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社会活力与精神动力

2019-12-26骆郁廷李勇图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活力变革观念

骆郁廷 李勇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活力的竞相迸发,而社会活力的竞相迸发,无论创造活力的激发、改革活力的释放,还是竞争活力的增强,都离不开创新精神的弘扬、思想观念的变革、竞争意识的强化,一句话,离不开精神动力的激发,离不开软实力的支撑与助推。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深入探索民族复兴与社会活力、社会活力与精神动力的关系,以精神动力推动民族复兴,以软实力助圆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实现中国梦需要创新精神激发创造活力

创造活力是指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中涌现的源源不绝的创造精神和力量。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激发创造活力,而创造活力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离不开创新实践。创造在本质上是一个创新的问题。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力量源泉。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伟大民族。纵观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无论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说还是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科技成果,无论唐诗宋词的文艺作品还是气势恢弘的万里长城,无不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创新智慧和创造活力。环顾全球,大国的兴衰,无不伴随着这个国家引领时代的创新贡献。从大航海时代革新航海技术的西班牙、葡萄牙,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创造蒸汽机、纺纱机的英国;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发电机、内燃机的德国,到20世纪发明计算机、互联网的美国,每一个大国的破茧成蝶,都竖起了一面引领时代的创新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行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创新氛围,激励人民尤其是青年不断创新,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居于世界前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活力。

创造活力的激发需要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敢于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1)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编写:《精神北京百家谈》,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第120页。。弘扬和倡导创新精神,就是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59页。。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历史上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3)《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页。。从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到世界上第一个人工蛋白“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从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突破到利用基因多样性培育出的杂交水稻“东方魔稻”,从掀开改革开放大幕的小岗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到走向世界大市场的浙江义乌小商品,从天宫、蛟龙、天眼到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等等,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每一次发明或创造,无不是一代代优秀中华儿女发扬上下求索、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激发奋发进取、勇于开拓的创造伟力的结果。可以说,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他们创造活力的激发,就没有伟大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又一个伟大创造成就的开花结果。

创新精神是激发、形成创造活力的动力。创新精神是不满足于已知,勇于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精神品质。弘扬创新精神,就是要把握时代的新要求,大胆冲破旧观念的禁锢,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古、不唯洋,只唯实,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地进行创造性思考和探索。新时代,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国家社会经济的新发展,就需要以创新精神创造性地解决其发展过程所遇到的问题。中华民族历史上就是一个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民族。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就提出了“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兼容并蓄、推陈出新的创新理念。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历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进程,其本身也是一场浩浩荡荡、规模宏大的创新行动。中国经济的提质增效靠的就是创新,创新让“中国力量”逐渐显现、“中国制造”成功转型、“中国药方”获得广泛认可,它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所突破、有所建树、有所发展的前进路线图,而且也是拉动我们驶向复兴的一驾马车。创新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鲜活至今的关键所在。创新决胜未来。在发扬创新精神方面,华为就是很好的例子。作为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华为近年来的业务版图在全世界不断拓展,尤其是手机业务更是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华为的P30手机一经推出就火爆市场。在一些国内外智能手机品牌出现不同程度销量下滑、同比萎缩的状况下,华为的手机销量却高速增长,表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华为的5G技术也迅速发展,领先全球。创新是华为的灵魂,也是华为成功的基石,创新精神始终贯穿在华为的企业精神之中。从1992年开始,华为就将销售额的至少10%投入研发并用于技术创新,研发资金和研发人员均逐年增长。2018年,华为的研发投入达到1015亿元,超越微软、苹果、英特尔。华为之所以能够在高科技行业立足,令竞争对手刮目相看,并在美国对其实施紧急状态、疯狂打压的情况下,依然屹立而不倒,正是其不遗余力地追求创新、聚焦创新、自主创新的结果。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说:“如果不能坚持创新,华为迟早会被颠覆。”除了技术创新之外,华为在管理和服务上也在不断创新,创新是点燃华为发动机的金钥匙,华为自觉用创新思维谋划工作,用创新带动发展,用创新积累竞争优势,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创造活力,这也是华为保持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际战略竞争更趋激烈,世界格局正发生重大变革和调整,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同时,国内改革也已经步入深水区,意味着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科技国之重器是等不来也要不来的,谁安于现状,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如果不加大创新力度,经济发展的再深入和再提质将不再可能,并且将没有活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国依靠要素成本优势所驱动、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4)郝永平、黄相怀:《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的开创》,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2页。,这个时候,如何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怎样实现高质量、有效率的集约增长和科学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更加凸显出创新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重大意义。我国作为新兴经济体,虽然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求进的姿态,并且具有长期向好的光明前景,但必须正视当前国内传统的投资驱动遭遇瓶颈、深层次矛盾已日渐凸显的现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页。因此,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刻,我们更要大力倡导创新精神,推动思想解放,营造创新氛围,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弘扬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创新文化及其精神。同时,更需要增强勇于担当的自觉,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向高难领域发起新的改革攻坚,不断探索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还要积极鼓励创新行动,搭建创新平台,为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提供有利的条件,加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各方面创新。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保护人们的创新热情,强化群体的创新意识,激活人民群众的创新潜能,大力推进“双创”工作,加大创新经费支持,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激发更多的创造活力,创造更多的价值和经济社会财富,为实现中国梦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98页。通过弘扬创新精神,破除僵化保守、封闭狭隘的思想观念和做法,走出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误区。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我们也即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时间节点。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既具备很多经济稳定发展的有利条件,也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有昂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和勇气,坚守创新精神,不断开拓进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59页。,坚持用创新精神激发创造活力,才能增强“中国梦”的时代巨轮扬帆远航的新动能,让“中国梦”的时代巨轮穿越历史的波涛,驶向伟大复兴的彼岸。

