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山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的积极意义

2019-12-26项正文

文山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山死者习俗

雷 丽,项正文

(1.文山学院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云南 文山 663099;2.文山州第一中学,云南 文山 663099)

近年来,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常态下,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正在逐渐走向消失。今天的苗族人民,已经很少感受到本民族禁忌习俗文化的存在了。即便稍有存在,也不被大多数苗族人民所认同,并且大多数苗族人民更是不相信这些传统禁忌习俗文化了。从这个方面来讲,这对保护和传承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是非常不利的。

当前,从问世的一些苗学研究成果来看,有关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的研究和阐释,虽有所涉猎,但都比较肤浅,只停留在表面上,未作全面、细致、深入的研究。这主要表现在苗学研究者或苗族人民对这一传统禁忌习俗文化多持否定、批判、不认同的态度所致。在此,笔者就文山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进行广泛调研,在调研基础上将所得资料进行类型归类和阐释,并对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作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一、关于禁忌的阐述

“禁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在蒙昧、落后时期,对人世间或自然界的某些现象不能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只能由持有的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这种禁制,纵观古今中外各个民族,几乎没有哪个民族没有自己的禁忌①。

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自古以来,苗族就非常注重禁忌。苗族先人认为,苗族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人们一样,都是有灵魂有灵气的。只要社会生活中出现某种不能作出正确解释或会给人们带来惧怕或会带来灾难等的现象,苗族人民就会萌生出敬畏和恐惧,从而产生禁忌。这种方式,可能就是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出现的最初原因。

文山苗族“禁忌”,通过调研,发现他们对“禁忌”一词,统一叫做“jit”②。“ jit”,汉语意思就是“忌”。在文山苗族地区,“禁忌”的主要意思就是指那些神圣的不可触犯的或是人们认为不干净而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危险的一类事物③,以及人们言行举止中被严格“禁止”或心理上被严格“抑制”的一类行为的控制模式。

二、文山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类型阐释

通过对文山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的调研,采集到的禁忌内容丰富,类型多样,范围广泛。

(一)婚姻禁忌

文山苗族在婚姻前后,都会有各种不同的禁忌。而且,这种禁忌,必须要严格遵守。如有违犯,那就是对祖宗、祖先不敬,违反家规、家训。通过调研,获知文山苗族传统婚姻禁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说亲禁忌:忌同姓通婚。文山苗族认为同姓通婚是极不道德的事。如果发生同姓通婚,就会遭族人谩骂,受族内社会舆论谴责;忌属相不配的男女结婚;忌定婚后谈情说爱。如发生这样的事,双方父母必须进行教育或退婚并赔偿婚恋过程中的所有开支;忌从小门出;忌说亲路上第一个遇到的人是妇女;忌遇到蛇;忌遇伤亡事故;说亲人到女方家忌从小门入;说完亲,路途遥远,忌在姑娘家寄宿等[1]356-357。

2.接亲禁忌:忌新娘回头看娘家;忌遇抬死人;忌再遇接亲队伍;忌遇到蛇。若出现上述情况,预示婚姻将会不幸。

3.婚夜禁忌:新郎新娘结婚头三天忌同床;忌进别人家的门;忌洗新衣。如违犯,预示婚姻不会幸福美满。

4.婚后禁忌:忌未生儿女的媳妇上楼;忌公公坐儿媳妇的床;忌儿媳妇坐公公婆婆的床。这些禁忌,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有违犯,就要受人责骂为不懂礼数,没有教养等。

(二)丧葬禁忌[1]358-359

文山苗族在丧事和丧后,都会有一些禁忌。并且,这些禁忌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将会预示生病或有不幸降临。通过调研,获知文山苗族传统丧葬禁忌习俗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忌叫法:文山苗族人死,忌说“死”,必须要很含蓄地说“mongs louf,汉语意是‘走了’”“ laos louf,汉语意是‘老了’”“bongb louf,汉语意是‘崩了’”等。

2.忌跌倒:不管男女老幼,在办丧事时,都忌跌倒。如不小心跌倒了,必须尽快拿鸡蛋或抓鸡“hot blis,汉语意思是‘叫魂’”。

3.忌拉死者手脚:死者死后,人们在给死者穿寿衣时,忌从死者袖口或裤管口伸手进去拉死者的手或脚。

4.忌打死结:给死者系腰带、拴头巾、扎绑腿时,布条端忌打死结。否则,预示死者将不能投胎转世而作恶后人。

5.忌穿有金属和丝绸衣物:给死者穿衣服时,忌给死者穿有金属丝线或呢绒绸缎的衣服。否则,预示死者不喜欢而会作恶子孙后代。

6.忌猫跨过死人棺材:文山苗族在停尸吊丧期间,忌猫从棺材上跨过。传说,如有猫从死者棺材上跨过,死者会突然坐起来,吓在场的人员。

7.忌棺材触地:抬棺材出门或上山时,忌棺材触地。如果在哪里触地,就要葬在那里。

8.忌埋葬死者时说汉话。否则,被认为是亵渎祖宗。

(三)生活禁忌

生活禁忌是指在日常生活当中,与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各种禁忌。生活禁忌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们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准则。

