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自然美及禅意

2019-12-26成佳妮

梧州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禅境空明田园诗

成佳妮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在我国古代诗歌的整个发展历程中,唐代无疑是开创了最为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几乎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按照诗人成名的历史顺序,王维甚至要早于李白、杜甫,如果说王维是整个盛唐时期文坛出现的第一颗巨星,绝不为过。他出身于官宦家庭,少年成名,九岁成诗,二十一岁时就状元及第,声名大噪。王维尚佛,且精通禅理,这一点从他的名字中就可窥见一斑(王维,名字中的维,取自《维摩诘经》,而摩诘便是他的字)。他一生所作书画、诗作无数,虽各种题材内容都齐备,却更加偏爱山水田园这一内容,常常将禅意写入诗作,以空明幽静、灵动活泼的自然之美带给诗作品评不尽的禅意清幽,他随便一篇传世的山水田园诗都堪称绝唱。后人每每品评他的诗作,都不得不感叹于他为诗作赋予的禅意空灵,读罢王维的山水诗,获得的是荡涤心灵的超然之美,他的诗作开拓了山水诗歌创作的新境界[1]。在他个人魅力和诗作影响力的感召下,后世包括“大历十才子”、刘长卿、贾岛、姚合等等众多诗人的诗歌创作,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的影响。甚至到了清代,标举神韵的王士祯,其诗歌的意境创作也深受王维的影响。王维的山水诗歌,以其清新高远、自然脱俗的独特风格,为读者营造出一种诗中有画,诗中有禅,诗、画、禅相结合的意境,无愧于与李白(“诗仙”)、杜甫(“诗圣”)比肩的“诗佛”称号。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自然美

盛唐诗坛可谓诗人辈出,其中山水田园诗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众多诗人喜好创作山水田园诗,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其清丽脱俗、空明雅致的自然美在众多诗人的山水田园诗歌中独具色彩。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自然美的勾勒总是充满着画意,这得益于他在绘画方面的高深造诣,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就曾经评价王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王维在山水田园诗歌的创作中巧妙地植入了绘画技法,让品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直接感受到诗歌所传递出的自然之美。具体来看,绘画讲究光与影、远与近、动与静、浓与淡……种种绘画的美在王维手中都是信手拈来,而正是这种对于绘画水平的高度自信,使得王维将这些技法巧妙地植入到诗歌创作中,使诗歌中的自然景物如同画卷般在读者眼前铺展开来,所谓“诗情画意”,大概在王维的作品中就能了解其玄妙[2]。

《竹里馆》这首诗中,王维写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首小诗,看似简短,用词也不见得生僻,但是处处显示出画龙点睛之处理,首句中的“独”和“幽”瞬间向人们营造了一个清冷的场景,诗人形单影只,一人孤独地坐在幽静、深远的竹林里,一幅画作的主题瞬间呈现眼前。或许你会觉得这是一个清冷孤苦的夜晚,但第二句中的“弹琴”却瞬间将人们的思绪拉出孤冷的深渊,将全诗的格调定位在脱离世俗的清幽里,塑造了一个好似不食人间烟火的清丽高雅之人,那么自由,那么美妙。诗中巧妙地运用了绘画中突出重点人物的画法,先突出弹琴之人,与读者产生情感联系,同时辅以明暗交替的笔法,渲染出整个场景的层次。整首诗无比的宁静清幽,脱俗凝练。明月与弹琴之人为伴,在这清幽深远的竹林里,即使只有弹琴之人独坐,却令人深陷其间,仿佛亦是画中之人,诗中之伴。《山居秋暝》中,王维就塑造了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用一个“空”字点明了山间的空旷开阔,“新雨”给人以清新、凉爽、自然之感,“天气晚来秋”交代了诗歌创作的季节。后面的“明月”与“清泉”相对,“松间照”与“石上流”前后呼应,相得益彰,不仅塑造了清爽明快的自然景色,更对代表性的景物描写细致入微,仿佛具有生命力一般。“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瞬间将“浣女”“渔舟”加入了原本空明幽静的自然景物中,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灵动、跳跃,充满意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鸟鸣涧》中,王维则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使诗歌在静谧的整体中有了灵性,“静”和“空”与“惊”和“鸣”形成鲜明的对比,然而这种对比更加巧妙地突出了山涧的“静”和“空”,因为甚至连“月亮”都能惊动山涧中的鸟,可见整首诗对于山涧静谧的独特诠释[3]。

