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比较
2019-12-26贾岷
贾岷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11)
对于宫腔镜手术来说,是妇产科最常用的一种诊疗手段,其存在操作时间短以及效果确切等优点,但存在较强烈的刺激,在扩宫、刮宫时会导致患者心悸、剧烈疼痛、心动过缓以及血压下降等,甚至昏厥[1]。而且,宫腔镜手术易导致内脏疼痛,很难确定疼痛部位,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而影响到效果。因此,在宫腔镜手术前要给予患者麻醉,比如静脉麻醉以及持续硬膜外麻醉等[2]。为探讨在宫腔镜手术中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的效果,选2018年8月-2019年5月在我院做宫腔镜手术的患者(622例)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8年8月-2019年5月在我院做宫腔镜手术的患者(622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311例,乙组311例。患者年龄在19-58岁之间,其平均是(36.25±2.25)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
1.2 方法
甲组静注0.4μg/kg的瑞芬太尼+2mg/kg丙泊酚麻醉,乙组静注0.8μg/kg的瑞芬太尼+2mg/kg丙泊酚麻醉。如果两组患者术中出现体动、皱眉等时可追加0.5mg/kg的丙泊酚。
1.3 观察指标
术中观察两组的丙泊酚用量;术后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疼痛明显、呕吐、呼吸抑制)、唤醒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后不良反应
甲组术后疼痛明显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χ2=8.273,P=0.004)。两组术后呕吐率、术后呼吸抑制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n(%)]
2.2 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
甲组的丙泊酚用量多于乙组,差异显著(t=19.278,P=0.000)。甲组的唤醒时间短于乙组,差异显著(t=16.263,P=0.000)。见表2。
表2 两组丙泊酚用量及唤醒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丙泊酚用量及唤醒时间比较(±s)
组别例数丙泊酚用量(mg/kg)唤醒时间(min)甲组3113.06±0.612.11±1.05乙组3112.02±0.734.45±2.31 t-19.27816.263 P-0.0000.000
3.讨论
因为宫腔镜手术中进行扩宫、宫内操作、牵拉宫颈等时易触碰到局部组织,导致术后组织损伤、内脏痛、局部炎症,因此要先行麻醉。宫腔镜手术患者以往是通过丙泊酚静脉麻醉,起效快,术后恢复迅速,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低,但是镇痛作用持续时间短且效果弱,单用丙泊酚时镇痛效果不佳,盲目加大剂量会导致患者中毒,而小剂量的镇痛效果差或增加不良反应,因此需复合麻醉性镇痛药物麻醉[3]。
瑞芬太尼属于新一代阿片类镇痛药,是一种超短效镇痛药,药物半衰期是3min,镇痛效果快,镇痛持续时间比较短。瑞芬太尼的结构中含酯键,很容易被组织以及血浆等的非特异性酯酶降解、代谢,不会受到肝肾等功能的影响,所以患者术后可快速苏醒,还存在一定的保护心血管作用。瑞芬太尼同丙泊酚复合使用时,可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且瑞芬太尼可能达到比较的满意镇痛效果,充分弥补了丙泊酚的不足,得到充分的镇痛效果[4]。
综上,宫腔镜手术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同0.4μg/kg的瑞芬太尼相比,尽管0.8μg/kg的瑞芬太尼可增加术后唤醒时间,但会明显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术后疼痛明显率,且并不会显著增加呼吸抑制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