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责任感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9-12-26季守亮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责任感培养

季守亮

【摘要】在当下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初中语文教育要塑造学生的人格,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而社会责任感可以说是这些良好品德的基础。所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高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教师要攻克的难题之一。

【关键词】责任感;语文教育;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责任感指的是对自己和其他人、其他集体、国家所负责的认知,并采取与认知相对应的行为与自觉履行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态度。近些年来,与学生有关的社会问题相继出现,例如校园欺凌等问题,很多人将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归结为初中生对社会没有责任感。所以,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就成了语文老师经常探讨的议题。

一、塑造学生责任感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

美,是一种事物的特殊屬性,它能使人们的身心在某一点得到满足。审美观,是指一个人对美的理解与认知。正确的审美观可以明确是非,分辨真伪。而正确的审美观是要后天塑造的,塑造的过程需要有人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良好的品格,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埋下基石。在老师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文章中美的元素,来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塑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例如小说《荷花淀》,通过对水生嫂等人的行为分析,让学生懂得她们的美德,看到她们的人格美、品质美。看到她们对祖国的尽心尽力,尽职尽责,鼓励学生向她们一样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

(二)培养学生对他人的责任感

由于初中生普遍年龄较小,且正处于叛逆阶段,所以学生普遍缺乏规范意识与纪律意识,综合素质不高。这就表明学生缺乏一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语文教学要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责任感与社会使命感。语文可以将知识、品德、能力进行充分融合,所以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上有着先天性优势,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对他人的责任感的文章随处可见,例如《出师表》中,通过为什么会有“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的讲解,点出故事背景与人物心理,结合诸葛亮的行为树立学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对他人的责任感。

(三)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对于学生而言,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父母对学生过于溺爱,造成了孩子的责任心缺失,但是在初中阶段,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要让孩子学会感激父母,所以在教学时就要老师去进行适当引导,指引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家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例如在讲解《我的母亲》时,引导学生回忆母亲与自己的生活片段,发现母亲的付出,进一步去引导学生体谅母亲的不易,学会感激,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对整个家庭的责任感。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激发初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体使命感,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的。学校的管理制度往往以说教为主,在执行上较为宽松,一部分纪律较差的学生,常常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所以语文教师就要提前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意识,让责任感融进每一位学生的骨血,让他们尽早学会自我管理、建立社会责任感。但是这种社会责任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培养出来的,往往要经过教师日积月累的影响才能培养出来。所以就要求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做到渗透,例如在讲《最后一课》时就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通过对当时背景下人们生活情境的讲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讲《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可以进行设想,引导同学像课文所讲解的那样,勇往直前,端正面对困难的态度,积极进取。

二、教学方式

(一)课文背景

课文背景可以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课程讲解的基础。课程背景的讲解既能使学生对文章的写作由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能更好地将自己带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去。例如在讲《行路难》时,老师就可以着重讲一些相关联的故事,讲一下它的由来,讲一下它从古至今的历史地位。让学生知道即使是一个简单的事物,它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也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所以初中生不要小看自己,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也许将来的某一天你也会做出巨大的贡献。老师要积极带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荣誉感与使命感。

(二)穿插历史故事

大部分初中生会有武侠梦,喜欢听历史故事。初中的语文课程又是以古文居多,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将文章与历史结合,用故事的形式加以讲解,这样就可以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这样老师就可以将社会责任感渗透给学生。在讲《桃花源记》时,可以结合当时的战乱背景与文章最后所有人的遍寻不得,将《桃花源记》进行编写,让学生知道有国才有家,一旦国家不安定,那么美好生活就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大局观与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感。

(三)注重细节与课文内容

细节描写,是指对生活中细微之处的具体描写,它渗透在对环境、人物和社会背景的描写之间。细节描写可以通过对典型情节的细致描绘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教师重视课文细节,通过对细节的分析,将文章发散开来,可以培养学生以小见大的能力,以便发现文章中人物的品格,利于塑造学生责任感。虽然细节描写十分重要,但在教学中我们也不能舍本逐末,应该对课文内容加以重视。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时,要做到尊重事实,使学生对历史背景建立一个客观的认知,掌握真实的历史环境对于文章以及作者的影响。尤其在信息大爆发的今天,各种穿越小说,以历史人物为主的游戏左右着我们对历史以及人物的认知。教师应该指引学生将真实历史与文学作品进行区分,避免因为艺术作品的夸张导致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出现扭曲。

(四)课程拓展与语文实训

课程拓展是为了使学习过程中,对于社会责任感的理解变得更具体。教师可以将与课程相关素材分享给学生,通过对拓展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作者的大情怀、大理想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语文实训是通过社会实践对各种责任感进行培养的一种方式,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尽早融入社会,关注社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逐渐形成敢于承担责任、善于提出疑问,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塑造正确的是非观,促使学生对生活,对家庭以及对社会多一些理解、多一些热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统一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争取在实训中巩固学生敢于承担责任的能力,力争为将来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三、结语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具有责任感和事业心,有开拓创新的能力,并且德才兼备的人才。责任感可以说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是一名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素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条件在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导自己的学生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进而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这将是学生将来走进社会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参考文献

[1]潘香凤.春风化雨正当时,润物无声花自开——浅议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时代教育,2018(12).

[2]蔡稀.谈与时俱进的中职语文教学与时代主旋律之融合 ——将“工匠精神”融会贯通于中职语文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7(33).

[3]汤纯光.探讨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J].科教文汇(中刊),2017(6).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责任感培养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