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
2019-12-26付克新
付克新 王 欣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清晰描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走上的壮阔道路,深情回顾了中国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系统总结了中国事业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的基本经验,坚定重申了继续发展中国事业所要遵循的原则道路理论路线方略。中国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开创中国道路的艰辛探索历程中始终同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持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中国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019年10月12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中共湖北省委等单位的领导和来自北京大学等高校的200多位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建设展开了热烈的理论研讨。
在这次理论研讨会上,共有31位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精彩的学术探讨。学者们的发言主题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发展的基础上奋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二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致思路径与战略布局,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与时代价值。我们这里进行简要综述,以飨读者。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发展的基础上奋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并随着不同历史时期主要任务的变化及时调整党的建设战略策略和制度体系是高度正相关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性目标和战略全局具有根本性的重大意义。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则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支撑。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教授指出,科学高效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昨天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是今天伟大创造的显著特色,是明天再创辉煌的必要条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制度水平和制度执行能力,治理效果的好坏在根本上取决于制度是否科学和完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两个方面有机结合的整体,真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的制度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高效化。同时,还要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把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提高各级干部和公务人员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素质和能力。
(二)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中央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原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庭大研究员认为,这些重要论述凸显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及其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地位,是党的建设从理念到布局、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创新。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只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才能保证党的政治方向对头、政治原则坚定、政治路线正确,才能统一全党意志、凝聚全党力量,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而共同奋斗。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从建党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讲政治一直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随着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党的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内容与形式都与时俱进地不断扩展和丰富,但是讲政治始终贯穿其中。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是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管党治党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带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在党的建设布局中,政治建设是最核心的、最重要的,是管总的、打头的,处于首要位置,起统领作用,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当前,我们党已是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和众望所归的领袖。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这是全党的共识、全国人民的共识,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
(三)加强党的领导的“四种力量”
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教授指出,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加强党的领导要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特别是要把信仰、组织、制度、改革四种力量贯穿其中。
革命理想高于天。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崇高理想和远大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往不胜。加强党的领导必须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发挥信仰的力量。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并转化为物质力量。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让理想信念真正成为心中的灯塔。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成为团结最广大人民共同奋斗的核心力量,是因为它是一个有着共同理想、用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伟大政党,具有强大的组织力和凝聚力。
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通过完善制度体系使党的领导得以落到实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文化是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密不可分,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历史表明,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充分证明,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互为动力,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了人民福祉。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党的自我革命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原主任卢先福教授指出,7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使党充满生机活力,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70年党的自我革命的经验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始终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一再告诫全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体现了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动力。要坚持“两个革命”一体推进。党的建设是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70年来,我们党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党的伟大自我革命,使两者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不仅使党的建设不断进步,而且有力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敢于同一切弱化党的领导、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作斗争。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70年的实践表明,我们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依靠自身力量和群众力量的结合,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党的自我革命是革故鼎新,是守正创新。70年来,我们党进行自我革命,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不断总结党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加以发扬光大。要用党内法规制度巩固党自我革命的成果。制度事关根本,关乎全局。有了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既可以保证自我革命的顺利进行,又可以巩固自我革命的成果。
(五)70年后再出发的力量自信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坚定表达了我们党、国家、军队和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勇于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力量自信和必胜信心。
坚信70年愈益壮大的中国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形成了弥足珍贵的重要结论,这就是在前进征程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既是70年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力量的独特源泉、中国自信的政治支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力量的中流砥柱。中国人民是中国力量的坚强主体。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伟大成就来自于正确道路,中国道路是中国奇迹的“密码”,是中国力量的“发动机”。
弘扬抓住历史机遇、应对重大风险的中国精神。70年后再出发,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风险考验越来越复杂,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那些企图撼动伟大祖国地位、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进步伐的势力是现实存在的。我们必须勇立潮头、奋勇搏击,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伟大斗争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之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之魂,是经受风险考验、搏击大风大浪的挺立之气。
(六)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研究员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担负起领导责任,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一以贯之地推进党的建设。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而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党的建设实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必须坚持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项基础性任务来抓,并形成了重要经验:党要始终不忘初心,时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奋斗;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要把坚定理想信念宗旨落实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上,让理想信念落地生根。
