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共建供应链管理课程探索*

2019-12-26彭姗姗余丽婷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供应链

□ 彭姗姗,余丽婷

(安徽新华学院 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供应链管理》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一般在大三上学期或者下学期开设,先修课程为物流学、采购与库存控制等专业基础课程。通过《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对供应链系统的运作有初步的了解。

目前,众多院校物流管理类专业均开设了《供应链管理》课程,但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课程中抽象概念难以理解、供应链优化实践能力薄弱、难以与企业管理实践接轨等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是培养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提供相对真实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情景,通过具体运作,才能让学生掌握供应链的运作流程及管理精髓。在目前的本科高校教学模式下,绝大部分高校无法自行提供真实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情景。这就需要高校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共同开发与建设《供应链管理》课程。

1 课程建设的意义与思路

高校的人才培养应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接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重点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企业生产实践,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知识点繁多且抽象,运用传统的“满堂灌”的纯理论的陈旧教学方法,学生很难理解供应链中的相关理论及管理方法,且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对相关岗位的需求,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下,许多毕业的学生本身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并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标准,造成很多学生只能从事比较基层的工作岗位[1],而企业方的关键技能岗位却由于没有相应人才担当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短板[2]。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物流人才。“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探索如何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优质员工也成为下一步必须解决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校企合作共建课程项目面向物流管理专业职业领域,培养适合企业供应链管理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引导并鼓励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以供应链管理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企业供应链管理工作情境为依据构建教学内容,以企业具体的供应链管理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过程。在这样的思路下按照供应链管理岗位需求能力来确立课程教学情境,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2 课程建设的内容

2.1 课程建设任务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以《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为主,以就业为导向,依据市场对供应链管理岗位群相应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使学生真正提高实践技能水平以满足企业需求[3]。《供应链管理》课程校企共建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形成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的课程建设方案,提高《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力争打造《供应链管理》精品课程。课程的建设周期为2年,具体的建设任务如下:

第一阶段(4个月):和合作企业相关人员重新拟订《供应链管理》课程新的教学大纲,并进行修订、完善与论证,同时结合大纲进行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并组织课程组教师进行不少于一次的教学研讨;

第二阶段(4个月):与合作企业探讨并开发设计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验项目,安排实验项目的开展方式、实验课时数以及实验操作步骤等,对授课教师进行教学软件产品培训;

第三阶段(5个月):组织校企合作教材《供应链管理与系统实训》的参编人员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与讨论,检查教材中出现的内容及语法上的错误,并探讨教材内容的更新及发展方向。

第四阶段(7个月):选择一两个班级进行《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法改革试点,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与反馈,开始撰写《供应链管理》课程教研论文;同时组织课程组教师进行不少于一次的教学研讨。

第五阶段(4个月):对前期的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总结,总结经验与教训,形成项目建设报告。

2.2 课程建设举措

①内培外引,打造“双师”课程团队。

一方面,鼓励校内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具体管理实践,老师们将在企业发现供应链管理的相关问题,并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与转化,增加到课程内容中。这样,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除了枯燥的理论外还会增加生动的企业实践。不仅能提升教师的项目教学水平,也促进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4]。

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等工作。企业专家带来的自己工作中的案例,讲起来更能贴合企业实际需要,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为了让学生能将供应链管理的理论运用与企业实际,安排学生去企业实践。合作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产学研教育合作平台。根据企业的人事需要,安排学生去企业进行认知实习、毕业实习。

③校企合作共编教材。

根据相关调研结果、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与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多次深入探讨,共同编写了校企合作应用型教材《供应链管理与系统实训》。本教材精选常用方法与典型策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特别注重知识体系与逻辑结构的科学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系统理解和应用供应链管理理论、方法和流程,同时满足企业和社会对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该教材将进一步更新内容,并力图出版新版教材。

④基于企业管理平台开展实验项目。

基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优化软件平台,让学生依据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供应链优化设计并实践。该平台开展的实验项目,包括供应商管理、制造商管理、物流公司管理、供应商管理四个实验项目,在实际操作中四个项目穿插进行,展现供应链管理在四个企业间的整个操作流程,学生整个学期完成供应链管理的单人综合模拟实验,从零售商订购管理、制造商接单与需求管理、物流公司接单与采购作业、供应商销售管理、物流公司入库管理、物流公司出库管理与配送管理、制造商生产管理、制造商生产收料、制造商生产加工及成品检验、物流公司成品到货、物流公司入库管理、物流公司出库管理、物流公司成品配送、最后到零售商到货签收。

⑤课程设计校企合作开发。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设计就是学校邀请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参与校内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学和培训[5]。《供应链管理》课程设计项目需要应用到企业的营业数据,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企业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供应链管理》课程设计的设计任务书由高校教师与企业工作人员共同制定,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理论问题咨询学校教师,遇到企业管理问题可以向企业人员请教。

3 课程建设的预期成效

3.1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校企合作共建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通过更新教学内容、采用校企合作应用型教材、教学方法改革等,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且能更深入地理解抽象的供应链管理理论。

3.2 创造实习就业机会

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实践实习,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为优秀毕业生提供直接推荐的机会,实现物流管理人才进入物流企业就业。

3.3 提高专任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

目前,供应链管理任课教师缺乏企业工作背景,通过暑假社会实践、参与企业委托项目等方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师对企业的了解。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可以使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对课程教学实践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3.4 增强校企合作的研究能力

项目组成员的校企合作实践,有利于高校教师发现企业供应链运营中的问题,并激发教师的科研思维。

4 总结

供应链管理课程校企合作共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本论文在分析供应链管理课程的课程性质及目前的课程开设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课程建设的意义与思路。接着,详细陈述了校企合作共建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建设内容。最后,总结了校企合作共建供应链管理课程的预期成效。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