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感表现理念下现代产品视觉传达设计的“通感”效用

2019-12-27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通感产品设计情感

肖 科 坤

(安徽建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2)

随着人们情感需求的提升,情感表现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维度扩大,传统设计表现手法无法激发情感效应的最大化。且仅以视觉效果进行情感调动,设计者与受众的精神契合度较低,受众对设计的价值观还会产生理解失衡的情况。为调动受众与产品设计相契合的感官体验,达到“五感并发”的设计效果,必须以通感手法应用到视觉设计中,以视觉为切入点,产生其他感官的移觉心理,从而达到情感共鸣的设计效果。因此,应探究通感在现代设计中的成效,并抓住其短板完善视觉设计路径。

一、情感表现理念下的现代产品设计

(一)情感表现与视觉设计的时代关联性概述

早在上世纪初期,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便提出“艺术是内在情感的直接表现”的观点,可见,所有的艺术设计作品都离不开创作者的情感注入。科林伍德的《艺术原理》也指出,真正的艺术基于情感的表现。视觉传达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在时代的流变下不断凸显自身的情感表现内涵。[1]克罗齐曾言:“美是成功的情感表现,丑是不成功的情感表现。”以往的视觉传达设计,通常是根据人的美学感受和对美的要求为目的来进行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当下,开始追求精神层次的升华,现代产品的视觉设计较以往需要更多考虑人们的高层次情感需求。由此可见,情感表现理念与视觉设计具有时代关联性,并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变革发展。

目前,现代产品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情感激发模式,主要分为感性情感表现和理性情感表现两类。感性情感表现下的产品,多以激发人内心正面情感(快乐、友爱)或负面情感(悲伤、孤独)的方式,让人产生情感共鸣;而理性情感表现下的产品设计,多站在社会文化的宏观视角,勾勒出对社会有意义的设计主题,例如生态主题、人权主题等产品设计方案。感性情感表现类设计产品的基数,大大高于理性情感表现类设计。但在我国社会主义生态建设、人文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理性情感表现类设计开始发展,现代产品中的视觉传达开始以更高层次的情感心理进行建构。

(二)现代产品设计中情感因素的必要性价值

情感表现理念是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必备因素,具有必要性价值。首先,以产品的社会属性来说,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因素具有重要的社会促进价值。产品设计受制于社会标准,却也为社会建设所服务。[2]情感是人类社会发展下的高级产物,产品的情感性表现能够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层次提升。以环保为主题的烟盒设计中,通常印有癌变的人体器官、大气污染或烟草垃圾等图像,旨在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向人们传达环保、健康的生态理念。其次,以产品的文化属性来说,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因素具有重要的文化宣传价值。德国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提出“情感从文化中来”的观点;托尔斯泰也曾说,没有情感便没有文化。可见,文化与情感具有不可剥离的相对关系。现代产品中的情感设计,也多是基于某个文化故事及文化内涵而创造的,对优秀文化的宣传具有重要价值。最后,以产品的经济属性来说,产品设计中情感因素的体现,能够促进商品经济效益的良性发展。在追求精神文明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有情感共鸣的产品,更能产生购买欲望。由此,以弗兰克·罗里为首的“情感营销”开始流行。现代产品设计中情感因素的必要性价值,促使设计者们以更多创新方式,将情感理念最大化发挥,由此,以“通感”为主的设计路径开始流行发展。

二、现代产品视觉传达设计的“通感”效用分析

通感即移觉,最初以文学修辞手法应用在文字工作中,随后逐渐跨学科发展到艺术设计、哲学、神秘学、音乐学等各类学科之中。现代产品设计中的通感应用,主要以五感之间相互迁移的初级层次、五感之间重合叠加的中级层次、五感调动下意念激发的高级层次这三类为主。设计中的三类通感应用相辅相成,都有激发受众情感的效果。