二、实现中国梦需要观念变革释放改革活力

中国梦是改革的梦,也是开放的梦。改革开放砥砺“中国梦”,激扬中华儿女同心奋进的磅礴力量,是我们党在历史条件下团结带领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最强动力。历史证明,因循守旧是贫穷之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是中华民族经历民族兴衰、付出巨大代价后得出的基本经验。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自主革新、追求开放的文化基因。纵观历史长河,无论丝绸之路上万里驼铃万里波的壮阔画卷,还是盛唐时期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繁华气派,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对外交往活动曾一度活跃而自信。变革与开放的精神,创造了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灿烂文明。而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闭关锁国使得中华民族陷入日渐衰落的悲惨境地。当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封闭的国门以后,令人不堪回首的便是近代一百多年任人宰割和欺凌的痛苦记忆。中华民族曾因对外开放谱写的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浩歌在近代闭关锁国下转瞬间便化为一曲曲内忧外患的悲歌。

实现中国梦,必须进一步释放改革活力,只有进一步释放改革的活力,才能让中国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大潮中破浪前进。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党始终以抵抗外辱、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历经28年英勇奋战,终于于1949年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新中国。从那时起,如何以崭新的面貌重新面对世界,探索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发展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共产党人矢志解决的重大课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开放,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法宝;改革需要开放,开放推动改革,改革开放无疑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标记。事实证明,改革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改革。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改革活力释放的前提是观念上的变革。正如克服吃“大锅饭”的旧观念有助于极大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树立“效率就是生命”的新观念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样,观念变革对于释放改革活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观念变革是解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改革和事业进步的前提条件。观念的变革,就是要及时转变和破除等级观念、封闭观念、人身依附观念、男尊女卑观念等僵化陈腐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旧观念,就是要从国情、社情出发,及时发展和树立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新观念。观念的变革可以为新事物的成长鸣锣开道,为改革活力的释放做好铺垫。比如,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绩,首先应归因于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开端的思想解放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全国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时破除“两个凡是”的思想牢笼,摆脱“左”的思想对社会主义教条化理解的禁锢,通过进行思想上的纠正和观念上的变革,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好了理论准备,为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思想和舆论的准备。再如,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明确提出我国现阶段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于这种观念上的变革和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我们先后破除了把贫穷当作社会主义、把共同富裕当作同步富裕的错误观念,树立起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观念,并逐步树立起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率观念、人才观念、按劳分配的观念等等,观念的变革极大地释放了改革活力。