文山苗族在生活中,有各种禁忌。现简单概括一些如下:忌手指钟乳石,否则人会发疯;忌夜晚吹口哨,否则会引来老巫婆和老虎;忌饭落到水中,否则手脚会长脓疮;忌大年初一吃汤泡饭,否则来年干活经常被雨淋;忌大年初一女子进入其他人家的大门,否则认为财路会被冲撞;忌大年初一白天睡觉,否则来年栽种庄稼不会生长;忌大年初一吹火煽火,否则当年种的庄稼会被大风刮倒;忌新年初一到初三做针线,否则当年农作物会遭虫害;忌在山野间行走,采摘木叶子拿在手,否则老虎会来咬人;忌跟树木比身高,比不过,会生病;夜间睡觉遇有人说梦话忌回答和对接梦话,否则会招来鬼怪;忌将别人刚吃完饭或喝光酒的碗和杯子倒扣,否则认为对别人特别不敬;忌未婚者吃鸡爪,否则认为找不着对象;忌在冲墙时吹口哨,否则墙会倒;忌在山神附近随便大小便,否则会患大病。

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忌他人称自己为“苗子”;忌不互相帮助;忌不勤劳、不善良勤俭、不尊老爱幼;忌贪图私利、不知羞耻、不讲仁义;忌途中遇人不让路;忌晚辈对长辈谈话不注意用语;忌宴会上待客中小孩吃用来待客的动物的心、肝;忌用餐中外出从客人面前跨过或走过;忌当着别人面吐痰;忌在人前放屁;忌从别人物品上跨过;忌单手递茶杯、饭、水给客人;忌吃饭夹菜来回挑捡等。

忌遇路口挂草帽进别人家中;忌撑伞进人家屋;忌坐人家大门槛;忌与妇女行握手礼;忌夜间梳头;忌吃饭时竖插筷子于饭上;忌踩或跨三脚架等。

(四)生产禁忌

忌春季乱伐树木、乱采草药,否则会遭冰雹之灾;忌不合时令乱捕鱼,否则会触怒水神给人们带来灾难;忌秋收前割草;忌乱跨刀、镰、斧、锄等生产用具;忌在泉源、水井、河流边大小便;忌垃圾倒入水中;忌砍伐水源林;忌猎杀入家宅旁的各种动物等。

文山苗族人民认为,不管植物,还是动物,它们和人类一样是有灵魂有灵气的,不在适合季节,千万不要去触碰或违禁。因为善恶不好区分,也琢磨不透。一旦违禁,万一带来灾难,那就麻烦了。所以,在生产中,只能敬奉,不可触犯。

(五)礼仪禁忌

这一禁忌在文山苗族社会生活中,表现得丰富多样。据调研获知,文山苗族礼仪禁忌,是由风俗逐渐演变而约定俗成的。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忌行路时抢在别人前;忌相遇不礼让;忌迎送客人时趾高气扬或居高临下;忌室内就坐时把腿伸直或翘二郎腿;忌敬茶或盛饭给客人时,用破的、旧的、不洁的或有裂口的碗;忌敬茶或盛饭时单手递;忌用左手或一只手倒茶等。

忌从客人、老人、长辈面前经过;忌袒胸露腹;忌提垃圾与客人和长辈迎面;忌用扫帚、筷子等打人。这些禁忌,都是为了尊重他人。如有违犯,则认为是不吉和对他人不尊重之行为。

(六)语言禁忌

文山苗族人特别忌讳人死了直接说“死”;忌在长辈面前唱情歌或说粗话;忌在父母、姊妹面前讲情话;忌大年初一说“没有、死、病、痛”等不祥之言;忌儿媳妇提及公公的名字;忌小辈直呼长辈的名字;忌在众人面前说“拉屎拉尿”,要学会用“mongs met nzhid nzhaof,汉语意是‘出去一下’”或是“dlouk des,汉语意是‘解手’”来代替等[2]。

以上列举的这些禁忌,是文山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的一个缩影。可以说,这些禁忌之多,难以尽数。