(一)色彩移觉下生理感官互动

色彩是影响人视觉印象的最直观因素,在不同色彩的移觉作用下,人们身体的其他感官得以产生共鸣。艺术家梵高曾说:“色彩具有暗示性,能够表现人们的情绪活动。”冷色、暖色、中性色等不同的色彩表现,都能直接激起人们的通感效应。[3]学者张磊提出“视觉色彩能够传递味觉感受的观点”。以食物类产品设计为例,不同的色彩表现可造成“视觉—味觉”的通感效果。人们看到橙色想到“酸”,看到红色想到“辣”,视觉与味觉的感官互动明显。以家居类产品设计为例,同类色彩的叠加使用,能够直接调动人的全部五感体验,人们看到黄色类的家居想到“热情”,看到蓝色类的家居想到“忧郁”。因此,快餐店里桌椅设计多以明黄色居多,给人营造热情、高效、明朗的场景情感体验;而咖啡店多以淡蓝色等暖色调为主,目的是给顾客营造舒适、安逸的感觉。目前,市面上同类产品的色彩表现多具有雷同性,这类“固有色”的使用,使得产品的情感表现过于单一,无法产生创新、细腻的高层次通感效果,产生的通感效果还只是停留在感性情绪的表层。

(二)视听通感下平面音乐探析

通感最初应用于我国文学作品中,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听声类行”及“以声类声”,读者从文字中能够听到音乐、感受到音乐场景。在现代产品的平面设计或包装设计中,设计师多将视听通感的理念融入其中,从视觉图画中调动听觉,形成“平面音乐”的通感效果。以乐器的外包装设计为例,以往的乐器包装都以静态实物的图像展示为主,而现在的外包装,多以人物处于动态演奏中的静态图像为主。消费者能从乐器外包装的静态图像上,感受到表演者的旋律弹奏,激发视听通感效果。而以食品宣传的平面海报设计为例,茶类食品的设计以具有视觉流动性的山水花鸟图取代静态茶园、茶形状的图像,并在其中配以含有通感修辞的古诗词。通过宣传图,人们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视觉上的自然景观、通感效应下听觉的鸟鸣水动、触觉上的清风拂面、嗅觉上的泥土芬芳,都在同一时间迸发。由此可见,视听通感的调动通常也会引起其他感官的开启。受众在感官调动下,内心得到放松,激发对自然的情感向往。学者朱文涛在对“从色彩音乐到视觉音乐”的研究中提出,艺术中的视听通感,没有较为完善的体系,因此其引发的情感层次及强度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现代产品设计的通感运用,逐渐在认知心理的辅助下,建立一套科学化、理性化的通感情绪类别激发体系。[4]

(三)文化植入下心理引导效用

学者曾栋在《视觉设计中的情感理念》一文中提出,“刺激回忆”是设计中激发人情感因素的重要手段。设计中的怀旧风与复古风,都是为满足人们的情怀而产生。现代产品中为追求通感的最大化以人们熟悉、怀念的东西融入设计之中。2018年,“老式大辣片”在情感营销的作用下,市值暴涨,仅一年的销售额度达到亿元。在此类食品的包装设计中,除了会出现“回忆”“小时候的味道”等字眼外,部分厂家还印有独属于八零年代的玩具、校服或街道图样。人们在视觉感官的作用下,激发出对食物的味觉回忆和对当时年代的情感怀念,从而产生消费欲望。然而,现阶段大部分产品设计中的情怀,多是以娱乐文化为主的明星效应。因影视剧出现的时间不足百年,因此,以明星文化为情怀产生的通感效应,不具有时代性和深度心理引导作用。唐纳德·A·诺曼在《情感设计》一书中,主张传统文化情感的重塑。在设计师的文化自觉下,为深度引导人们正面的理性情感,必须注重具有历史感的传统文化的植入。

三、“通感”在现代产品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模式

(一)拓展产品材质肌理种类

学者袁恩培曾对产品包装设计的肌理表现进行研究,并得出不同肌理和不同材质的产品载体,能够产生不同视觉效果的结论。[5]基于产品设计“固有色”的通感成效弊端,为不改变色彩通感对产品原本属性的影响,可通过扩展产品的材质及肌理类别,将产品的色彩视觉效果传达得更为丰富细腻。从产品的包装设计、平面宣传图设计及产品自身设计三类为主,拓展其肌理表现。