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政治建设,并积累了推进政治建设的重要经验。
必须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死存亡的根本性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保持和巩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方面积累的经验是:要努力走出一条依靠人民推动自我革命的路子;要健全严密的反腐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从严治党解决不良风气,狠抓党的作风,把解决群众问题常态化。
(七)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
湖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徐晨光教授认为,党的历史越长,越要保持生机活力,永葆长期执政的精神斗志,确保信仰安全。随着历史的延伸,内部和外部影响党的生机活力的因素会不断增加。中国共产党要通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进一步焕发党的生机活力,保持为实现党的目标永远奋斗的精神。
党执政时间越长,越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旺盛生命力,确保肌体安全。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我们党要把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加以落实,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组织富有生机、队伍富有朝气,有强大引领力、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的战斗堡垒,从而激发组织活力。
执政效果越好,越要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确保基础安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8页。人民把权力交给了我们,我们就要为人民用好权、为人民谋好利。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的根本权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把维护人民权益的责任扛在肩上,把服务人民的工作落实在行动上。
(八)中国共产党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6页。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俊萍教授认为,这不仅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自信的重大命题,也将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自信、中华民族的自信联系在一起。
中国共产党的自信,源自先进理论赋予党的崇高使命和人民立场,源自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秀品格和优良传统,源自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自信的理论底气;党肩负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崇高使命,是中国共产党自信的价值底气;党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内在底气;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奋斗,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是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自信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信的集中体现,并促进中国人民自信、中华民族自信的提升,是坚定“四个自信”的根本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国人民的主心骨、走在前列的时代先锋,党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状态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有着直接影响。中国共产党的自信,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致思路径与战略布局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还需要对其致思路径和战略布局进行统筹谋划、系统加强顶层设计,与会学者从多个方面展开了探讨。
中共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同志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党的建设实践领域取得了诸多伟大成就。面向新时代,党的建设研究使命重大、任重道远。一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讲话以及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夯实党建研究的理论基础;二要系统、深入地研究党的奋斗发展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三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党进行伟大斗争的征程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大命题和战略思想作为研究的重点;四要回应实践,着力解决新时代党建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增强党建学科的现实意识和学术担当。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王艳玲同志指出:第一,要深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和阐释工作。既要结合70年伟大成就讲清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方向,结合70年光辉历程讲清楚坚持党的领导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又要结合70年的沧桑巨变讲清楚人民是推动事业发展前进的根本力量,还要结合光明前景讲清楚实现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团结奋斗。第二,要在新征程上作出新贡献。在学习、研究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推出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阐释成果。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方面,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从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纵深发展。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韶兴教授阐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与价值指向。王韶兴指出,在新时代系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从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规律的角度,要从中国智慧、中国发展和中国经验的高度,要从把中国共产党建成世界最强大政党的战略目标来把握。第一,党的建设必须与党的政治路线密切结合。第二,要充分注重汲取苏联共产党的教训。第三,系统开展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党一体化建设。第四,深刻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治理的力量多元,中心是政党建设的质量问题。第五,注重政党的综合能力建设,包括保障能力、目的能力、途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基础能力和关键能力等。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唐皇凤教授的报告主题是“使命型政党:执政党建设的中国范式”。使命型政党是具有先进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将主动承担历史使命和切实履行政治责任视为组织激励和行为动力之根本源泉的先锋队政党。使命型政党不仅符合人类社会政党建设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具有中国经验事实的坚实支撑,中国共产党具有使命型政党的典型特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和思想建党,勇于自我革命,积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开拓使命型政党建设的新境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不断优化使命型政党的运作机制,稳步推进政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执政党建设的中国范式逐步成熟和定型。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红凛教授阐述了新时代依规治党之规范形式与内容要求的有机统一。首先,在依规治党的理论前提和理论假设中,突出党的先进性。其次,依规治党的理念和价值目标,十八大以来党内制度建设和法规建设具有创新性。十八大以前主要是强调无我、奉献,十八大以来则突出公私分明和法纪。再次,新时代依规治党的规范体系和内容体系。既包括党章、准则、条例、规定、办法、规则、细则等形式,也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内容。最后,党内法规建设。党内法规的规是指党内的,而依规治党的规包括宪法等国家法律,两者并不是一个概念。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东琼教授分析了新时代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突破。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靠好的村级党组织,要靠好的带头人。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既是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更是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以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需要。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Y村的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现状,针对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出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对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加强教育培训以及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等对策建议,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将党对农村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国伟副教授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性自觉。马克思主义政党扮演着无产阶级和世界历史的双重但却同一的工具角色。作为历史的构成物与建构者的历史性存在,要求其在顺应历史规律中具备领导阶级和群众进行历史创造的历史主动性。对国家政权的夺取和改造,则使其掌握了领导阶级和群众进行自觉的历史创造的工具。在指向共产主义的国家消亡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党需要面向时代要求提出正确的时代问题,以不断发展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不同时代的中心任务的解决。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党的建设基本经验与时代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在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并把党的建设和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在接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许多仍有时代价值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在今后的理论和实践中高度重视并充分汲取有益的思想资源。
