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困生转化需要长情的陪伴

2019-12-26杨军娥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策略

【摘要】学困生转化需要长情的陪伴,这是学困生“精准扶贫”的有效策略。家长长情的陪伴,是进行学困生转化的必要前提;教师长情的陪伴,是实现学困生转化目标的有力保障;学困生自我长情的陪伴,是取得学困生良好转化成效,以及巩固转化成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长情陪伴;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班级内的“学困生”与国家层面的“贫困人口”是多么的相似啊。所以,将“精准扶贫”的国家治贫战略运用在班级内学困生的转化层面,其核心意图就是要对班级内的学困生进行学情的精准摸底调查,针对不同学困原因、不同学困状况的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学困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脱困”教育方式。

笔者实践经验得出:长情的陪伴是学困生转化“精准扶贫”的有效策略。

一、家长长情的陪伴,是进行学困生转化的必要前提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多年教育工作的实践,对儿童生活的研究——所有这些都使我深信: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是绝大多数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他还说:“学校里的一切问题,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接触到的大量案例证实,只要家长愿意付出长情陪伴,学困生成功转化的几率要高得多,学困生转化工作做起来也容易得多。

凡是学困生转化有成效的,家长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能正视自家孩子出现的学困状况,并积极听取教师和学校的改良建议,尝试着从家庭教育入手,帮助孩子寻找出现学困问题的家庭根源因素。

一般情况下,失败的家庭教育往往表现为:或娇生惯养、溺爱骄纵,使孩子失了规矩分寸;或忙于其他疏于监管、缺乏教育,让孩子自由发展;或因家庭变故及特殊原因,导致孩子精神颓废;或教育方法过激,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长长情陪伴的第一步,就是根据实际情况,诊断出自家孩子的症候所在。

二是能用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孩子眼前所处的困难,不抱怨、不推脱责任、不消极懈怠。表现出足够的信心和决心,帮助孩子树立信心,鼓励和陪同孩子共同渡过难关。

当发现自家孩子身处学困时,大多数家长都会表现出焦虑和担忧。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开始变得焦躁不安、手足无措、时时抱怨,更甚者就会“饥不择食”,给孩子四处报课外辅导班。这些举措要么收效甚微,要么适得其反。

家长长情陪伴的第二步,就是针对自家家庭教育的弊端,调整心态,和孩子一起树立信心,重整旗鼓。

三是能及时主动寻求教师和学校的帮助,竭尽所能、耐心地寻找契机解决孩子面对的难题,注重转变教育策略。

一方面,在孩子身上痛下功夫、肯花精力,帮助孩子走出“学困”的局面;另一方面,努力寻找自己作为家长的不足和欠缺,尽量弥补曾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欠缺。不急不躁,一步一个脚印,遵循循序渐进的学困帮扶改进原则。

家长长情陪伴的第三步,就是帮扶孩子走出困顿,同时提升自己,经历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四是能与学校和教师长期有效地配合,做到持之以恒,很好地巩固学困转化的成果。

“学贵有恒”,只要家长肯花心思、肯下功夫、肯努力,孩子一定会有转变。但现实情况是,在学困生转化问题上,很多家长不能长期有效地巩固学困转化成果,总是在走“回头路”——发现孩子掉队了,就心情急切,热情高涨,想尽办法弥补;觉得孩子有好转了,就放松警惕,老调重弹,导致“二返长安”。

家长长情陪伴的第四步,就是要始终如一,配合学校教育,巩固好学困生的转化成果。

二、教师长情的陪伴,是实现学困生转化目标的有力保障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的长情陪伴是他们走出困顿局面,实现转化的有力保障。那么,学困生转化中教师该怎样做呢?

第一,教师长情的陪伴,就是能夠关注和关爱学困生。

关注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细致地了解学困生,掌握他们的所有具体情况,甄别出他们的学困类型以及学困程度。关爱的好处是可以让学困生感受到温暖的照拂,拉近师生心理距离,使学困生不再心生芥蒂。只有心理上逾越了障碍,才能建立起与孩子沟通的桥梁,这是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首要任务。“育人先育心”,学困生转化工作必须先从“育心”着手。

第二,教师长情的陪伴,就是能够更坚定地信任、保护、帮助和引导学困生。

当学困生感到老师的信任、保护、帮助和引导时,他们就能逐渐树立起自信,慢慢鼓起勇气,自己主动配合转化。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把握走出困境的契机,寻找迈出困局的出路。

第三,教师长情的陪伴,就是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激励后进生转化。

许多后进生的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习惯、态度等方面的滞后。所以教师应当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的学困原因,激发他们的兴趣,诱导他们慢慢地改变。一点点地诊断,一步步地规划,一次次地帮扶,一寸寸地改进。

第四,教师长情的陪伴,就是准确定位学困生,遵循由易到难的发展规律,步步为营。

从学困生自身出发,确立好每一次的出发点和改进目标,有甄别、有计划、有目标地稳步改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流于形式。

第五,教师长情的陪伴,就是加强与学困生家庭的联系,做好家长的教育方法指导工作。

教师应通过家访、家长会等途径,对家长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和服务,调动所有有利于学困生转化的帮扶力量,助推学困生的成长和转变。

三、学困生自我长情的陪伴,是取得学困生良好转化成效,以及巩固转化成果的长效机制

(一)人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

“态度决定命运”,世间的道路有千万条,最终的去向掌握在自己手中。“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你若自暴自弃,他人无能为力”。这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不言自明的真理。所以,学困生转化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孩子自身的思想意识转变和自身态度。

(二)人是自己志向的创造者

“有志者事竟成”,成功需要付出坚持和努力,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学困生要想迎头赶上,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拥有顽强的毅力。

(三)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学困生转化成功的巩固,最终取决于自己的“长情的陪伴”。瞅准了目标,选定了方向,长久坚持,学会自我鞭策,明白了“求人不如求己”,学困生必定能够转化。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中说道:“我们教育的人,不管他是个多么没有希望和不可救药的钉子学生,他的心灵里也总有点滴的优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心理健康的孩子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应该是热爱学习的,应是具有自信的。这些是一个健康孩子成长必备的品质。学困生可能暂时丧失了其中的一些品质,我们应当陪伴他们,帮助他们找回来。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却能启发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创造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还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让每一個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笔者觉得不管我们是老师还是家长,应当懂得“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懂得“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懂得怎样爱护每一个儿童,懂得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性。而不是让他们扣着“学困生”的帽子,负重前行。

在面对学困生时,老师、家长应该运用“爱护”这种教育技巧。真正爱护学困生就要付出长情的陪伴——学困生的转化需要长情的陪伴,这是学困生“精准扶贫”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作者简介:杨军娥,女,1983年生,甘肃会宁人,一级教师,从事小学班主任兼语文教学工作。

附    注

此论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S【2018】GHB065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转化学困生策略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