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物流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2019-12-26郭俊维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训环节

□ 吴 婷,袁 哲,郭俊维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3)

“一带一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无论是国内物流的国际化,国际物流系统的设计和构建,还是国际物流的运作与管理,或者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协同发展,都需要国际化的物流人才。物流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创新的培养理念与培养模式。目前《国际物流》高校课程知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教学内容与新形势存在脱节,改革势在必行。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国际物流方面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

1 “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1.1 知识结构方面

学生需要在掌握好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基础上,掌握好国际贸易包括国际采购洽谈、国际报关、报检、国际结算等方面的知识。国际物流运作过程涉及到的通关业务,包括货物的报关与报检、关税计算与缴纳、贸易单证在国际物流环节的传递与流转等活动。国际贸易相关业务活动的熟悉和通关环节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了解,对于国际物流运作方案的设计与制定以及物流流程运作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关于国际贸易术语、国际报关、国际报检、国际支付方面的知识是物流专业学生学习国际物流的薄弱且非常重要的知识领域。

1.2 专业能力方面

为适应市场对国际物流人才的需求,国际物流人才需具备以下能力:①多方协作沟通能力,国际物流服务具有多主体参与、多个运作环节的特点,从业人员(特别是从事国际货运代理跟单员)时时都有可能需要与人协调,需要与环节的上下游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协作,及时的信息传递与反馈。从而需要国际物流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协作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不但需要能够做好本岗位上的工作,还需要无缝的交接上下游环节上的业务与信息沟通传递。②从业单证能力,自进出口贸易双方签订合同到整个贸易的完成中间的国际物流环节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国际贸易单证。包括:报检单、报关单、装货单(S/O)、收货单(M/R)、托运单、提单、核销单等大量的重要单证。这些需要国际物流人员审核、制作各种贸易结算单据和证书,是国际物流中非常关键的文件。关系到贸易能否达成、能否顺利通过各国海关、顺利拿到货款、相关费用的重要凭证。③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是协调发展的,国际物流环节与国际贸易相生相伴。英语应用能力表现在国际商务谈判、合同签订、国际单证的制作与传递。

2 当前《国际物流》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物流人才需求激增,各高校为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推动国际物流人才输出。论文以高校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国际物流》教学改革为核心进行改革研究。当前《国际物流》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国际物流》教学内容宽泛,缺乏系统体系

国际物流课程本身涉及到物流运作、国际贸易、国际支付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国际物流》课程,对于其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设置很重要。由于我国物流起步晚。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体系源于国外的高校,国内各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课程设置比例等不大相同且缺乏系统性。《国际物流》课程教学在大的体系背景下教学内容宽泛,缺乏系统性。国际物流发展迅速,《国际物流》教材因更新不及时,课堂讲授的知识陈旧,培养效果不甚理想。

2.2 教学对国际物流未来的发展变化不够重视

国际物流近几年发展迅猛,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对外的贸易环境、贸易政策都有较大的变化。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的变化、主要进出口商品的变化、我国内陆自贸区的发展、全国通关一体化政策、跨境电商的发展、国际物流对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需求等等。学生还是接收老一套的知识是无法胜任现代国际物流岗位的,有些国际物流政策每一年都会有更新与发展,在教学中应该体现出国际物流知识的新的发展。

2.3 教学实践环节流于形式,与社会需求脱节

《国际物流》应用性较强,需要学生通过使用许多的国际物流软件和体验操作流程来加深知识的掌握和提高物流技能。当前《国际物流》课程教学中,实训环节设置较少,实训条件缺乏。软件平台还是原来的物流平台,一般涉及国际物流相关的环节操作,以案例分析、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很少能够去体验操作。这样务必会造成学生的能力与将来国际物流岗位需求不匹配,难以满足国际物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4 教学方法单一、无法吸引学生

当前高校国际物流课程的教学手段与方法都比较陈旧,大都以理论讲授为主,老师讲,学生听、记。缺乏能够符合现代国际物流课程时代性、综合系统性等特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因此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国际物流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也无法真正掌握国际物流课程的核心理论与方法。学生将来走上国际物流的工作岗位,遇到实际的物流问题也往往不知道如何去解决,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