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树荫教授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党员标准问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社会地位的变化,二是中心工作的变化,三是工作环境的变化,四是生活条件的变化。这些变化引起了思想上、观念上、党员发展上的一些问题,促使我们开始整党建党,突出强调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3)根据王树荫教授发言记录稿整理,可参考刘少奇:《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载《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74~176页。。在加强党员标准教育方面,要做到统一思想,弄清楚党员标准教育的意义和内涵。还要采取具体措施增强党员标准教育的实效性。一是要培养合格的整党组织员,至少要培训两个月以上。二是结合党员实际开展党员标准教育。三是以开门整党和公开建党为契机,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党员标准,接受群众监督。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纪亚光概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党政监察制度建设的特点,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70年来,党政监察制度不断形成中国特色。在民主革命时期照搬苏联模式比较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探索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监察制度,确立了党、政监察制度和制度化的群众监察体系。在探索过程中,我们曾经提出了一些好的做法,比如人民监察通讯员的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监督的两个责任主体:党委、纪委。上级党委对下级党委的直接领导,越来越趋向于垂直领导,在保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强化权力制约,在确保党的领导的基础上深化国家行政监察职能改革,强化群众监督。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丁晓强教授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党的作风建设的创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就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改革开放之前,党的作风建设突出强调两个务必,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干部参加劳动,二是调查研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把作风建设看作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把作风与反腐相联系,把作风与制度建设联系,把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作为作风建设的基本,强调求真务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八项规定抓作风建设,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到政治生态中来。作风建设具备上行下效的特点,要抓细节,以作风建设推进治国理政。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新平教授认为,正确对待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伟大事业的基本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党带领人民取得各项事业的伟大成就,重要法宝之一就是重视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看待历史。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系统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30年的历史,科学、辩证、历史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评价历史、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上有三大贡献。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建武教授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历史性变革的内在逻辑与深刻启示。一是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二是只有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中华民族才会有出路。三是只有以造福人民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的发展,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发展。四是只有自强不息地创造创新,才有出头之日,才有可能走在时代的前列。五是团结就是力量。六是没有坚定的自信和坚强的意志不行,没有谦虚的品格和务实的作风也不行。七是只要一心一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可以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八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办好党的事情,关键在严。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任晓伟教授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原创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艰难探索中,实现了社会主义从旧的发展模式转向新的发展模式,体现了对苏联模式的超越和创新;在与时俱进中,提升了对共产主义的新认识和新实践;在复杂实践中,完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新发展。与此同时,完成了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同一性的认识、完成了对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同质性的认识。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长江学者李佑新教授重点阐述了毛泽东对实现中国梦的奠基性贡献。中国梦是一个总体性的范畴,包括历史、现实和未来。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历史前提、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作为党的主要缔造者,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领导力量的基础。在明确党的性质、宗旨等方面,毛泽东为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作为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国防武装力量的基础。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指导思想的基础。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斌雄教授概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1)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和要素结构。(2)必须运用唯物辩证法,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定位和价值、功能、作用。(3)必须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科学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结构。(4)必须根据时代变化发展,继承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方式方法和途径载体。(5)必须根据历史变迁,不断改革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制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6)必须根据实践发展,不断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跃教授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顶层设计。能不能做人民和民族的先锋队,关键看能否做出顶层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有三次成功的顶层设计,第一次是社会主义改造,第二次是改革开放,第三次是习近平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顶层设计要设计目标,明确指导思想和客观依据,设计战略和具体的落实政策。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程美东教授从大历史视角系统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经验和基本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历史发展,可以从三个大历史的角度加以审视:一是从后发现代化国家建国70年的角度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成就。二是从中国历史上重要王朝建立70年的角度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三是从国际共运史发展的角度审视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
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史艺军教授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演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探索中,立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经历了“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突出素质教育”“综合型”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吕红教授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城市建设的基本经验。有三个历史阶段:城市建设开创奠基期、改革发展期和深化转型期。呈现了三大特征:宏观上,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从均衡、优先到协调;中观上,城市建设的功能定位从消费、生产到服务;微观上,城市建设的优先次序从生产、生活到生态。积累了六条基本经验:在领导力量上,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城市建设的领导;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发展方向上,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在根本立场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在依靠力量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在基本方针上,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成飞教授强调以通史视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历史。我们在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的时候,更多的是注重其变的方面,而忽略了其不变的方面。用贯通的思维模式来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历史叙事,可以更好把握其运行和发展以及其在阶段性发展中的贯通性,才能更好地评价其成就和不足。70年来的发展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在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时,不能相互否定。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进芬教授对列宁党内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列宁围绕发展党内民主提出的很多观点和进行的实践探索存在种种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他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一些认识和探索具有理想化和空想的成分;他提出的一些主张在特定条件下是正确、必要的,但并不具有普适性;他采取的一些反对官僚主义和派别活动的措施由于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只能是“扬汤止沸”;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列宁时期的一些正确决策被束之高阁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缺乏制度安排,列宁的一些建议没能得到落实。我们应历史辩证地看待列宁党内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局限性。
中共湖北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刘宏兰的报告主题是“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不忘来时路,方能行稳致远,守初心、担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自信,回望历史、看清历史,才能坚定四个自信;才能不断自我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清醒剂;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宣传、教育。
华中师范大学桂岳卓越教授李良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体现了底气和霸气,这种底气来自于“四个自信”。首先是道路自信,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包括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改造道路和建设道路。理论自信,理论就是旗子。制度自信,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最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最有理由最有资格坚定文化自信的,因为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独特的丰厚文化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的建设顶层设计、理论创新、党的领导、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本次理论研讨会围绕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刻探讨,系统总结了70年来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于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