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硬笔书法教学评价

2019-12-26沈源勇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硬笔书法核心素养评价

【摘要】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硬笔书法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现存问题,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情况,鼓励学生自主积极参与、互助探究、交流合作、实践提升。 但是,书法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缺乏相应的书法评价机制。评价定位模糊化、评价趋势模式化,制约了书法教学的有效开展。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的要求,硬笔书法评价可以从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展开,让评价观念向发展性和过程性转变,注重课堂评价的时效性和成长记录的创新性,最终朝向组建教学和评价相互生成、师生同步成长的评价观,并把此种有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点评观给予落实,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关键词】核心素养;硬笔书法;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书法教育从古至今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与功能,能促进文化价值的导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建构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硬笔书法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现存问题,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情况,鼓励学生自主积极参与、互助探究、交流合作、实践提升。

书法属于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在很多地方的中小学中已开设这一课程。但是,书法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书法教学的有效开展。如普遍缺乏具有专业资格的书法教师,书法课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特别是缺乏相应的书法评价机制。

一、书法评价现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对各个学段的学生提出了书法(写字)要遵循的规则,不但要契合学生的身心状态,而且要遵从语文习得的规则,逐步推进书写学习标准。从技能的学习到艺术的鉴赏,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书法的魅力。但是,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书法教学评价是被忽视的一环,具体表现为评价定位模糊化和评价趋向模式化。

(一)评价定位模糊化

在课程体系内,书法应归属于艺术类,所教习的内容和语文学科有一定的重合之处,它的教学也依赖于语文教师,而在评价、鉴赏方面又是贴近美术学科的,这在無形中就使得硬笔书法课程的定位不够明确,处于尴尬的境地。只有在语文卷面打分时才能够针对书法给予量化考查,如此,书法就只能处于语文的附属地位,对语文具有辅助作用,犹如摆设。

针对书法实施教育,要深化对它的研究,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学评价标准的空白导致书法的校园教育仅处于边缘地位。硬笔书法教学到现在为止依旧不存在完善的评价准则。

(二)评价趋向模式化

对于教学所做的评价,在新课程变革深化的背景下逐步得以健全,但是立足于小学书法教育的评价研究仍比较匮乏,而且逐渐开始有模式化的趋势。经常会在课堂上听到“你写的字真棒”“你的字真漂亮”这样的口头表扬,这样的评价方式看似鼓励了学生,实则没有针对性,只是一种简单的形式。

练习书法的过程本身是比较艰苦和枯燥的,学生很容易倦怠。如果能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学习的成就,发现学习的乐趣,就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

二、评价方式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中识字和写字的要求及学生的发展规律,确定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书写基础;注重学生观察分析模仿等能力以及意志、耐心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再来确定教学评价的方式,而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学生学得如何”与“教师教得如何”。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评价,不能单一地让教师来评价学生。在师生共同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深化自身对书写标准的认知,继而察觉到自身需要提升之处,也可以发现他人的优势和缺陷,如此就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带动能力得以强化。

(一)学生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观念转变

1.学生自评

先让学生自身对硬笔作品给予自我评判,依托自我评估并给予反省,找出习字方面的缺陷,便于接下来工作的改善。自我评价可以从书写是否正确流利、结构是否合理、作业是否整洁等方面展开。要结合有针对性的评语,可以采用“做小老师”的形式,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作品。

2.学生互评

和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比较,学生的互评具有更强的推动作用,其根源在于学生在集体之内更容易依托表现自身而得到信心,享受更多的成就感。利用同学互评和集体呈现,学生得到鼓励,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在将学生组织起来之后,教师进行主观引导,让他们找出同学的长处,在肯定的基础上再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让学生掌握自我点评和评价他人成绩的方式,在学生的互评中尽可能掌握取长补短的途径。

学生评价是要有发展性的,让评价不仅仅是打一个分数这样简单,更应该由注重筛选向注重激励转变,让评价发挥出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二)教师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观念转变

伴随教育理论系统的日渐完备,评价的方式和种类逐步增加,而书法这一课程的独特性确定了它极难有一个完整的客观规则,在课程之内,有很多无法量化的内容,比如观察力等。评价的目的也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评价的目标不能只停留在学生作业上。所以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硬笔书法教育评价要向全面的过程性评价转变,让评价贯穿整个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教师才会看重学习结果、动机等,给出更加完善、正确的点评。

1.课堂评价注重时效性

在课堂之上,教师进行点评,要么用提问法,要么用测试法。前者大多是课堂教学方面,而后者也是教师点评学生最为直接的手段,不管是诊断式还是终结式等,均需要有检测结果为前提,或者用其做出参照。实施课堂教学,通过教、练两者的融合,通过教师的讲解,明确笔画等难点所在,教师让学生进行练习。在此进程中,教师往返巡回学生的练习进程,一旦发现学生犯错,就可以及时提出,让他们改正。在展开课堂总结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归纳起来并细心诠释,让错误可以及时改正。一方面,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掌握自身的学习内容,依据反馈资料及时纠正;另一方面,学生为了避开此种错误而生成新的动机,有助于学生始终维持硬笔书法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完成教学时,应该主动探寻并寻得学生的发光之处,通过多样化的点评方式彰显个体的区别,全面展现书法学科的特殊性。比如要解决在书法学习过程中拿笔的姿势,书写的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要从小处入手,仔细分析学生书写进程中的所有细节,对学生做出更为客观、准确的点评。

2.成长记录注重创新性

现在学校教育中很流行成长记录袋,把学生在某一学科的阶段性重大成就逐步归集起来,置于一个便于抽调、检阅的地方,教师过一段时间依据所归集的成果反馈学生课业状况,对其成果做出评定,以期望取得想要的效果。

硬笔书法教育评价中也可以采用这一方式,但是考虑到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小学阶段班级学生人数众多,且书法老师是由语文老师兼任的,如果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成长记录袋,就会使教师工作负担过重。

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成长记录袋的使用具备了条件,把传统的纸质成长记录电子化,构建以后能够连续更新,教师能够及时查阅,便于对学生展开动态评估,给出过程性评语。教师依托对电子成长记录袋的融合,能够强化教学、评价间的互动,给予全面的調研解析。

评价水平的提高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此一进程必须得到教师和外在力量的保证,争取他们的支持,而教师评价最终将朝向组建教学和评价相互生成、师生同步成长的评价观,并把此种有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点评观给予落实,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作者简介:沈源勇,1988年生,女,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沥港中心小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硬笔书法核心素养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安秀扬硬笔书法
结缘硬笔书法 耕于方寸之间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练习硬笔书法可先从结构着手
硬笔书法的鉴赏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