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原盘古神话中的原始神话意识
2019-12-26唐霞
唐 霞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覃怀文化研究院,河南 焦作 454000)
神话,是原始社会的人类力图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想象性解释的产物,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1]从某种意义上讲,古老的神话——这一人类童年时期富有审美趣味的语言艺术正是原始人的科学和哲学,反映着各个民族最初的朴素的自然哲学观,其中甚至还有人类科学思想的萌芽,它包含着原始先民幼稚但是执着的探索精神,是原始思维的形象展示。
所谓开辟神话是解释天地何自而成,人类及万物何自而生的神话[2]。纵览世界各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独具特色的开辟创世神话,例如希腊、北欧、印度以及南非、北美的各个民族都有形形色色,不尽相同的关于开辟创世的说法。盘古神话是中国神话系统中的开辟神话,在我国中原、西南、南方都有流传,在三国吴人徐整的《五运历年纪》《三五历纪》,梁任昉《述异记》等古代文献中也有记载,为我们研究宇宙神话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河南大学张振犁先生为首的中原神话调查组搜集和整理了大量多年隐没在民间的古典神话的各种新形态,并对这些丰厚的神话传说进行了整体而深入的研究。中原地区的盘古神话在流传过程中,随着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部分改变或丰富原来某些神话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原貌,但神话的主旨,即其原始的神话意识仍然得以保留和体现。本文尝试对其中的原始神话意识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盘古神话的文献记载
关于盘古神话的文献记载出现的相对较晚,目前最早的记载是三国徐整的《三五历纪》,徐整记道: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很多认为盘古神话起源于南方的学者认为此条文献是关于盘古神话最早的典籍记载,并据以作者是吴人而认为盘古神话源于南方,故此由生活在吴地的徐整最早记录下来。当然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恩师高有鹏即指出徐氏一族出于涂山氏,其地望是在河洛地区,也就是说徐氏一族的祖先生活在中原地区,因此他记述的盘古神话就可能有中原遗民口头记述的成分。
除了徐整的记载外,梁任昉《述异记》中也记载了盘古神话:
昔盘古氏之死也,头尾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喜为晴,怒为阴。
持本土说的研究者以此条文献中所载的“秦汉间俗说”“先儒说”“古说”作为反击盘古外来说的重要论据。但是由于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第142卷《子部·小说家类》中指出今本《述异记》乃是中唐以后伪托的,因此这条材料的可信性便大大降低。
根据以上记载,我们可以想见盘古神话的大体风貌,古人认为最初天地混沌如鸡子,鸡子破裂,乃成天地,盘古在其中;盘古死,其身躯化为山川草木。由于这些记载均是经过古代文人的整理,加之时代久远,因而我们已难以窥见原始形态的神话原貌。
二、中原盘古神话的风貌
盘古神话在我国各地都有流传,关于盘古神话的来源问题,学者各持己见,有“外来说”“本土说”“南方说”等不同观点,为我们进行盘古神话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本文中所指的中原盘古神话是指20世纪80年代,河南大学的张振犁先生及其带领的中原神话调查组,多次深入山村乡野,发现的大量中原“活”神话。这些历经千年仍活在人们口头的古典神话的延续,拥有着比较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内容,特别是大量关于开天辟地、宇宙创造的神话材料的发现,填补了我国这方面神话材料的空白,并以此发现为基础提出了盘古神话中原说。
中原神话群中的盘古神话,有两个较为集中的流传区,一是河南南部桐柏县和泌阳县交界的盘古山,一是河南西部的济源市盘古寺。关于桐柏县和泌阳县的盘古山,我国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者郦道元在其《水经注》明确记到泌阳故城,城南有蔡水,出盘古山,亦曰盘古川[3]。桐柏地区的盘古山盘古神话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盘古出世,开天辟地,补天,战洪水,除猛兽,发明衣服,与盘古奶滚磨成亲,生子以后与八子分掌九州,发明文字,死后肢体化作盘古山天地万物。长期以来,这一带的人们奉盘古为“人根之祖”。
济源市盘古寺的盘古神话则主要记载了盘古如何出世,死后肢体如何化为万物。它比较接近《五运历年纪》《三五历纪》中有关盘古神话的记载:盘古是从混沌的鸡子中孕育出来的。盘古出世,使天地分离之后就死去了。他死后肢体变作宇宙万物。他出世后,破碎的蛋壳压在太行山下,变成了砚石层。
