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护理模式在耳鼻喉内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2019-12-27岑仕娇
岑仕娇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关爱护理在实施过程中以人为本,对于人自身内心情感比较重视,是具有较高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方法。通过关爱护理,可使得患者感觉到关爱、尊重,由此可使得患者心理情绪保持放松状态。关爱护理的应用可使得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可消除其不良情绪,使之耳鼻喉内镜检查能够顺利完成[1]。本文选取94例耳鼻喉内镜检查患者,探讨关爱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94例耳鼻喉内镜检查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18岁-52岁,平均(33.65±1.45)岁;喉部检查29例,鼻咽部检查1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18岁-53岁,平均(34.02±1.39)岁;喉部检查27例,鼻咽部检查20例。两组基础资料对比P>0.05。患者均了解本研究内容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为环境护理、检查方法讲解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关爱护理,包括:①检查前:患者在入院进行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时,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过程中应保持积极主动,对于患者问题应积极解答,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使得患者能够配合检查工作顺利完成,并注意患者动态变化,预防出现意外事件。协助患者完成准备工作,且检查环境应保持安静、清洁,提高患者信心。应注意关闭检查室门,不可让人随意出入,防止患者情绪受到影响。②检查中:关爱护理就是为了让患者得到关爱,使之保持舒适感,所以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应保持适宜的舒适体位。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感觉不适,应及时与患者交流沟通,使得患者有充分准备,如患者无法忍受应及时说出。整个检查过程需严密监测患者表情、呼吸、脸色变化情况,且讲解镜下情况。若患者有恶心、呕吐情况,需及时协助患者进行排解,确保检查能够顺利完成。如患者出现严重症状可通过少量麻药进行处理。因耳鼻喉内镜检查所需时间较长,因此可由家属陪伴,避免患者出现孤独感。注意室内保持合理温湿度。采取播放音乐方式使得患者注意力能够分散。整个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具有娴熟技术。③检查后:完成患者检查后,告知患者保持休息状态十几分钟,如患者出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如正常可离开。在此过程中应加强健康教育,使之了解注意事项,加强耳鼻喉疾病知识讲解,利于生活中对疾病的有效预防。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良情绪评分,通过焦虑、抑郁自评量表予以评估,得分越高显示患者不良情绪越严重;观察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n×100%[2,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Mean±SD,分)(n=47)
2.2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21例、一般满意25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非常满意12例、一般满意25例、不满意10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χ2=8.340,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耳鼻喉内镜在临床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患者不了解内镜检查方法,且对于结果比较担忧,容易出现担忧害怕情绪,此类不良情绪容易导致内镜检测结果受到影响。所以应对患者实施合理护理干预,使得患者及时消除不良情绪,且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检查的顺利完成。关爱护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在与患者沟通交流中具有较高技巧,专业技能高,且能够通过心理学等方法缓解患者面对检查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通过娴熟技术缓解生理应激反应,且应与患者具体情况相结合,实施符合患者实际的护理服务[3]。
本文中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关爱护理在耳鼻喉内镜检查中进行试验,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均应融入检关心、关爱,通过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其诉求,及时解决患者问题。有些患者有可能出现讳疾忌医情形,因此护理人员应小心对待患者,在与患者沟通交流、护理操作实施过程中,均应充分考虑患者感受[4]。还应充分发挥关爱护理的作用,尤其检查前应加强与患者交流沟通,消除其不良情绪,在检查过程中,需关注孩子表现,如出现异常需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检查工作能够顺利完成,检查后应及时指导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提高其临床治疗信心。
总之,关爱护理模式在耳鼻喉内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