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协助学生架起“乐分享、会分享”的桥梁

2019-12-26骆慧英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小学语文

【摘要】生本阅读理念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分享交流,价值在于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和他人沟通分享的能力,协助学生架起“乐分享、会分享”的桥梁,助益学生未来发展。学校是小学生阅读的主要阵地,小学生因为心理的不成熟,难以保持长时间的阅读行为活动,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教学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基于此,分析研究生本阅读理念下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分享实践。

【关键词】生本阅读理念;小学语文;阅读分享;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以前的阅读分享是一种单一枯燥的方式,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随着教育的发展,阅读教学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开始探究适合小学生阅读分享交流沟通的方式。本文主要从课前阅读分享平台搭建,培养阅读分享好习惯,教给阅读分享好方法以及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来详细阐述生本阅读理念下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分享的具体实践。

一、搭建课前阅读分享平台,让学生乐分享

在上课前搭建课前三分钟阅读分享平台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活动能有效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其次,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阅读内容,不只是停留在故事情节上,学会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故事的情感等。因为需要向别的同学分享,因此必须真正读懂,才能说出具体的阅读感想,并推荐别人去阅读。最后,鼓励激励环节能够让学生心里升起自豪感自信心,逐渐爱上课外阅读,并乐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教师在语文上课的前三分钟,让学生分享交流自己前一天阅读过的故事,为了充分利用这三分钟的时间,教师可让学生先四人小组内分享交流练习。再抽取小组上讲台,给全班进行分享,由小组长主持,四个人轮流分享故事的内容、情节和自己的感想。等轮完后,小组长抽一名举手的同学补充交流,之后再做简单评价。最后,教师给分享得最好的学生奖励小红花,给予鼓励赞扬。以此来增加学生的阅读分享自信心,让学生乐于分享,并在讲台上表现得越来越好。这种课前三分钟阅读分享所激发的自发性阅读兴趣,相比于上各种辅导课的阅读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二、培养好习惯,教给好方法,让学生会分享

(一)教给学生交流分享好习惯,增强学生自信心与得体性

小学阶段教学,好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习惯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因此,在开展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分享的过程中,可以教给学生交流分享的好习惯,以此来提升学生分享时的自信心与得体性。

第一,分享交流时要保持良好的仪态。例如站在讲台前面时,要两只脚并拢保持立正的姿势,眼睛看向前方进行分享行为;站在桌子前面时,也需要立正站好,直视讲台或者被分享同学的眼睛,假如手上拿着书,则应当将书捧于胸前,不能用书遮住嘴巴。第二,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自己的声音音量。例如在四人小组练习时,应当靠近些,不要离太远,减小自己的说话声音,以免影响其他人的练习,一个人练习时也是一样;不过,在上讲台汇报分享交流时,应当保证声音的洪亮,让班上的同学能听清。

(二)养成学生课前预习好习惯,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课前预习是一种好习惯,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自主学习的表现。只要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做好了,学生在上课就会十分轻松,也能节省教师的教学时间。二年级的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足,也不懂得應该怎样预习。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有效预习的方法。整篇课文预习方法包括:生字预习方法、生字书写预习方法以及《先学小研究》课文预习方法。

预习生字方法就是学生用“什么”方法记住了“什么”字,学会了“什么”组词;预习生字书写方法就是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压线、关键笔画等,并按照提醒方法来书写;《先学小研究》预习方法,就是根据《先学小研究》这一教师结合课程要点给出的预习题来进行课前预习。当然,二年级孩子的预习习惯养成还需要依靠家长的帮助,教师可以在微信上和家长沟通,说明预习的重要性,告诉家长协助学生预习,使学生的预习真正落到实处。

(三)培养学生倾听好习惯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倾听是理解别人想法和尊重欣赏他人的基本礼貌和前提,倾听这一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花费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来培养学生这一习惯。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别的同学发言时,看着对方,安静地聆听对方的发言,并在聆听的过程中思考自己是否有问题或补充。不能随意插嘴打断别人的话语,要等到别人发言完毕之后才能举手发言补充或提问。

(四)培养小组长能力,遵循由仿到创原则

“生本阅读”理念下的课堂是以学生之间互动为主的课堂,小组分享十分重要。笔者主要分四人为一个小组,小组长一人,副小组长一人。小组长负责组员的预习、讨论、操作和探究等,课后还要负责组员的背书等。通过小组长的培养,能够推进小组交流的顺利开展,如果小组长存在信息不足等问题,可以进行相应的培训,鼓励小组长更好地工作。还要教给二年级学生小组交流环节的方法,让他们知道应该怎样进行交流。通过具体的小组交流环节实践,学生能够有方法可依,说得更流畅自信。当然,由仿到创的原则也要教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乐于分享,会分享。

三、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让学生爱分享

(一)教师评价

在学生阅读分享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是不可或缺的,评价方式的选择需要科学有效。新课改中主张面向全体学生、能促进学生发展与成长的评价方式。这就意味着,当学生阅读分享交流表现得不好时,教师不应选择斥责、严肃批评等方式来矫正,应该多采用鼓励、拥抱、安慰等方式来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愿意主动改正分享中的不足,更进一步提升分享交流阅读能力。对于分享交流能力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语言赞扬、鼓掌、小红花以及博学读书郎徽章等方式来奖励学生,让学生有更加充足的动力,投入到阅读与分享交流中去,爱上分享,乐于分享,学会分享。

(二)学生间的评价

除了教师的评价,同学间的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同学间的评价往往更加容易理解,也容易被接受。学生间评价可以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的角色转变为主动评价积极评价的角色,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辨别、分析等综合能力,让学生明白客观公正评价的重要性,只有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合理的阅读交流分享评价,才能得到他人的有效阅读交流分享评价。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营造起和谐友好的阅读氛围,充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分享交流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生本阅读理念下语文阅读分享活动的开展,不光可以有效激励小学生的阅读积极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享受分享过程、爱上分享行为以及学会分享交流,由此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本文主要从课前阅读分享平台搭建,培养阅读分享好习惯,教给阅读分享好方法以及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有助于架起学生“乐分享、会分享”的桥梁。

参考文献

[1]严流姬.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3).

[2]范贞花.学会交流分享:在整本书阅读中培育核心素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1).

[3]申龙.分享式阅读教学在“整本书阅读”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8(28).

作者简介:骆慧英,1973年生,女,汉族,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小学语文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