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粪污资源化利用对生猪产业影响的经济视角分析

2019-12-26杨祯妮程广燕

中国畜牧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粪污资源化有机肥

周 琳,陈 静,杨祯妮,程广燕,刘 温

(1.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2.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北京 100125)

生猪养殖业是我国畜禽养殖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生猪养殖规模化和集中化趋势愈加明显,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成为当前污染物排放主体。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的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报告中公布的畜禽每年排泄粪便中污染物含量标准计算可知,2018 年生猪出栏69 382 万头,生猪粪污COD与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 864.26 万t 和456.53 万t。生猪养殖量大、养殖密集导致生猪粪污集中且大量产生,加之养殖场周边通常没有足够土地用于消纳粪污,使得粪污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也给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重大挑战。

自2001 年开始,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畜禽养殖污染的法规条例,形成以粪污资源化利用为主推模式、工业化治理模式为辅助模式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与利用的政策法律体系。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对促进生猪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粪污资源化利用必然会提高生猪养殖成本,影响生猪产业链利益分配,进而对生猪产业结构及未来发展趋势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关于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主要围绕生猪粪污治理成本收益研究[1-3],生猪粪污治理技术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4-6],以及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机制研究方面[7-10],鲜有研究关注粪污资源化利用对生猪产业带来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深入分析了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对生猪产业的主要影响,以及当前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1 调研情况

2017 年,笔者团队围绕全国生猪养殖典型地区开展实地调研,调研省份含浙江、广东、河南和吉林4 省,调研对象包括地方各级分管部门、代表性企业和养殖户。针对地方各级管理部门,重点调研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的全局进展、普遍问题及对产业的影响。对已经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大型生猪养殖企业采取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调研方式,最终调研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共9 家,重点围绕企业养殖基本信息、粪污资源化利用面临的问题、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与模式、处理各环节成本及总经济成本等开展调研。

2 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对生猪产业的主要影响

2.1 养殖区域布局优化 生猪产业布局已由资源成本驱动型向环保与成本双重驱动型发展,呈现出区域内布局逐步优化,区域间“南猪北养西进”趋势明显的特点。在区域内部,传统的生猪养殖往往布局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通常没有足够的土地消纳粪污。2013 年11 月以来,随着《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等政策法规相继实施,各地持续推进与完善禁养区、限养区与适养区的划定。区域内,生猪养殖重心逐渐转移至粪污消纳能力更强的地区,布局结构不断优化。

从全国生猪养殖布局来看,我国传统生猪养殖主要集中于南方地区,如浙江、江苏、湖南、四川等,随着《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实施,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规模逐步缩减,新增产能主要布局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地区及西部山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 年我国京津沪、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出栏量呈下降趋势,与2010 年相比分别下降12.26% 和0.99%;潜力增长区(东北、内蒙古等地)生猪出栏量呈现上升趋势,与2010 年相比增长7.22%;重点发展区与适度发展区生猪出栏量均有上升,与2010 年相比分别增加2.88%和10.88%。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 年东北和内蒙古4 省(区)计划新建生猪产能4 650 万头,按布局新增产能50% 投产的比例计算,2020 年新增生猪产能可达到当前4 省(区)生猪出栏量的33.33%(表1)。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各地活猪调运受到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跨区域生猪养殖,区域内部均衡是生猪充足供给的重要保证。结合粪污资源化利用以及非洲猪瘟疫情趋势,可以判断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将呈现出区域间和区域内双向均衡的态势。

2.2 养殖成本适度增加 粪污资源化利用对于养殖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环保成本与运输成本的增加方面。目前我国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大部分养殖企业来讲,粪污资源化利用往往需要企业进行投入,资源化利用产物通常免费赠送或成本价出售,尚未带来经济效益。“南猪北养”的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使得生猪产销区域空间分离,势必会造成“长距离、大调运”形式出现,运输成本增加成为必然。理论上讲,养殖成本的增加一方面会影响企业最优养殖规模的确定,另一方面仔猪、活猪和猪肉价格出厂价将同步变动,进而影响整个猪肉消费市场。

2.2.1 环保成本 调研结果显示,不同省份的气候环境与地理条件不同,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区域和模式间成本差异较大。浙江省养殖企业采用固体堆肥和污水深度处理模式与粪污能源化利用模式;广东省养殖企业采用污水达标排放与异位发酵床模式;河南省采用固体粪污堆肥和污水肥料化利用的模式;吉林省采用固体粪污堆肥+污水立罐式沼气发酵和固体粪污堆肥+污水肥料化利用模式处理粪污。从成本上看,浙江省资源化利用成本最高,约20 元/ 头,吉林省成本最低,约9.78 元/头(表2)。但东北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冬季有机肥发酵难、有机肥年需求频次低,因此其有机肥储存压力明显大于南方地区。