《山中》这首诗则是典型地运用了色彩的填充,呈现出斑斓的山色,“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人为读者描绘出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小溪清澈可见铺满白色的石子,已经鲜红的叶子印衬在浓翠无边的山中,全诗色泽斑斓,层次鲜明,充满诗情画意,大大有别于常见的冬日萧瑟之景,甚至多了几分独有的韵味。四句中三句有色彩,“白”“红”“翠”,寥寥几个字,就勾勒出了山中之境,可见诗人底蕴之深厚。在《杂诗》中,王维则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了一句“双燕初命子,五桃新作花。”通过这样的描写,自然景物变得富有了勃勃生机,更加映衬出诗人创作时的心境与感受,也能让读者充分感受到王维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与亲近。同样的情愫,我们在《红豆》这首诗歌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句当中也可感受一二,虽未直接拟人化,但却看得出王维对红豆的喜爱,一个“生”,就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人情味。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中处处体现的禅意

王维创作的山水田园诗总是能够给读者以一种空明幽静的禅意,这是一种佛家禅宗修习佛法希望达到的禅境[5],一种“本有我,似无我”的感觉,而这种禅境断然是闹市熙攘所不能达到的,惟有隐匿于山林之中,方能体会宁静悠远,体味杳无人烟,寻找修禅的脱俗与简单。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就给人营造着这样的氛围,仿佛读他的诗,就能进入禅的境界。

(一)“禅”与“空”

王维终身学佛修禅,常常在诗作中表达自己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心愿,从他为官的态度和处世的豁达便能体味一二,也正是因为他时常怀抱“随缘”的心态,使得他的诗作没有太多的物欲和贪恋,仿佛“万事皆空”。他以诵经参禅和巡游山水来排解内心的郁闷和烦恼,保持心灵的澄静安宁。佛学中“空”,尤其对王维中年后的创作产生了深厚的影响。他通过将禅境引入诗境,使本无禅意的山水景物获得了新的生命,字句转圜间尽显自然之境的微妙与禅境的空明幽远。“空”在王维的诗中极其广泛的被使用,其中以“空山”以此最为频繁。《鹿柴》是王维广为流传的一首山水田园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就在诗句中尽显“空”的禅境。诗的开头提到了“空山”这个词语。《山居秋暝》中也有“空山”这个词,诗中提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鸟鸣涧》中提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佛曰:“非空,非非空。”这与王维所塑造的诗中禅境有异曲同工之妙。王维诗句中提到的“空”,表面上看似“无物”,实际上还突出了“幽静、深远、缥缈”的虚空意境,再放之读者的感受而言,“空”并非空,而是“非空”,“空”的是“景”,“非空”的是“境”,禅境因“空”而起,“俗意”因“非空”而灭。佛家讲求万物因果循环,万法因缘生因缘灭。山还是山,境界却因王维的描写而大有不同,山不是真空,时而有鸟鸣,时而有月光普照,时而有人语,时而有雨滴飘落……“空”的,也许不是山,而是看山之人的画境,或是读诗之人的心境,究其本质,或许只是诗人所追求的禅境[4]。

(二)“禅”与“静”

