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党校行政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2019-12-26王莉
王 莉
(常州市金坛区委党校,江苏常州 213200)
前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使行政管理得到许多发展机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困境,这需要提高行政管理的管理水平,从而有助于适应社会的发展[1]。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党校的行政管理需要自我成长与创新,促使党校行政管理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以高效完成党校给予的任务。党校行政管理是党校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其可促进党校培养人才、教学等工作,有利于党校进一步的发展[2]。党校的主要管理对象是教师与学员,通过在行政管理原则的指导下,创新管理理念,改进与完善管理体制,遵从管理原则的指导,从有效制定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使学员取得良好的学习培训成果。
1 党校行政管理现状
1.1 党校行政管理理念落后
因党校行政管理一直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缺乏科学的指导,同时现代化管理理念不高,所以目前的党校行政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管理系统不健全,管理体制较落后。对此,党校行政管理缺乏指导规范,同时管理理念不够现代化与创新,没有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一味传承传统的管理理念与制度,可出现党校行政管理建设与社会发展脱节[3]。在日常工作中,党校行政管理思想较为保守,缺乏科学性,容易影响党校的发展。因此,在党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应倡导推行创新管理思路,完善管理制度与条例,进而保证党校行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1.2 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低
因党校领导没有充分重视行政管理工作,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待遇较低,进而降低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养,使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工作人员的素质低容易影响行政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新时代的行政管理,应让党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理念、道德情感以及科学文化素养。若行政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低,可降低行政决策水平,部分职业道德败坏的工作人员甚至会引起行政道德沦丧情况[4]。除了职业素质与文化水平以外,健康的工作状态与管理水平息息相关,部分健康状况不佳的行政管理人员,其管理水平较低,进而影响整体行政管理效率。
1.3 缺少管理技术的支持
不少党校行政管理人员管理观念较为落后,缺乏创新精神,没有明确被管理者的需求,管理观念墨守成规,管理模式较为单一,行政管理方式具有随意性,从而导致行政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在党校行政管理中至关重要,这既是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关键枢纽,若长期使用落后的工作方式与管理模式,对党校行政管理措施与管理效率的落实与提高均产生不利影响[5]。同时当代社会信息开放,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管理中信息技术是重要的实用工具。由于党校行政管理技术应用方面处于落后趋势,不少管理系统都是陈旧的版本,无法与现代科学信息技术有效衔接,从而阻碍目前管理的进程,而且也影响党校长远发展。
1.4 行政管理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混乱
由于人力资源匮乏,党校中不少行政管理人员单人双份职责,所谓“双肩挑”模式就是同时负责教学或科研、行政管理,其容易在管理模式中,使管理工作人员无法分清管理与教学任务。在工作中,部分身兼两职的工作人员因专心注力于教学、科研,进而影响或忽视行政管理工作,而部分工作人员也可因行政管理忽视教学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每位工作人员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身兼两职,很少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甚至还会影响个人工作水平与效率。
2 党校行政管理提升的意义
2.1 充分发挥党校职能
随着党校规模不断扩大,改革的深入是内部管理模式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是行政管理工作变得复杂多样,因此党校行政管理干部的作用不可替代,通过提高管理干部的工作效率,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如今,我国党干部对党校的建设与管理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从而推进各项改革,不断扩大党校的行政职能范围,行政管理事务也逐渐繁忙,所以为了保障党校职能的发挥,需全力提高党校行政管理水平。
2.2 符合从严治校要求
我国各级党校初心未改,一直遵守着从严治校的信念,这也是党校管理条例中的规定。“从严治校”的观念与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不谋而合,也是从严治校的表现。为了增强党校学员培训成果,需要强化党校的规章制,增强对学员的约束力,同时也能够树立党校的威风[8]。因此,党校秉承“从严治校”的观念,持续改善管理制度,剔除管理制度中的缺点与不足,逐渐完善管理制度。除此之外,管理人员需要严格要求学员完成考核和评价,并向学院各单位部门反馈其成果,以有效提高学员思想境界与知识水平。
2.3 行政管理信息化