观念的变革是与时俱进、不断深化的过程。有的观念当下是新的、正确的,但是也有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变成陈旧落后的观念,需要继续变革。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就是一个新旧观念不断碰撞,新观念不断战胜旧观念的观念变革的过程。当观念适应新的形势,发生了变革和创新,各项制度变革、组织重构等才能顺利进行,改革开放才能顺利推进。关于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曾高瞻远瞩地指出:“一个对外经济开放,一个对内经济搞活,改革就是搞活,对内搞活也就是对内开放,实际上都叫开放政策。”(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8页。中国梦离不开改革活力的增强,改革活力的增强离不开观念的变革。观念上的变革,使得“开放”开始与“改革”相提并论。“改革”和“开放”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逐步融合为“改革开放”这个有机的整体。自此,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爬坡过坎,凤凰涅槃,观念一变,满盘皆活,改革活力得到极大的释放。再比如用改革书写中国梦的上海浦东,改革开放以前,浦东仅仅是黄浦江东侧一片寂静荒凉的普通土地,而随着改革开放壮丽画卷的展开,浦东人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改革,释放活力,使浦东发生了史诗般的巨变。可以说,没有观念的变革就没有浦东的涌现,没有思想上一次又一次的解放,就没有浦东的快速发展。现在的浦东凭海临风、高楼林立景色如画,已然矗立于改革前沿,成为改革开放后实践中国梦的弄潮儿。浦东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之快,所创造的浦东奇迹,勾勒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浦东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大胆解放思想、变革观念、敢为人先、善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从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到自贸试验区、高科技园区,改革者们破除传统观念束缚,大胆试、大胆闯,在摸索中前进,在借鉴中提高,观念的变革激发起改革的活力,让浦东这片热土色彩斑斓,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不断得以追赶和超越。“梦想开花之前,没人知道会是什么样”,奇迹不仅发生在浦东,还发生在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青岛、广州、深圳等都纷纷在改革开放后积极解放思想、变革观念,相继成为改革大潮中敢吃螃蟹的城市,它们以改革的魄力和勇气积极推动全方位、大范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一张张靓丽的名片。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要释放发展的活力,增强改革的动力,必须首先进行观念上的变革。观念变革是实现人的观念现代化的一个方面,社会的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离不开观念的现代化。因此,要促使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建设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假如我们的观念仍停留在僵化的状态,改革极可能被斥为异端。正是观念变革和思想解放,打破了万马齐喑、死水一潭的僵局,使改革的活力竞相迸发,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原动力。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及时扫除思想的障碍,积极谋求国民经济的发展,用观念的变革为改革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先导,在改革的剧烈阵痛之中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面前,经受住了考验,翻过了一座又一座挑战之山。“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搞好国有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9)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通过观念变革释放改革活力,通过改革使国家多年发展“沉疴”慢慢得以消化破解。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梦不是海市蜃楼,而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变革观念,释放改革活力来实现的。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经济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持续高速发展的人间奇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一个个城市群拔地而起,南水北调、西电东送、港珠澳大桥一个个大型工程相继建成,华为、阿里巴巴、海尔一个个大型企业走向世界,大飞机、国产航母、北斗全球组网一个个科技成就向世人亮相。观念的变革使得改革开放使各类主体活力持续释放,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率不断提升,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大幅提高,改革活力释放后的一个个伟大成就,成为当代中国最壮丽的画卷。

三、实现中国梦需要竞争意识增强竞争活力

《庄子·齐物论》曰:“有竞有争。”竞争也就是角逐争胜。竞争不仅有经济竞争,还有社会各方面的竞争,如人才竞争、就业竞争、科技竞争、教育竞争、体育竞争(竞赛)等。“竞争说到底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竞争。人们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必然形成衡量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尺度和社会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互比较和竞争。凡是达到或高于一般社会标准的,就会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赢得优势;凡是达不到或低于一般社会标准的,就会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沦为劣势。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优胜劣汰。随着社会竞争的深化,竞争的社会标准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竞争的水平也不断提高,从而促进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10)骆郁廷:《精神动力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4页。竞争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是不同的个人或群体按照一定的规范为争先获得同一目标或事物而进行的争夺。一般而言,目标或事物对于竞争者的价值越大,各方集中来努力的力量便会越大,争夺的程度也就越激烈。竞争有直接的竞争,也有间接的竞争;有和平的竞争,也有暴力的竞争;有公平的竞争,也有不正当的竞争。竞争的共通之处是能让人保持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能让人更加自觉地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自觉摒弃消极懈怠、贪图享受。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参差咬合,长短互补,竞争能让社会前进的齿轮运转,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大浪淘沙,适者生存,竞争是社会进步的杠杆,它能催人努力,催人拼搏。竞争创造了乾坤中万象争荣的丽景,使社会充满活力。“通过比较和竞争,打破原有的平衡,达到新的平衡。平衡→竞争→新的平衡”。(11)骆郁廷:《精神动力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5页。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竞争的驱动,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竞争活力。但在实现梦想的跑道上,怯于竞争的弱者只会落得凄凄惨惨戚戚下场。如同近代的中国一样,在世界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畏于竞争,只想闭关锁国、独善其身,终究还是摆脱不了被弱肉强食的竞争规律所劣汰的命运。