所谓“静心参禅”,聒噪的场景断然不与禅境相契合,自然而然的就流露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静”的妙处。“修佛”即是“修身”,“参禅”即是“参心”。心不静就无法修佛参禅,更无法欣赏自然美景。人的精神世界也在参禅修佛之间沉淀、宁静。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追求的是诗境的明秀之美,不同于刻意的歌颂和渲染,更强调宁静与清幽。他从不乐于使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赞美,而是将平实朴素的言语写出了禅境的静谧幽深,诗人用“静”的体验带领读者深入自然之美的腹地,体会人与自然的契合,浅尝辄止,却意味悠长。“静静”的观赏自然之美,更能拉近读者与自然景物的距离,沉心静气的体味大自然的山水青秀、空明俊美。至于禅意,则早已浸透在读者的阅读感知里,相得益彰。诗人将静默的观赏与山水的清幽景相结合,将审美体验与禅意相互辉映,感动于感悟合而为一,将对山水清晖的描绘,折射出清幽的禅趣。禅的意境就产生于对这自然永恒的空、静之美感受中。《辛夷坞》是王维后期的创作,诗中尽显“静”的禅意。“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整首诗心无旁骛的描写了辛夷花静静开放,又默默衰落的过程,花开花落,寂静无声,默默无闻,却芬芳自来[5]。《鸟鸣涧》中山涧的寂静,甚至连月照都能惊起鸟鸣,这空山之中的寂静是何等的富有禅意。

(三)“禅”与“放下”

胡应麟评价王维曾说:“《辛夷坞》是他的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诗薮·内编》)我们从他表述的“入禅”两个字,便能抓住理解这首诗禅意的关键。正如缘起缘灭,辛夷花并不在意花开无人赏,更不计较花落无人悼,正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放下一切执念,顿悟世上本无永恒,万事万物都要遵循因果循环,缘生缘灭更不是人力所能够扭转的,你若满足,便无关他人。“入禅”的第一步即是“放下”,正如王维一生,多次出世入世,为官之路坎坷,却从未间断,直至晚年才写出这首《辛夷坞》,可见“放下”对于王维本身来说,也是极其难做到的。佛家讲求“诸法无我”,万事万物都不是单独的存在,这符合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看法,任何变化和处境,其实都是暂时的,本以为得到的,也许并未真正得到,本以为已经失去的,其实也并非已经失去,只是当时当刻没有看透,没有放下而已。《辛夷坞》为人们营造出一个缘起缘灭的过程,虽不曾明言,却透露出“放下”的禅境,简言之就是“知足者常乐”。

(四)“禅”与“闲”

“闲”是禅意的一种外放,也是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和内心感触,王维的山水描写难见“闲”,却在“田园风光”中体现的一览无遗。王维很多山水田园诗作本质上都体现出“闲”这一禅意的外化。《山居即事》中,王维就以“寂寞”开言,描写生活景象的热闹纷繁、富有活力,并以此来反衬出自己生活的孤寂。诗中没有明确说出诗人为何“孤寂”,但结合王维的生平来品读,实则“孤寂”的来源就是“闲”,诗人因为“闲”感受到内心的寂寞孤独。与之相反,“闲”除了“孤寂”的意思以外,实际上诗人的行为和内心之禅境在于自己的“闲”与周围的“热闹”,对于王维而言,寂寞和孤独也许正是参禅修佛的乐趣所在,万事万物的景象不过是转瞬即逝而已,对于参禅之人而言,这种繁华喧闹都用一扇“柴扉”轻掩在外,隔绝不见,显现出游离于喧闹之外的简单与闲适,正是诗人甘之如饴的选择。

三、王维山水田园诗中自然美与禅意的交相呼应

王维诗中独特的自然美与禅意由来早有渊源,诗人自小成长在一个对佛学充满虔诚信奉的家庭,尤其是他的母亲最为尚佛,对他自幼接受佛学的熏陶有直接影响。王维曾在《请施庄为寺表》中提到:“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可见王维的母亲对佛的虔诚之心,和引领王维一心向佛的可能性。受到整个家庭对于佛学笃信的影响,造成了王维独特的幼年成长氛围,因此他自幼时起便礼佛、信佛,精通佛学。另外,最直接体现王维尚佛的,便是他的名字本身,《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在佛教中是一位著名的“隐士”居士,世人称其为在家的菩萨,在佛语中被解释为净名、无垢。这也许也是王维本身钟情于归隐、隐居的一些来源[6]。