如今的信息时代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深远。在党校行政管理中应用信息济源开发,根据一数一源的原则,同时结合实际管理情况,设立完善的数据质量监控制度以及责任制度,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及时性,而且还要将基础业务数据信息换变为全系统共享资源。党校领导需要重视行政管理信息资源的应用,领导行政管理人员将信息资源作为战略资源合理应用于各项工作中,促使行政管理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改革,协助各领域的不同层级业务的往来。除此之外,根据党校办学难点与热点,建立相关的数据分析系统,定期反馈,有助于党校领导的决策[9]。在党校行政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可将传统的管理体制转变为信息化的管理体制。由此表明,当下的信息发展促使大部分党校行政管理部门落实管理信息化的改革,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还要在管理中充分使用数据资源,对党校管理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不断改善党校的管理体制。
2.4 激励党校发展
监督与检查党校教学工作进度与问题是行政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通过对党校教学与培训的情况进行督促,可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对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给予改善建议,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对教学人员与科研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能够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这也是行政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责,以促进党校的长远发展。同时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与考察,能够间接激励教学部门的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高效完成党校的各项工作,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由此可知,通过加强党校行政管理力度,可有助于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党校教学任务或工作的进程。
3 党校行政管理应遵守的原则
3.1 民主性
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涉及党校的教职工作人员所有权利,并且能够给予实行,这就表明党校行政管理具有民主性原则。遵守民主性原则,党校行政管理部门就必须要采取民主集中制。因党校教职工民主意识很强,相比于普通群众,其政治觉悟性较高,所以能够参加党校的行政管理。其行政管理决策需要体现各部门的意见与建议,而且在管理工作过程中还要受到教职人员的监督,积极接受和采纳普通员工的意见与建议,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个人素质水平。针对学员的管理,同样需要遵守民主性原则,充分展现党校学员知识层次与文化水平高的特点,以发挥班干部的积极作用。
3.2 科学性
传统的管理模式容易耗费资源与人力,通过将传统管理模式转变为科学性,可有效节省组织机构的资源,还能够最大限度发挥组织结构职能。由此,党校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全面的管理制度,提供有效的开展依据,以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实施。在党校全部工作内容中充分落实与贯彻行政管理,例如财务管理、教学管理、学校管理以及后勤管理等等。另一方面,应提供激励管理机制,以保证人人平等,同时展现出管理的公正性。针对优先或表现突出的人员,应相应设置一些奖项,例如论文奖金、满勤奖、优秀党员奖、优质课程奖等,促使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在管理中还要落实监督约束机制,纠正教职员工的不良行为,加强监督力度,提高教职工的素养,激发上进心。
3.3 方向性
党校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当干部与党员,而党校隶属于党委,因此在行政管理中应坚守我国的政治方向。党校的全体人员要坚持党的领导,而管理工作需要贯彻共产主义信念,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校的发展方向必须坚持与党保持一致,才能够为我国发展提供优秀的党干部与党员。此外,党校的行政管理必须党的教育方针,党校的培训目标、基本任务是根据社会主义理论所制定的,其结合了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与建设,通过将理论放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分析,不断探索与思考,为我国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优秀的党员与党干部。党校的培训是为了提高党员与党干部的文化水平与理论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意识,监督与检查党员的学习成果,积极宣传党的政策与方针。此外,党校行政管理还要保证学员文化素质、文化知识、执政能力得到综合提高。
3.4 整体性
党校行政管理的整体性是指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党校进行整体统筹、规划、部署、安排。从而保证党校的主体性,其可从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两方面入手。内部条件是指从建设师资队伍入手,组织教师对教材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探讨与分析,开展公开课与示范课,倡导教师积极收听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并做好每次听公开课的自我反思工作,进一步提高党校的教学水平。党校的外部条件,对党校的办学条件进行优化,积极争取党的支持。同时完善各项设施,争取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从而有利于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
结束语
为保证党校的行政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就必须民主性、科学性、方向性、整体性四项原则的指导,从而有利于党校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