首先,产品的包装设计肌理拓展维度最广,既可通过不同自然材质的自然肌理进行表现,也可通过印刷技术进行肌理丰富。以茶具、陶器、根雕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产品为例,其包装可用带有纹路的树皮或布纹纸。木纹树皮在视觉上给人传达古朴、厚重的历史感,符合商品特征,且其自带的自然清香及纹路触感,能够调动嗅觉和触觉的感官体验,全面激发人们的情感意念,人们的购买欲增强,通感效应得以最大化。其次,商品的平面宣传图,也可通过不同材质纸张的使用,体现出不一样的图像语境。[6]针对不同的商品类别,分别选用哑粉纸、珠光纸、超感纸或双铜纸,甚至部分平面宣传图采用布艺或刺绣工艺进行呈现。最后,以产品自身的设计为例,产品本体材质的可变化性较小,但可从其产品的形状变换中改变肌理表现,丰富视觉映像。以现代流行的英国茶文化为例,伦敦茶种所用的滑面玻璃杯身与乡村茶种所用的虎皮纹路杯身,在视觉上形成差异,分别能呈现出产品的时尚疏离感与自然亲和感这两种不同的感官体验,让使用者有不同的情感想象。

(二)网络交互动态音感系统

通感效应最初以文字和图像,影响人们感觉系统激发后的意念体现,但纯靠主观想象的感觉调动,无法使情感理念的维度得到质变。[7]维隆在其1873年所著的《美学》一书中,将情感理念称为艺术的全部精髓。维隆提出:“艺术的价值在于情感表现的深度及广度。”基于此,必须突破现代艺术设计的情感表现层次肤浅的瓶颈。在现代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下,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之中,以客观实在的音感系统,促进通感效用的最大化体现。利用商品包装上的二维码技术进行设计师与顾客之间的深度交互,人们通过扫码,可在手机上看到以MV、广告视频或动态图像为主的产品文化介绍。动态的视觉传达,相比静态的视觉传达更为丰富,人们也能够在动态影像中,更为正确地理解设计师所表达的价值观。动态的视觉图像配备对应的音感系统,以往产生移觉的基础感官从“视觉”的单一作用升级为视觉与听觉的共同作用。[8]

(三)传统民俗现代结合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推进传统文化的可持续路径;而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优秀历史精神的沉淀,也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民族情感等这类高层次理性情感的表现。[9]因此,将具有历史积累的传统民俗文化,代替娱乐至上的明星情怀,作为刺激人们“情感回忆”的主要设计内容。一方面,将佤族、畲族、高山族、白族等小众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作为设计的主题内容,融入到各类产品中,促进民俗文化的年轻态重构,将其打造成现代流行的文化趋势。另一方面,将核雕、绣花鞋、捏面人等传统民俗技艺,应用在各类产品视觉设计的微细节中,以小而广的方式将民俗文化渗透在商品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激发人们的历史情怀感。民俗技艺因其技巧性、趣味性和丰富的文化特性,可与西方产品融合,在中西不同视觉观感的传达下,开拓民俗文化的国际化及创新重构路径。由此,传统文化植入视觉设计中的通感效应,在提升产品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社会效益的提升。

四、结束语

在视觉设计通感效用的层级推进下,设计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转型,设计的情感表现也从个人的感性情感,转型扩大为历史人文情感、社会情感、生态科学情感等高层次情感表现之中。产品的视觉传达效果在通感的效用下,生命力不断加强,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性也随之不断提升。在现代VR科技、AI技术及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下,视觉设计中的通感效用也将会具备更高的提升空间。

猜你喜欢

通感产品设计情感
智能产品设计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汽车外饰产品设计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通感:一扇让诗人不老实的门(外一则)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风过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