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模式
——兼评《东方社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2019-12-27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特色化道路现代化

宋 赫 天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3)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把中、印、俄视为独特的“东方社会”,创立了“东方社会发展理论” 作为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辩证否定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虽然当今三个大国选择了不同的现代化路径成为当今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代表,却依然共享着“东方社会”特征并面临相似的历史使命。在西方发达国家强行推广其发展模式的今天,通过对中印俄三国发展模式的比较,可以让世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东方社会”各国发展模式的非西方化特点,凸显特色化发展模式对这三个国家崛起和复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东方社会发展模式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中、印、俄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由于历史上经济、政治、军事、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干扰而一直少有研究。直到中、印经济改革以及俄国的“普京新政”的推行,中、印、俄三国开启了不同发展模式的现代化建设之路,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下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震惊了世界。中、印、俄三国发展模式间的比较研究才引起学者的关注。但目前国内外学界对中、印、俄这三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模式的研究是局部性、零散的、不成系统的。

《东方社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新华出版社)是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聚芹教授主持研究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该书探索了东方社会发展模式与历史环境、制度安排、发展理念、发展方法论、传统文化资源、发展道路选择、发展绩效评价等问题方面的深度关联,显示东方社会发展模式的环境差异、制度安排差异、发展理念差异、发展方法论差异、传统文化差异、历史机遇把握差异等,阐明了发展模式的民族适用性和历史生成性,科学呈现东方社会的非西方化特点,为探索东方社会多样性特色化发展道路提供了独特的思考视域,也为当前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提供一种独特的参照。

第一,理论特色明显

当代国内外学界对中、印、俄这三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模式的研究是局部性、零散的、不成系统的。该著作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中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资源,结合中、印、俄现代化发展实践,对中、印、俄发展模式进行全面比较研究,全景式展现东方社会特色化发展道路图谱,完整呈现东方社会发展模式的原生态理论,深度剖析东方社会的现代化规律,建构起完整的东方社会发展模式理论,凸显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当代地位,力求科学回答中国面临的最前沿、最具有时代性的现代化问题。研究成果不仅建构起完整的当代东方社会中、印、俄发展模式理论体系,而且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建设,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丰富我党和政府治国发展理念,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较大的指导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研究内容新颖

一是,认真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中的东方社会发展模式的理论源头,完整呈现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模式的原生态理论。二是,以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模式原生态理论为总纲,全面研究了“东方社会发展环境理论”“东方社会发展的制度安排理论”“东方社会发展的主导理念理论”“东方社会发展的方法论理论”“东方社会发展的传统资源理论”“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东方社会发展效能理论”等分理论,建构起完整的当代东方社会发展模式理论体系。三是,以“东方社会”为贯穿始终的红线,将当代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印、俄三大典型发展模式进行了全景式、立体式比较:不仅对东方社会发展模式的演绎进行了纵向性历史比较研究,厘清了东方社会发展模式的历史脉络,而且对中、印、俄当代发展模式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提炼出当代东方社会发展模式的异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进行了理论探索。四是,建构了东方社会发展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发展绩效分层设计,以发展的“质”和“量”结合的方式,建构了东方社会发展模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数据、图表对比,直观呈现发展模式的差异,实现了东方社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的抽象性与具象性、思辨性与实证性的有机统一。

第三,研究方法创新

1.该著作设计了比较研究新框架:以“东方社会发展模式”为线索。把中、印、俄视为独特的“东方社会”形态之提法始于19世纪50年代初的马克思恩格斯。中、印、俄现实实践发展包孕着落后国家折中式、激进式、渐进式发展模式选择的全息图景。虽然三个国家都作为当代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在崛起,但发展效能大有差别。对这三个国家的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探索中、印、俄三国的科学发展模式,而且对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学界却一直没有在这一领域展开相关的比较研究。作者设计了以“东方社会发展模式”为线索,按照“从后思索”和“向前探究”的思路对中、印、俄进行比较研究的新框架,探索东方社会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出路,为当代东方社会实现民族崛起和复兴进行理论探索。