三国时吴人徐整的片段记述,描写了盘古开天辟地的宏伟功业,填补了我国神话开辟创世时代的空白,成为中国上古神话的源头。但是其片段零星的情节,不能表现原始神话的风貌。中原盘古神话群则内容丰富、体系完整。这些民间神话虽然并不完全等同原始神话的原貌,但其中保留了原生神话的本质精神和内在核心——原始神话意识。它们是原始人由于对自然力的“畏惧”,试图以自己的方式解释自然,理解自然。天地如何开辟,宇宙如何形成,这在原始人的思维中,是难以用科学方式揭开的谜团。然而原始人的好奇心,求知欲使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艺术地解释整个世界。
三、中原盘古神话中原始神话意识的体现
在中原盘古神话群中,尤其以济源市盘古寺的盘古神话为代表,典型地表现了作为自然界主人的早期人类,企图认识自然,支配自然,征服自然的积极进取精神,具有古朴的神话特征。
南阳桐柏山区的盘古神话中盘古开天砍气包和首创天地万物的情节基本保持着上古原生神话的形态,接近原始神话。但其中关于洪水神话、补天、滚石磨、踏龟、捏人及治世的一系列传说,有与伏羲女娲神话嫁接、移植的痕迹。其诸如兄妹上学、盘古与八子治理九州、兄妹拒绝成婚显然已经打上后世文化的烙印。对于中原盘古神话体系中的原始神话意识,笔者认为应抓住其具体性,情感性,交感互渗的思维特征进行认真地分析。
(一)具体直观的思维特征
原始神话意识与原始人的思维特征密不可分。在史前人类混沌未开的自然界,人与自然朝夕相处,这种原初性的亲密使得人的拟自然化行为和自然的拟人化行为成为人类必然的精神方式。原始人没有抽象的概念,具体直观的特征体现在各个神话作品中。在盘古神话中,天地之初象一个鸡卵,而盘古“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盘古与天地自然一同增长,他死后化生万物。济源地区流传的盘古神话也非常接近这一记载,当地流传盘古从混沌的鸡卵中孕育出来,盘古出世使天地分离之后就死去了,他死后肢体变成宇宙万物,他出世后,破碎的蛋壳变成了砚石层。
无论是古典文献记载,还是从田野调查中收集到的民众口头流传的古典神话,鸡卵是人们最初的非常具体直观的关于宇宙的想象,天地也同人类一样不断生长,最终变成现实中的宇宙,这些神话传说较为集中的体现了原始神话意识具体直观的特点。
(二)以情感为内在逻辑
原始神话意识往往具体直观,体现出与现代逻辑思维不同的逻辑方式,而且神话思维不是严密的推理,论证,而是遵循着情感性的原则。卡西尔在其《神话思维》中指出:“一切思想,一切感性直观以及知觉都依存于一种原始的情感基础。”[4]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对天地的来源、山川河流、风雨雷电一无所知,面对陌生而强大的自然力量,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认识、解释着一切。这种想要征服自然、解释自然的情感欲望成为贯穿神话作品的关键内核所在。中原神话属于民间口承神话,它是原始神话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的产物,以口头传播为特点。虽然后世的思想观念屡有渗透,但是由于其仍反映了原始人对自然积极的认识方式,显示出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因而能比典籍神话更为丰富生动的反映原始神话的风貌。
在桐柏地区的盘古神话中,盘古原为天上的一位大神,神力超群,手持利斧。此时宇宙尚没有人类,空中只有一片混沌的大气包。于是盘古以利斧猛劈大气包,气包便破裂落到地下来,变成了大地球,盘古也从天上下来,坐在一座小山上,这座山就是盘古山,盘古在山上还以神力创造了日月星辰和人间万物。在桐柏地区,盘古神力无穷,他主动以利斧猛劈大气包,表现出人类征服自然的勇气和信心,这也逐渐积淀为一种自强不屈的集体精神,历经千年仍回响不觉。
(三)交感互渗的特征
神话思维是一种交感思维,是一种不自觉的象征方式,是一种典型的原始思维。布留尔在其著作《原始思维》中提出,互渗律是原始人的一种思维习惯。对于我们的先祖而言,一物时而是他自身,同时又是其他东西。他们等同为一体,并且能够以我们不可思议的方式接收和释放神秘力量。这种神秘的互渗规律在原始人意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物我之间和物物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无论是桐柏地区还是济源地区的盘古神话中,盘古化生万物是典型情节。因为在原始人看来一个事物可以自然而合理地转化为其他事物。神话世界这一典型和突出的“变形”原则,在中原神话群盘古神话体系中体现无遗。
众所周知,神话是由氏族或民族集体创造的,积淀着整个氏族和民族的情感,是集体意识的产物。中原地区流传的盘古神话,由于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及世代以口头传承为媒介,因而能较好的体现了原始神话意识的特点,避免了神话意识的骤然失落,为我们今天研究“宇宙神话”和“创世英雄神话”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并且为我们正确认识并解决“盘古神话外来说”及“南方说”问题提供了帮助,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各地的盘古神话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