2.1 血压水平 治疗4周末,联合组SDP(68.92±8.87)mmHg、SBP(125.67±13.26)mmHg低于常规组SDP(80.35±7.74)mmHg、SBP(134.58±13.57)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眩晕积分及IMT 治疗4周末,两组IMT及EEV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IMT、EEV积分比较
注:组内比较,aP<0.05;4周末组间比较,bP<0.05。
2.3 血流流变学相关指标 治疗4周末,两组vWF、PAI-I、D-D-2及 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流流变学相关指标比较
注:组内比较,cP<0.05;4周末组间比较,dP<0.05。
3 讨论
眩晕是指以周围物体及环境或自身主观感觉到摇动或旋转,并常伴有客观平衡障碍的感觉障碍性疾病,其常见起因可分为中枢性、周围性、眼源性及全身疾病所致眩晕,其中全身性疾病中心律失常、低血压、高血压等均可诱发眩晕[2]。研究证明[3]:高血压患者多处于血液高凝状态,且凝血功能增强明显的血栓前状态(PTS),患者血液流动性较差,脑部供血较差,从而导致眩晕更易发生。因此临床该病治疗除对症降压治疗外,改善患者PTS状态及血流流动性,更利于该病的治疗。
中医有言,视物皆转者为晕,皆黑者为眩,两者兼具者为眩晕,二者常并见,故常以眩晕并称。其发病之由诸多,先天不足、饮食不节、病后体虚及外感六邪均可起病。近代多认为其有别于头痛,多以内伤虚损为主,其中虚证可见肝肾阴虚、脑髓失充及肾精不足等证,实证则以风痰阻络、痰浊上蒙、风阳上扰等,且随其发展二者可相互转化。故其辨证可从风、痰、瘀、阻及肾、肝、脾进行论治[4]。本文择证见“血虚肝亢、肾精亏虚”者为对象,以益肾息风化痰汤为方进行治疗。方中首乌、枸杞及山茱萸三者均可补益肝肾,联用可抗氧化、降血脂,保护血管内皮,共为君。黄芪可益气补中,兼具降压之效;葛根、川芎可行气活血, 使患者脑部循环血流得到改善,血流量得到增加;天麻可息风平肝,保护并对脑部神经进行调节;鸡血藤可益精壮阳、补肝肾,具活血舒筋、调经养血之功,与上述药物共为臣。白术可利水燥湿,益气健脾,可用于痰引眩悸,脾虚食少等症;半夏可和胃止呕、化痰燥湿,可治风痰眩晕、痰饮眩悸等证;陈皮可燥湿化痰,健脾理气;泽泻可泻热、利水、渗湿,治疗痰饮、呕吐、胀满之证;钩藤,可降压、息风定惊、平肝清热,可治高血压、头痛眩晕等证,与上述各药联合佐以燥湿化痰,息风定惊之效;甘草为使,可祛痰止咳并调和药效。上药联合,可发挥平肝益肾、化痰息风之功。其中枸杞、山茱萸、黄芪、何首乌、天麻等药可组张耀文等人[5]自拟萸杞益肾定眩汤,并经研究证实其可改善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及左右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及眩晕症状,效果良好。本文中治疗后,联合组血压水平、眩晕及血流流变学指标水平均较常规组有明显改善,与上述研究一致,此可能与两研究组方有相似之处,且均以从肾论治为主,辅以化痰、息风进行论治有关。
综上所述,益肾息风化痰汤以从肾定眩为主,以平肝、化湿、祛痰、息风为辅,并可降低患者D-D-2、PAI-I及vWF、FIB水平,改善其高凝及血液流动状态,用于高血压所致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及血流流变学指标均得到了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