3 《国际物流》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结合物流人才需求的大背景与当前高校《国际物流》课程教学中普遍的问题,并结合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情现状,主要做了以下改革:

3.1 教学体系与内容方面

根据国际物流人才需求特点,修订课程教学计划与大纲,精选教材。根据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国际物流主要开设的两门课程《国际物流》和《国际物流报关实训》;先修课程主要是《物流学》与《运输管理》,后续课程有《物流专业英语》。没有先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专业教学方案修订中需要在学习《国际物流》课程前增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当前的《国际物流》教学中需将《国际贸易》课程中相关的国际贸易术语、国际支付、报关报检的重点知识涵括进去。课程内容分为4个模块:基础知识概述模块、国际贸易相关知识业务与运作模块、物流活动相关的国际物流运作模块、国际物流服务与管理模块。根据学生当前的知识架构、补充不足知识,强调重点理论。除了建立起合理的课程的理论体系外。同时要注意知识体系的前沿与时代性,课程内容要体现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乃至经济带下国际物流的新发展、国际物流发展新政策:如我国的通过一体化政策、跨境电商的发展及我国的跨境电商政策等。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

国际物流课程理论系统性强、注重理论与实践。一味的理论讲解,不但枯燥无味,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与重视,而且学生也很难将理论知识内化并应用。课堂教学除了基本的理论教学以外,还可设计课堂视频学习讨论、操作演示、课堂模拟、小组课程设计等方式,例如,国际海运保险环节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分别模拟投保人、保险公司、投保受益人,根据贸易术语不同完成投保的整个流程。出口杂货班轮运输装运环节教学,学生分组自行设计环节流程、模拟并讲解流程。“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内外、长三角、湖北省内相关国际贸易及物流的发展状况、新的政策动态用视频资讯的方式让学生去了解,并在视频资讯后展开讨论,这些教学方式的应用极大的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牢固的掌握了知识及其应用性。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应用现代的信息化平台,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学院采用了学习云教学平台,通过云教学平台可以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管理。结合新的教学方法更容易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

3.3 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国际物流课程主要综合了物流管理与国际贸易两个领域的业务知识。对于物流管理方面的理论并配套相关的实训环节基本都已经开展,薄弱环节是有关国际贸易业务相关环节实训的展开,包括:贸易单证的制作、报关、报检、国际贸易货运代理环节等模拟与开展。因此学院国际物流是课程配套的实验实训环节开展的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环节。学生通过实训环节的练习之后基本可以做一般进出口货物的电子报关单填报、掌握报关的基本流程、海运货运代理中单据流转过程。同时实训环节与考证相结合,如国际贸易单证、报关水平测试证书等。在实训环节教学中注意实训操作与现实工作岗位的关联,多引用现实的案例,并且注意各环节的前后逻辑关系、各个系统的关联性等,将知识——实训——工作岗位之间的关系构建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实训环节学到本领,对于将来的工作岗位能够较快上手。

3.4 课程考核改革

学生的考核这一块,应降低理论知识的考核,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国际物流》理论课程的考核原来那种课前死记硬背,卷面成绩取得高分的考核模式与我们的教学目的是相悖的。改革后我们将平时与考试成绩五五开。平时成绩运用“学习通”平台,全过程的教学管理来记录打分。学生课前的资料学习与阅读(老师分享到平台上);课中参与讨论、参与课堂模拟、小组课程设计效果的成绩表现;课后参与讨论、查阅并上传资料等都会通过平台记录并打分。这样加大平时考核的方式不但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成绩与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自主性。

4 结论

结合物流人才需求的大背景与当前高校《国际物流》课程教学中的普遍问题,立足本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情,准确对《国际物流》课程定位。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既能满足当前市场需要又符合专业学生当前学情,利用现代化信息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优化《国际物流》实训内容体系与软件平台,实训环节与考证相结合。注重教学全过程管理,进行学生考核过程改革。通过《国际物流》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出能够胜任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人才,适应“一带一路”时代背景需求的国际物流人才。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训环节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