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导教 激趣有效

2019-12-26陆阳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摘要】在分析文言文以教导学无趣低效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以文言文《活板》一课为例,从四个方面就以学导教互动模式的过程与方法做初步探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审美情趣,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以学导教;激趣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初中文言文学习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传统文言文教法是以教导学模式,即以教师的串讲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教师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然后逐字逐词逐句梳理,最后进行整篇翻译,整个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学生以听记为主,缺少互动,结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眼乏手酸,到头来还是难于理解。长此以往,学生产生了三怕心理,既怕读写,又怕笔记,更怕背诵。这种无趣、低效的教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基于此,笔者建议采用以学导教的互动学习模式,即以生为本,从学生实情和学习内容出发,从激发学习兴趣和提升审美情趣着手,实现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目标。下面以《活板》一文为例,就以学导教的过程与方法做初步的探讨。

一、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合理安排教学流程

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在教学《活板》一课时,笔者大胆采用情境教学法,带领学生“穿越”到了北宋康定年间(1040年—1041年)的都城东京,尝试创设一个学生知道但又未必亲身经历的学习情境——开一家活版印刷店。为什么选在康定年间?因课文中交代“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可见“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是毕昇发明活版印刷之时,为了体悟毕昇发明的过程,笔者和学生得提前一步,把活板技术带到北宋,所以就选择了离“庆历”最近的“康定”年间。为什么选在“东京”?因北宋的都城是东京,即开封。东京繁华异常,在繁华地区开店好做生意。这样前所未有的学习情境,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

接着紧紧围绕开店一事,提出了如下环环紧扣的问题串,作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①开业准备:准备什么东西?分别派什么用场?

②员工招聘:优先考虑怎样的人?

③员工培训:制活版的步骤有哪些?应注意哪些事项?

④印刷产品:适合接哪些生意?

⑤经营心得:活版印刷的优势和劣势各是什么?

二、紧扣文本学习赏析,体验语言结构特点

新课标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据此,笔者摒弃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渡发挥,紧扣文本展开学习赏析。

问题串①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就能找到答案:胶泥、铁板、松脂、蜡、纸灰、铁范、平板、标签、木格、柴火、草、刻刀等物品,并能根据文本描述准确说出其用场。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在与文本对话中,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课文内容。

问题串③的“制版步骤”学生较易从课文中找出词句,但有些词句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成现代汉语来概括,这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很有益处。“注意事项”则需要学生在仔细体验语言结构特点的过程中来体会。很多古代选文集把《活板》归入散文,笔者认为其文体特征更接近说明文。说明文语言有其准确性特点,如“薄如钱唇”,到底笔画突起的高度是多少,学生只有通过与铜钱边缘的厚度做比较,才能心中有数;再如“药稍熔”“稍”是多长时间,“药”熔化成怎样的状态才恰到好处,学生只有经过仔细揣摩才能感悟到。

三、注重学习细节设计,发展学生思辨能力

首先是设置“照应”。照应手法能使教学过程联系紧密,结构严谨。《活板》一课笔者设置了三处照应。一是开头的“穿越”与结尾的“回到现实”。这篇课文的主角是毕昇,我们穿越过去后还得回到现实来思考。二是毕昇身份的照应。在“员工招聘”活动中,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得出,可优先录用刻字技术好、熟悉韵部、擅长雕版印刷等的人,在揭晓毕昇身份时,我们发现毕昇发明活版印刷术之前的身份是杭州书店的刻工,正是因为他刻字技术好,并了解雕版印刷的步骤,才能在此基础上发明活版印刷术。三是在北宋开店与现在开店。在现今可以开一家活版印刷店吗?学生在观点碰撞中产生了新的火花,思辨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一方认为不行,因在当时,活版印刷速度确实是快的,但跟现在电脑排版相比较,速度还是太慢了;另一方认为行,可以经过亲身体验,重温这项发明,从毕昇的智慧中受到启发,这是一种技艺与文化的传承。笔者机智利用学生在讨论中生成的教学资源,强调既要注意活版印刷的优势,又要认识其时代的局限性,更要知道这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其次是巧妙设问。问题串②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散思维的闸门倾开:可优先考虑刻字技术好的人,因文中有“薄如钱唇”“旋刻之”;可优先录用熟悉韵部的人,因文中有“木格贮之”……最后共享得出应优先考虑擅长雕版印刷的人,因为活版印刷是雕版印刷的继承与创新。针对问题串④笔者给出四个选项:

A《静夜思》100份;B《诗经》100部;C《康定元年宋诗精选》100部;D《东京邸报》100份。

学生用排除法来寻找正确答案:《静夜思》才印100份,手抄就可完成,还要印刷?《诗经》也不行,课文中有“五代时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板本”,“五经”中就包括《诗经》,雕版印刷店有现成的版,活版印刷店再去制版显然没有竞争力。C选项可以,文本中言“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这些诗是最新的,雕版印刷店肯定没有现成版,而制版速度肯定是活版印刷的优势。《东京邸报》那更行了,报纸时效性强,且内容多为常见字,活版印刷具有明显的优势。这道有趣而有启示性的设问,既能反馈评价学生阅读文本的质量,又能发展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还为问题串⑤做了有效的铺垫。

四、贯彻综合学习理念,体现文化熏陶传承

新课标倡导:“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说文史不分家,尤其是文言文,会涉及到很多古代文化、历史的内容。问题串④中,D选项涉及一份报纸,笔者就其名称斟酌了很久,当时北宋都城如果有日报,应取啥名字?翻看当时的资料,查阅当时的书名,还请教了历史老师,先按地名定下叫“东京”,因报纸在古代叫“邸报”,所以定为《东京邸报》。这正是为了学生有效地學而导致教师综合地教的实例之一。

《活板》一课介绍的活版印刷术,是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在课上,笔者既带领学生了解活版印刷的步骤、优势等,更营造一种文化熏陶的氛围。“北宋,读书人的美好时代”,大家崇文读经,吟诗填词。正因为有此浓厚的文化氛围,所以当时街上书店林立,印刷业发达,正因为要提高印刷速度,才有了毕昇发明活版印刷。这也成就了一生从事科技研究的沈括,用晚年的全部精力完成了中国科学史上划时代的科学著作《梦溪笔谈》,学生对沈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可见文言文教学同样肩负着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情感态度的重任。

以学导教是以学生学习活动引导教师教学过程的互动模式,《活板》一课是改变文言文学习无趣低效现状,实现激趣有效教学的初步尝试,这一模式还将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得到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旭东.“本真”语文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陆阳,女,1986年生,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一级教师,文学学士学位,从事中学评议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
不识“文言”真面目只缘身在“剖析”中
探究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文言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