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彩调音乐与歌圩文化的关联分析
2019-12-27◎罗江
◎罗 江
(广西戏剧院彩调剧团 广西 南宁 530023)
广西歌圩民歌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现象,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彩调从广西歌圩中得到灵感,充满浓郁的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情,使不同的听者都能感受到音乐的冲击。广西各民族的艺术民歌都收集于歌圩中,彩调音乐的形成也是因此而来。
一、彩调音乐对歌圩民歌文化因子的吸纳
彩调音乐又被称为是联曲体,唱腔分为腔、板、调三大部分。民歌有不同的腔调、宛转悠扬、清新明快、独特风情,将广西当地文化色彩融于民歌艺术之中。广西彩调中有金鸡调、对口调、四季天、龙舟歌等。以前,民调也被称为“调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民歌小调在唱腔中的重要性[1]。
当今,很多彩调剧就是以民歌曲调为灵感进行剧目创建,就拿最具代表性的彩调剧《刘三姐》来分析,其唱腔中融汇了当时的文化风情与刘三姐所唱的歌谣,并把这些元素作为剧目的主调。彩调剧中的诸多唱段都吸收了当地民歌中的曲调与唱腔,但常见的情况就是将民歌中的曲调进行高仿,甚至连一点改变都没有。还是以《刘三姐》来说,歌剧集中了广西各地民歌的曲调和唱腔,里面的很多曲调都是从其他民歌中找寻的灵感,最著名的刘三姐咒骂财主的片段,里面的曲调就是从《塘边歌》中获得的灵感。
彩调《盘龙》是从歌圩“盘歌”中获得的灵感,所以广西歌圩中盘歌也占据十分重要的部分,其中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有历史名人、天文地理、神话传说等内容,广西各地的彩调都是以曲调为基础进行不同的艺术加工。如《桂枝采桑》吸收了广西的官话山歌、白话山歌和壮话山歌;《下南京》《三看亲》《老少配》等剧目都融入了广西各地各民族的山歌。这些民歌小调或是风趣,或是抒情与缅怀,基本都是在对歌对舞中进行引用,引用的歌曲都保持了传统小调的风情。
除了民间小调,还有一种彩调唱腔也是在当地民歌基础上融合其他音乐元素形成,比如《十月花》与《凤阳调》等。《十月花》融入了桂柳方言与当地民歌曲调及江南小调进行融合。
二、彩调唱词的民歌化与歌圩文化关系
彩调唱词是广西民歌中最具特色的,韵点密集、换韵频繁、韵律多样。这种方式与歌圩中少数民族民歌的韵律特征相关联。广西歌圩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抒情,以青年男女的对唱为主,它也是广西人民展开群体社交活动的重要依据,他们都是“以唱会友”,甚至是青年人对爱慕之人的表白方式。其中有各种互动方式、见面歌、求歌、盘歌、定情歌、别歌等
“求歌”一般是先由几个男子同时向一个女子进行歌唱,只有打动女方的男子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歌唱;男歌者用不同的韵进行歌唱,女歌手唱歌也不一定按照男歌者的标准,而是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以和韵为标志,与哪个歌者的韵相同,就和他对唱。歌圩民歌的音韵结构主要有押脚韵和押腰脚韵两大类,押脚韵和汉族民歌、律诗的格式相同,有两句为一首的上下句韵脚互押,有四句为一首的偶句韵脚互押[2];脚腰韵是壮族民歌特有的一种韵体,要求下句的腰要与上句末字脚的韵。
彩调剧中的很多唱词都符合这样的押韵规律。比如《刘三姐》中的经典片段,刘三姐咒骂财主:
别处财主(A)要我死(B),
这里(B)财主(A)要我活(C)。
往日(B)只见锅(C)煮(A)饭(D),
今日(B)看(D)见饭(D)煮(A)锅(C)。
这里的话语中的第2、第3、第4的“日”与第1句的“死”相押;第2句的“活”、第3句的“锅”、第4句的“锅”相押等等,其中一共用到了4个韵,体现了壮族民歌特有的腰脚、腰腰、脚脚环环相扣的押韵规律。
《苗山妹子》中也有相同的音韵,具有广西壮族与侗族民歌韵点密集、换频频繁、韵律多样等特点。
彩调唱词的民歌化,主要表现在参照歌圩民歌以物比兴的表现手法,含蓄委婉地表达一些情绪。这种手法也是歌圩民歌中的常见表现手法,在求歌、接歌、定情歌中常有表现[3]。
三、广西歌圩音乐展示的民俗文化
歌圩主要传承于广西壮族,这种习俗已传承多年。壮族到处都是歌圩,每个人都爱唱歌,都是以歌来传递情感和描述各种事物。壮族人民在举行各种活动时经常唱歌跳舞,那种热烈活跃的场面仅从书面词语中就能想象出来。
广西人是“歌唱的民族”,我国历代古籍中都有对广西歌谣的记载。广西人喜欢在青山绿水中进行唱歌,不论处于什么样的心情,他们都喜欢与人对唱;广西人善于歌舞,喜欢在鸟语花香的季节与阳光明媚时期,三五成群,结伴歌唱。
当宛转悠扬的山歌响起,让人沉醉、让人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像清澈的山泉、像山野间的花草,给人带来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四、彩调演唱形式与歌圩文化
广西人民喜爱歌唱,人们在生活中用歌曲来传递情感、表达自身的感受。广西每年都有大小不一的歌圩,它是民歌的海洋、歌舞的盛会。丰富且频繁的唱歌活动,促进民歌的不断发展与改变,广西民歌也衍变出了多种多样的方式,有独唱、对唱、合唱、群唱等,其中最常见的还是两人对唱。
我国彩调音乐的发展,就是从广西歌圩中获得巨大灵感,特别是彩调的早期对子调、唱调多为对唱曲牌。比如“怀调”“独采花”“摆花”等,演唱时采用的是一问一答、一挑一挑的方式,明显是受到了广西歌圩以男女对唱方式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民歌风味与地方特色。它也是彩调中具有代表性的曲调之一,早期的对子调就是以一旦一丑的方式来对唱,唱腔也都是运用的对唱曲牌。
《寒女捡菜》这个曲目,就是对唱曲牌运用的典范之一。对唱的方式是灵活的,可长可短,根据实际对唱情况来进行调整。当对唱的歌曲完结后,观众意犹未尽,歌者们就会出现即兴对唱的场面,对唱双方会继续变换曲牌进行唱歌跳舞。
歌圩活动中最常出现的就是赛歌斗歌、盘歌、猜歌等。不论是什么形式的歌曲,都对歌者有一定的挑战,歌者必须有丰富的歌唱能力与灵活敏捷的大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歌曲的即兴对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