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中段说明文教学策略分析

2019-12-26张永梅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张永梅

【摘要】小学三、四年级时,学生学习和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也有了主动把握教材的能力。在中段语文教学过程中,逐渐接触了说明文教学。说明文不同于一般的小说、散文等文体,它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而抒情性比较弱,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对其理解还比较困难,这就要求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并应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说明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段教学;说明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獻标识码】A

说明文是以说明的方式进行解说某个事物、事理的本质和特征等的文章。和其他文体相比较,说明文中没有人物的形象描写,也没有丰富的情感表达,语言表达直白枯燥,文章没有跌宕起伏的感觉。所以,有些语文老师对说明文的教学无从下手,没有很好的教学方法,容易把说明文的教学讲成了科学课,容易把说明文中介绍和说明的科学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而对语文学科要学习和讲述的本质特征有所忽略,进而失去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明确教学目的和方向,以相应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一、分析小学语文中段说明文教学特征

到了三、四年级时,小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在知识水平、社会生活经验、思维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在学生的知识积累方面,三、四年级的中段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字词,也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章,并且具有了简单的分析理解能力,这些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促进了学生的良好阅读和学习。在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这个时期的小学生还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感性思维比理性思维多,是建立逻辑思维能力的时期,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另外,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也能够比较深入地理解事物。说明文就是说明和表达事物的形态、原理、特征等的文章,详细说明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说明文具有的特点是逻辑性强、语言严谨、结构严整,具有很强的说明性和描述性。进行说明文的具体教学时,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文章表达和说明的具体知识内容,也要教会学生对说明文的文体特征、行文手法、表达方式等进行详细了解和熟悉,明确说明文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特征等。

二、分析小学语文中段说明文教学策略

(一)应用比较方法开展说明文教学

小学时期,学生学习比较多的是抒情性质的文章,特别是散文、小说、诗歌等,说明文在课本中有一定地位,也占据一定篇幅,可是小学生日常接触的和课外阅读的多数是小说、散文等记叙文,很少接触说明文。所以,进行说明文的具体教学时,老师根据学生对记叙文、散文理解比较深的特点,可以应用比较的方法,与其他文体的文章进行比较,让小学生感受说明文和这些文体的不同,体会说明文自己的独有的特点和写作方式。比如学习和讲解《赵州桥》课文时,老师收集关于写“桥”的记叙文、散文等,组织学生阅读理解,体会说明文和散文、记叙文写作手法的不同,感受其表达方式的差异性。开始时,小学生不能准确应用语言表达说明文的特征,也不会使用专业术语进行说明和描述,可是,在阅读中通过比喻、数据等对比,感受到文体不同具有的不同特征。接着老师进行具体讲解和点拨,引导学生以专业角度和思维了解和学习说明文的具体特征,进而对说明文有了明确的认识。老师应用比较的方法开展说明文教学,解决了文体概念模糊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文体概念印象。

(二)以文本特点实施说明文教学

说明文的教学中,老师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文本特点教学,根据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具体的讲解中,老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行文逻辑分析和思考。因为说明文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结构严谨性,在讲解中,老师要详细讲解,也要引导学生领悟。比如进行实际的课文讲解时,老师让学生对一些说明文方法实施标注,并组织分析,最后老师总结。说明文中经常应用的手法有列数字、打比方、对比等,这也是说明文的标识,通过对这些特点寻找和标注,让学生逐步熟悉说明文,更好地把握和了解说明文。这是不断学习和运用的过程,需要练习、进行巩固和加深印象,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学习和教学《爬山虎的脚》时,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先写整体再写局部的写作方式,详细介绍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状态,让学生阅读后可以认识到说明文的写作手法。并根据课文的写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说明文的特点,进而加深对说明文的印象。

(三)根据内容进行说明教学分析

小学中段时期的说明讲解,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及知识积累不是很多的特点,老师要结合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有具体认识。说明文是对某个事物的原理、性质、形态等进行详细说明的文章。所以,老师在教学时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学生会容易接受和理解。学生阅读说明文,可以使其了解所写的事物是什么,能够有自己的印象和理解,不是别人说的或眼中的事物。所以,老师根据这个特点,在进行说明文的文章学习后,让学生使用直接的语言对课文所说明的事物进行讲述,这里有学生的感受和体会,进而逐渐熟悉和了解了说明文,同时可以对说明文的写作方式和思想有初步印象,在表述的过程中进行了逐步简单的应用,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必须要注意说明文的重要特点是结构严谨、语言朴实,具有很高的应用性,没有很强的文学性。可是,也有相应的文字应用、篇章结构等具体的要求,不是只简单的介绍,也有其具体的说明方式和方法,这是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

(四)学习和训练有效结合

小学生进入中段学习,具有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开始进行初步简单的写作,已经学习了看图说话、记叙文写作等,可以完成相应的写作内容。进行说明文的学习时,老师要详细讲解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说明文的具体特点,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同时,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习的课外写作方式实施自主描述。在进行说明文写作训练时,可以是完整的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一个段落等,让学生逐步尝试以说明文的方式进行写作和描述。课堂教学时,老师可以准备常见事物,如水果、文具等,组织学生观察和描述,并在课堂分享,进行学生描述的比较,发现其精彩的地方。小学生对这个不是很熟悉,会有些难度,老师可以逐步引导其不断训练。比如学习了《爬山虎的脚》后,老师选择一种花带到教室,让学生观察,根据课文的写作方式进行描述。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学生把自己观察的情况进行描述,然后组织完成短文,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其小组的优秀作品,最后老师和学生共同比较每个小组的写作,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会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也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中段的说明文教学是其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在这个时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语文知识。这个时期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也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和认知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应以课本内容为主,结合说明文的特点,应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应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明确说明文的特点;从说明文的特点和具体内容入手,增强学生对说明文的印象;以学习和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具体特征,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总之,进行说明文的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况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向春霞.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7(9).

[3]庄建军.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要把握“三性”[J].学园,2017(28).

[2]姚敏.浅析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四步法[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3).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