世间充满了竞争。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当前,我国在市场规模、宏观经济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已处于世界前列,但在人均拥有量、金融市场开放度、高端人才、高新技术等很多方面并不处于优势。例如,根据世界钢铁协会2016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在当年度的钢铁产量在总量上居世界第一,但在人均产量上,我国的钢铁人均产量不足人均排名第一的韩国的一半。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极不稳定,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受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长也开始有所减缓,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在近乎白热化的世界竞争态势前,中国无疑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面对实力不断上升的中国,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怀有非常复杂的心态,对华认知偏颇,臆造“中国威胁”,加大了对华干扰遏制力度,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经济摩擦不断升级。面对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新挑战,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与出路。

中国梦的伟大梦想要靠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等来实现,而伟大事业的推进、伟大工程的建成,都需要在复杂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中完成,国内国外各行各业存在的竞争都不可避免,而是否具有竞争意识尤为关键。竞争意识是一种开拓进取、勇于竞争、勇于冒尖、争创一流的进取意识和自强意识。“蒙牛公司的会议室里,就有一幅反映狮子和羚羊竞争的巨幅油画,画面上配着这样的文字:‘清晨,非洲草原上的羚羊从睡梦中醒来,它知道,新的比赛就要开始。对手仍然是跑得最快的狮子,要想活命,就必须在比赛中获胜。另一方面,狮子的压力也不小,如果它跑不过最慢的羚羊,命运都是一样的。当太阳升起时,为了生存下去,最好还是快跑吧!’”(12)刘生峰:《伊利PK蒙牛》,海天出版社2008年版,第19页。这幅画告诉人们,在物竞天择的自然界,哪怕强如狮子,弱似羚羊,两者生存的压力却是同等的。这样一幅画挂在公司的会议室内,举目可见,日日可见,充分体现了蒙牛公司的竞争意识,说明蒙牛时时刻刻不忘提醒自己竞争的存在,不忘增强竞争的意识和能力。如果不勇于和善于竞争,企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创立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国外的骄人成绩,很大程度上也应归功于其深入人心的质量竞争意识。20世纪,海尔砸冰箱事件可谓家喻户晓,在“大干快上”“纸糊的冰箱也能卖出去”的80年代,海尔一口气砸掉了76台不合格的冰箱,这一砸,砸出了海尔“零缺陷”的质量意识,海尔品牌也自此供不应求,这种质量意识其实就是海尔的竞争意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充分意识到增强竞争意识的重要性,将竞争引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事实也证明,竞争意识可以激发社会的竞争活力,可以为城市和区域发展提供新的动能。比如,在我国国内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的良性竞争就一直未曾间断,全球合作竞争的参与度也在显著提升。长三角的上海、江苏、浙江,珠三角的广州、深圳、佛山,为了区域间发展的比较优势,它们相互之间在项目上、份额上、GDP生产总值上总是要比一比,通过比较、竞争、奋进,你追我赶,各自的综合实力都在竞争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些区域或城市的发展活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种竞争的活力,而竞争的活力离不开竞争意识。

竞争活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源于竞争意识的强弱。只有增强竞争意识,才能把现实的压力变为前进的动力,努力提高竞争能力和实力,取得更好的成效。同样,也只有增强竞争意识,才能更好地了解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位置,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获得力争上游的动力。“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78页。。中国加入WTO以后,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以后,金融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直到现在,金融业的压力依然只增不减。资本市场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助推器,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证明了金融业尤其资本市场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引作用。资本市场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经济强国必然是金融强国,任何经济大国崛起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有活力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当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金融业实际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与当前的经济体量并不匹配。在大国博弈的重要舞台上,如此“大而不强”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发达国家的先进,为我们追赶确立了目标,增强了我们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激发的竞争意识也越来越强。在强烈竞争意识的推动下,我们开始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强化市场机制,创新金融机制,积极调整当前的经济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收入分配结构,激发资本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极大地增强了经济的竞争活力。可见,竞争意识对于增强竞争活力至关重要,实现中国梦更要勇于竞争、善于竞争。当然,我们所倡导的竞争是建立在公平正义基础上的竞争,是讲求原则、规则和准则的竞争,是基于规范和秩序的良性竞争。这种竞争,更能体现其推动发展、互利共赢的正向意义。“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14)《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二○一九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19年1月1日。在逐梦的路上,千帆竞发,唯有勇于竞争者方能取胜。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看世界,看自己,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增强竞争意识,激发竞争活力,才能永葆发展活力,引领和推动中国这艘社会主义大船,在民族复兴的大潮中破浪前进。

猜你喜欢

活力变革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活力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
活力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