将各省单位环保成本与本省生猪出栏量加权平均后,得出当前大型养殖企业平均每头生猪的环保成本为15.2 元,行业平均每头生猪环保成本为30~40 元。按2017 年行业平均养殖成本每头生猪1 500~1 600 元计,大型养殖企业粪污资源化利用成本约占当前生猪养殖成本的1.09%,行业平均水平为1.88%~2.67%。整体上看,环保成本对生猪养殖成本的增加影响有限,大型养殖企业实力较强,粪污处理设备先进,粪污处理成本要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表1 我国生猪养殖区域生产变化情况

表2 各省粪污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与成本

从环节上看,生猪养殖粪污处理的成本主要包含粪污收集费用、污水处理费用和粪污处理费用,三者分别占总环保费的27.15%、57.99%、14.87%,可见污水处理成本是粪污资源化利用成本主体。分科目看,环保成本主要包含设备折旧费、设备维修费、人工费、运营水电等费用,四者占比分别为35.08%、12.18%、19.36%和33.38%。随着处理效率提升,未来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成本仍有降低空间,但一次性高额设备投入资金压力依然较大。

2.2.2 运输成本 养殖产业区域布局结构调整使得供需调运出现明显变化。河南省是我国的生猪养殖大省,历年来承担着生猪外调的任务。2017 年1—6 月河南省生猪调运量同比上涨57.62%,其中12 个省份由河南省调入的猪肉量同比增幅超过40%(表3)。从区域分布来看,河南省生猪主要调往周边省份,四川省、广东省与贵州省距离较远省份的生猪调运量也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可以判断,未来运输成本的增加将成为生猪养殖成本增幅的重要组成。

以调研的大型养殖场为例,如表4 所示,从京津冀地区运往广东等地的冷链陆运平均每千克猪肉百公里运费为0.29 元,大型规模养殖场出栏活猪按115 kg、平均出肉率78%计算,每头生猪冷链陆运百公里成本约为26.01 元;而每头生猪冷链空运百公里成本约为28.70 元,行业平均冷链运输百公里成本27~30 元。每头生猪百公里冷链运输成本约占其养殖成本的1.73%~2.05%,每头生猪500 公里冷链运输成本约占其养殖成本的8.65%~10.30%。

图1 分环节环保成本构成

图2 分科目环保成本构成

2.3 养殖规模结构调整 在环保高压态势下,禁养区和限养区内环保不达标的散户、小规模养殖户(场)通常会选择退出养殖,中大规模以上的养殖场逐步占据市场。调研显示,截至2017 年9 月,浙江省和上海市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退出数分别占本省(市)养殖总量的45% 和57%,广东省3 万余家养殖场户退出。表5 为2014—2016 年不同规模生猪养殖场数量变化情况。

由表5 可知,近年来养殖场规模化趋势明显,2016年年出栏50~99 头、100~499 头、500~999头及1 000~2 999 头的规模养殖场数量占总养殖场数量的比例较2014 年分别提高0.18%、0.05%、0.04%及0.02%;年出栏3 000~4 999 头及5 000~9 999 头规模的养殖场数量虽然下降,但数量占总量比例呈现增长趋势,比2014 年占比分别提高0.37% 和0.19%;出栏5 万头以上的养殖场比2014 年增加85 个。预计未来养殖场仍将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

2.4 产销对接方式创新 生猪产业北移加剧了猪肉的产销分离。我国居民素来喜食热鲜肉,长期以来活猪和热鲜肉调运是产销对接的主要形式。但“大规模、长距离”跨省调运状态下活猪和热鲜肉调运既不利于动物防疫和食品安全,也增加物流成本。随着生猪产业空间布局调整、猪肉购买渠道和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产销对接形式将逐渐变化。调研显示,活猪、热鲜肉、冷鲜肉和肉制品多元产销对接的框架已发展形成。未来冷鲜肉和肉制品调运应逐步取代活猪和热鲜肉调运,成为产销对接的主要形式。