2.采用了比较研究新范式:将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经典理论研究相结合。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是东方社会发展模式的理论渊源。但是,在中、印、俄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中,学者几乎都绕开了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这无益于完整呈现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东方社会发展模式科学内涵、实质、发展规律。本研究采用将中、印、俄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比较研究新范式,以求探索东方社会现代化实质,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探索东方社会现代化规律。

3.找到了比较研究新视域:东方社会的“混沌性”。社会存在的相似混沌性、发展理念的相似混沌性、现代性阶级主体的相似混沌性、外在扰动的相似混沌性这四重“混沌性”构架,是东方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乃至出现“钟摆现象”的主要原因。“混沌性”结构是东方社会当下不能彻底改变、反倒是必须直面的前提。该研究找到了“混沌性”这一东方社会发展模式比较的新视域。

4.探究了比较研究的新思路:探究东方民族的特色现代化发展之路。本研究以东方社会探索科学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为核心议题,以东方社会中、印、俄面临的“民粹化”“模仿化”“特色化”发展道路的选择空间为横轴,以中、印、俄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实践为纵轴,澄清了民粹化、模仿化、特色化发展道路的本质区别,指出东方社会必须对民粹主义、自由主义、教条主义理念泛滥问责,才能避开“现代化陷阱”,探索出“特色化”现代化道路。

5.设计了独特的研究路线:紧紧围绕“中国梦”的实现。通过东方社会发展模式的全面比较,旨在把中国的大国崛起放置在同一类型的印、俄现代化发展道路背景比较之中,汲取别国现代化教训,借鉴别国现代化经验,该书研究所有的比较都以中国如何更好地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大国崛起为核心进行设计。

发展模式的选择是如何实现现代化的复杂问题,发展模式的选择决定了社会发展是否稳定、是否可持续等。只有科学处置这些关系才能形成科学的发展模式,一个国家的发展才是有保证的,因此,发展模式选择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必须对发展模式的选择给予高度关注。作为厚积薄发的中国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模式选择的重要性,避免在探索过程中的单维性和碎片化的不足,充分张扬现代化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整体推进本国的现代化工程,从而在社会发展的协同共进中实现高质量的现代化。

纵观近代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任何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都不是随意的草率行为,都是由国情、民情、世情、历史机遇等因素形成的总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社会制度的选择和发展模式康健是政治安全的核心问题,“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1]《东方社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通过对中印俄三国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发展绩效等全方位的比较研究,指出改良式资本主义道路可能适合俄罗斯、折中式资本主义道路可能适合印度。但激进的自由化资本主义这一“邪路”,对于中国来说根本行不通,是一条死路,并且是一条亡国之路;折中式资本主义的“中间路”也不适合中国国情,只能使中国陷入低效混乱失序中,破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从而拖死中国。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既要遵循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共同规律,实现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社会大转型,积极协同推进现代化进程,提升现代化水平,又要遵循跨越发展规律,选择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寻找机遇厚积薄发,实现崛起。同时,我们必须充分认清现代化发展道路中的民粹主义、新自由主义、教条主义等最大思想隐患,“特色化”是民族发展的认知自觉、理论自觉、实践自觉,特色现代化发展道路是我国突破国际边缘化搁置的科学路径。中国发展模式是把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结合的结果,是富于中国特色的和谐发展新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的是适合中国国情、民情、党情,也是适合世情的。中国特色发展模式选择是对的,这既是从现实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是中华民族道路自信根本之所在。”[2]只有如此,才能在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中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明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路径。《东方社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客观分析了西方化发展模式弊端,凸显特色化发展模式对中国崛起和复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和谐发展模式的信念,有利于不同发展模式间的学习借鉴。科学诠释了我国党和政府治国发展理念,对于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猜你喜欢

特色化道路现代化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道听途说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语文教师班级特色化管理“四法”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打造特色化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服务应特色化、人格化、生态化”——孙瑞哲谈中国服装行业服务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