同时,根据《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由此可见,王维确实佛缘不浅。不仅一直同佛门中高僧大德时有往来。而且深受大师的开示及影响。加之历经官海沉浮,仕途失意,宏图大志无法施展。终究使王维走上了亦官亦隐的禅意山水生活。王维步入晚年后更是虔诚礼佛,心无旁骛。《旧唐书》中曾记载,王维在京师食长斋,着素衣,终日与僧侣一同礼佛讲佛,所住宿的地方更是简朴,除了吃饭煎药的东西之外,只有一床榻、一经案。每日退朝之后,最爱做的事就是焚香、颂佛、打坐,用王维自己的话说就是:“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也正是这一时期的清简生活,给了王维充足的创作空间和创作灵感,他传世的大量宣扬归隐生活、玄妙佛教禅理的山水田园诗均是这一时期创作的。

通过后世诸多学者对于王维其人的研究,也可以充分了解到佛教信仰对王维本身及他的诗歌创作极深的影响力。如《而庵诗画》中徐增曾写:“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篇字句皆合圣教。”胡应麟也曾在《诗薮》中点评王维道:“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种种这些评论,均是后世学者对王维尚佛的有力证明。

元好问有诗云:“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人切玉刀。”(《赠嵩山隽侍者学诗》)诗与禅之间之所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诗与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在王维这位令历史铭记、令世人叹服的天才一生的艺术生涯中,他四处游历,走遍了名川大山,遍寻山野深林,为世人留下了不胜枚举的佳句名篇,他的诗歌盛极一时,他的诗歌成就更是万古长青。他学佛修禅,他的诗句寄情山水,让读过他诗句的人仿若进入一幅自然美景的画卷当中,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清秀雅致,又好似参禅修佛,通过诗句参悟百味人生,他的诗作让世人看到了山水的幽远与禅境,并且赋予自然美以画意、禅意,这是诗人经历了尘世无尽的喧嚣之后难得一见的顿悟,也是山水美景源于自然却超脱自然的神性与本真。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就看似描写的是自然美景的寂静幽美,实则是通过这样的景致蕴含着禅意的空明幽静,这样的禅境超脱于任何人为堆砌的华丽辞藻,抓住了自然的本来面貌,又延伸出超脱其本身面貌的空明诗意,不仅仅开阔了所作诗歌的意境,也为读者带来极大的内心荡涤和净化。他诗中的禅意,介乎自然美景与人生奥义之间,追求的是以空寂之心看待自然,以禅意融入诗意之中,其意境悠远。美学界普遍认为想要达到诗歌意境的巅峰,就要进入“无我”的禅境。将感情、意志与景致相互融合,做到有我如无我,无我胜有我,物我合一,诗禅合一,尤其是王维晚年的诗作,更是“字字入禅”。他曾在《饭覆釜山僧》中说到:“已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不难看出,人生所谓的空虚实则就是王维“修禅”的最高觉悟[7]。

综上所述,王维自幼受家庭影响,为他根植了深厚的佛学渊源,这为他山水田园诗独特的禅意魅力奠定了基础。他还以深厚的绘画功力入诗,为他的山水诗创造了绘画的写意美。

有人说,王维的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他的诗推动了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并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写下了极其辉煌灿烂的篇章,早期他的诗歌热烈奔放,充满了济世情怀,写就了大量的咏怀诗与边塞诗。后期随着李林甫执政,盛唐开始慢慢由盛转衰,王维的政治热情也受到了打击,他开始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这一时期写就的大量山水诗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的影响更大。这都与时代的影响不无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后期腐败的社会政治造就了隐逸避世的王维看到了山河的壮丽与幽微之美。

猜你喜欢

禅境空明田园诗
江岚诗词二首
田园诗
佛 祖
田园诗,走向细微处
读《廓如明圣应相让,心寄空澄天地宽》悟禅学
澄澈与空明的玄想
浅谈田园诗的创新
禅境与诗境的合一
“孟浩然田园诗词大赛”试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