表3 河南省2014—2017 年同期生猪外调省份及数量

表4 大型养殖企业猪肉冷链运输成本比较

表5 2014—2016 年我国不同规模生猪 养殖场数量变化

3 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种养主体分离、空间错位、规模不匹配,粪肥还田难 种养主体、空间和规模的不一致是现阶段粪肥还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专业化、规模化养殖企业的产生打破了传统既种又养的小农模式,隔绝了粪便还田的自然通道。而规模养殖场建设往往没有考虑环保因素,养殖场周边没有配备充足的消纳土地,加剧了还田难度。按照《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中推荐的畜禽适宜承载力标准,以水稻田为例,500 头存栏猪场粪肥全部就地利用所需的水稻田面积为113.6 亩,这在现实中很难实现。种植和养殖规模不匹配以及空间错位的现状导致畜禽粪肥还田难题依然存在并将持续存在。

3.2 种植户使用有机肥意愿不强,资源利用化终端产品销售渠道不畅 种植户使用粪肥意愿不强是造成粪污资源化利用链条不畅通的另一个原因。造成种植户使用有机肥意愿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5 点:第一,与化肥相比,有机肥施用成本高、见效慢;第二,有机肥施肥量大,施用麻烦,没有配套的机械与劳动力与之匹配;第三,与化肥相比,山地、坡地等区域由于地理位置限制了有机肥使用;第四,有机肥使用前未测土配方,部分地区政府统一采购有机肥质量较差。第五,由于流通渠道的限制,经由有机肥生产的农产品,没能实现优质优价。总结而言,有机肥自身肥效问题与使用有机肥带来的生产成本增加造成种植户使用意愿不强,资源利用化终端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附加值无法提高。

3.3 粪污资源化利用经济效益差,第三方环保企业持观望态度 第三方环保企业是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重要主体,其拥有的部分粪污处理技术与终端产物销售经验已经为有大型养殖企业的粪污处理提供技术支持或技术加运营支持。但整体上,由于粪污资源化利用前期固定投资大、日常运营成本高,终端产物销售渠道不畅,产物利润率低,导致整体经济效益较差。现阶段,第三方环保企业为中小型规模养殖场提供集中粪污处理服务的模式还很少,尽管政府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时引导第三方环保企业积极参与,但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领补贴和观望态度,没有找到企业独立的盈利模式。

3.4 资源化利用引导及优惠政策实施省份少,惠及主体有限 尽管2014 年1 月1 日起施行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指出,对从事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有机肥产品生产经营等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活动、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生产有机肥产品以及购买商品有机肥料的对象给予优惠政策,但我国尚未形成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此外,养殖主体和种植主体引导政策不平衡。在养殖端,2017 年开始,国家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2017 年选定96 个试点县,2018 年将批准200 个试点,提前完成了2020 年建设200 个试点县的目标,平均每个县4 000 万~5 000 万;在种植端,2016 年起仅上海、北京、浙江、福建、天津等部分地区制定了商品有机肥补贴标准,补贴金额200~456 元/t 不等,且绝大部分省份的补贴倾向于大规模种植户、高标准现代化果园等规模经营主体。2017年至今,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重点选择畜牧大县开展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并在全国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全国设立100 个试点县,财政投入10 个亿,扩大有机肥补贴惠及主体范围。在地方政府层面,养殖主产区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往往很有限,难以配套国家补贴经费。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粪污资源化利用将促进我国生猪产业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均衡发展,但目前尚未产生经济效益,将会适度增加生猪养殖成本;养殖区域与养殖成本的变化将影响企业的养殖规模,呈现出规模养殖场数量增加的趋势,种养结合家庭牧场成为中小养殖户的新选择;当前疫病防控压力和产销区域的分离使得调猪变调肉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养殖区域的屠宰能力急需加强,冷链运力也有很大提升空间和需求。

4.2 建议 第一,加强过程控制,进一步降低治理成本。鼓励种养结合的适度规模养殖,探索各地区最经济有效的资源化利用模式,开展猪舍粪污集中收集、粪污高效转运、固肥堆积发酵、液体就近还田等工艺,提高粪污终端利用的效率和效果。第二,构建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财税补贴机制。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猪舍的绿色升级改造和粪污处理设备购置、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商品有机肥使用主体给予合理补贴与免税政策,将有机肥施肥器械纳入国家农业机械补贴目录。第三,排污费、环保税专款专用,引导社会资本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利用收取的畜禽粪污排放费、环保税经费设立粪污资源化利用专项基金,专用于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遴选出一批拥有先进技术的专业化环保治理社会主体,推动粪污治理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第四,扩大有机肥使用试点,提高示范效应。通过建立试点、有机肥补贴以及政策宣传等措施,引导种植户主动使用有机肥,解决终端消纳问题。第五,推广农牧结合家庭生态牧场,加强配套技术研究,树立农牧结合示范模式,加大扶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为农牧结合家庭生态牧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猜你喜欢

粪污资源化有机肥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传统or新型 有机肥发展迎来春天
生物有机肥与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