三、文山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的积极意义

文山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是植根于文山苗族厚重的历史文化的肥沃土壤中的。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作为文山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的研究者,应该扬弃消极的一面,发扬光大积极的一面,正确评判它积极一面的作用。它积极的一面,简单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方面。

(一)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

1.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文山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中有保护生态环境积极的一面。如前面所述的“生产禁忌”,大多含有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容。从“生产禁忌”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山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中有对动物、植物的特殊保护。这种特殊的禁忌保护,对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自然等有着重大的作用。这一作用,不管是在昨天,还是在今天和明天,都将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3]。

2.调整人和自然的关系

文山苗族早期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破坏自然较为严重。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文山苗族已经深刻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的重要,开始注重保护自然,注重利用自然为自身生存、发展服务。如前面所述的有关忌乱伐树木、乱采草药、乱捕动物等内容,都具有调整人和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

3.保护自然的潜意识

文山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中,有保护自然的潜意识,在前面所述的禁忌类型,如忌污染水源、忌砍伐水源林和忌猎杀入家宅旁的各种动物等,都有所体现。这些禁忌,尽管比较后进,但它折射出文山苗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人不是自然的敌人,而是自然的朋友。各种对待自然的禁忌,作为文山苗族处理自身和环境关系的行为准则,其生态伦理意蕴是显而易见的。

(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文山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中,有一部分禁忌是对文山苗族人民言论和行为的一种限制和约束。这种限制和约束,是文山苗族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文山苗族历来慎言慎行、明辨是非、纯朴善良、谦虚好学、努力勤奋、乐于助人等传统道德规范,在文山苗族社会生活中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文山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中,有一些禁忌要求他们内部之间要团结互助、尊敬礼貌,要求他们之间要牢固树立集体主义观念,不存私念,自觉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等。如前面所述的“礼仪禁忌”“语言禁忌”等,就有不少禁忌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内容。这些内容,有利于增强民族之间的凝聚力,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团结和文明[5]。

2.体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从文山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中,可以总结出文山苗族的一些传统美德。如吃苦耐劳、勤劳善良、尊老爱幼等家庭美德;胸襟坦荡、宽容谦让、宽厚仁慈、乐于助人等社会公德;淡泊名利、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等职业道德。这些禁忌内容,可以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培养作出贡献。

3.弘扬家庭美德

文山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中,有一些是弘扬家庭美德的。如途中遇有长辈迎面走来,年轻人要敬重站立路旁下方问好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谈话要用敬语等。这些禁忌都折射出人们尊敬长辈的美德,很显然在当今社会,这样的一种家庭美德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这是这种传统禁忌习俗文化的现代积极意义。

4.培养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行为

文山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中,部分禁忌严格规范了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如用餐过程中不准从客人面前跨过或走过;做客时,不能当着别人的面吐痰;串门时,不能从主人搁放的衣服等物件下面走过;给人端茶时,忌单手端给客人;夹菜时,忌来回挑捡等。这些禁忌,都折射出了文山苗族的许多优良品质和良好行为。

总之,文山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难以尽数。它所蕴含的保护生态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方面的积极影响,我们必须加以深挖,发扬光大。开发利用好文山苗族传统禁忌习俗文化之精华,有利于促进文山苗族地区各项事业的顺利实施,从而更好地造福文山苗族人民,振兴文山苗族文化。

注释:

①万建中.浅谈研究禁忌主题的意义.民间文化,2001(1):14-16中提到“禁忌是一种人类普遍的文化现象”,“纵观古今中外各个民族,几乎没有哪个民族没有自己的禁忌”。

②这是西部苗文注音。下面出现的注音,也都是西部苗文注音。

③华锐,东智.浅论藏族的禁忌文化.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6):17-23中说:在民俗学研究中,“禁忌”既是专用学术名称,又是一种特殊的民俗事象。“作为特殊的民俗事象,禁忌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对受尊敬的神物不许随便使用。因为这种神物具有‘神圣’或‘圣洁’的性质,随便使用是一种亵读行为,违犯这种禁忌会招致不幸,遵循这一禁忌,会带来幸福。二是对受鄙视的贱物及不洁、危险之物,不许随便接触。违犯这种禁忌,同样会招致不幸。”

猜你喜欢

文山死者习俗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finement of high energy non-neutral proton beam in a bent magnetic mirror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coupled waves between fast magnetosonic wave and slow Alfvén wave in the laser-plasma interaction
延庆巨变册页
ORGANIZED GIVING
走近“死者之脸”
李昌钰:替死者讲话
文山壮族“六月节”的祭祀功能及文化内涵
自杀还是他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