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

2019-12-26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3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专业

康 健 孟 杰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锦州 121000)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作为现代社会文明进步重要标志的志愿服务。而青年志愿活动是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青年志愿者紧跟新时代的步伐,自愿奉献,继承和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立足校园,服务社会”为出发点,实施志愿服务,旨在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有担当的四有青年,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使专业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充分体现出专业化、技能化的特色,在不同环境中提供符合自己专业角色和符合群众实际情况的服务,凝聚爱心力量,让志愿服务取得长足发展。

1 青年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优势

1.1 青年学生长期接受高等教育,素质高、能力强

青年学生长期接受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每个参与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与被服务者相互接触、相互交流,从而谋求全面发展。青年学生在学校积累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为被服务者提供符合自己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的服务,经过了解基层的有关情况,得出综合结论,从而有效推动基层的文化建设、组织建设和自身的队伍建设。

1.2 组织团队迅速,组织性和纪律性较强

组织性、纪律性对于长期在校受教育的青年学生来说是必备的行为规范,它是一种规定,也是一种规矩,这是学生日积月累养成的行为习惯,但青年学生又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集中于校园,使思想得到相互交流,使发起活动、组织团队的需求得以实现,有能力根据服务对象和专业性质的不同,组建相关的志愿服务团队,例如党建宣传、爱心医疗、学生支教、社会义工等一系列服务性的学生组织,也为志愿服务项目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 志愿服务活动对青年学生的作用

在构建和谐社会,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背景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有利于青年学生深入的了解社会基层,为人民群众带去帮助和温暖,同时也将在学校中学得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所以说志愿服务活动对青年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1 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大学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1]志愿服务活动的普及,不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群众的困难,将爱心带到群众身边,而且相关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引导居民树立正确观念、培养良好行为、提高个人素养,用实际行动进一步培育和践行广大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投身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中,传递正能量,增强青年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社会经验,营造志愿服务精神,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这个范围,更多地可以接触社会这个大平台,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和对生命的敬畏,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责任、担当以及奉献精神,营造温馨和谐的社会氛围。

2.2 有助于青年学生对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志愿服务活动能够使学生磨练意志,锻炼能力,陶冶情操,增加知识储备量,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并且严格要求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培养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生群体中产生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2.3 有助于对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化

青年志愿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自觉地把志愿者服务活动与自身的道德观念相联系。对于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书本里,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以真真切切地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思想道德教育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一种教育成果,从而提高青年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以此来回报家庭社会对我们的培养。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是一个需要不断认识、改进和提高的教育过程。增加青年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培养,是当代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提高志愿服务活动质量的对策

3.1 确保志愿服务制度化,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

志愿服务活动是青年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青年志愿者活动以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依托,在青年学生中影响巨大,为此应将二者“合二为一”,实施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常态化,充分利用学生自身专业优势,开展、创新各种志愿服务活动项目,使青年学生近距离接触基层群体,并通过活动,进而使参加人员自愿地加入进来。以学生为主体,组建相应的青年志愿者组织,不断规范志愿服务工作流程、志愿者招募、志愿者项目管理、工作管理、志愿活动服务记录等制度,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奖励与优秀志愿者评定制度,使志愿服务运行和监管有根据、有依托,实现志愿组织的优化和进步。同时增强志愿服务的实效性、长期性,坚持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坚持志愿者活动培训,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有效提高志愿者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弘扬志愿精神,营造良好志愿服务气氛。

3.2 树立先锋模范作用的典型

志愿活动、社会实践涉及领域广泛,其中不乏条件艰苦的环境,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寻找在艰苦环境下贡献突出、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典型人物。学生党员、学生骨干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中坚力量,更应不忘初心,坚定信仰,增强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加大教育力度,使参加的学生们的思想觉悟水平得到提高,“以点带面”,在学生群体中扩大影响力,起到的先进模范的表率和带动作用。

3.3 加强团队建设,发挥专业特长

志愿服务活动团队的建设应充分发挥学校和学生们的专业特长与专业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不仅应解决青年学生为社会服务的基本能力问题,还要解决学生如何为社会服务的问题。[2]将志愿服务活动的主题突出专业特点,依托平台,使教学培养与社会责任教育相结合,多渠道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得”,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志愿服务中,使学生达到坚定信念、情操高尚、专业精湛的效果;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可在志愿者组织内设立相应的项目服务部门,如负责校内志愿活动的校园项目部,负责校外志愿活动的社会项目部,负责尊老爱幼的帮扶项目部,以及其他对志愿服务活动对应的项目部门;聘请指导教师对志愿服务的内容,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进行指导、教育,使志愿服务组织成为提供育人教育的平台,也让更多青年学子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增长才干、磨炼意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不断寻求创新方法,为志愿服务提供新标准。

3.4 打造品牌活动,发挥品牌效应

志愿者服务队伍和特色品牌建设,对激发校园活力、增强价值认同等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促进志愿精神培育过程中起到了带动作用。[3]在志愿者队伍中打造品牌活动,制定服务方向,扶持重点项目,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志愿服务文化逐步深入人心,在培养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从而得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效果和培养目标。

4 结语

志愿者精神既与我国传统美德一脉相承,更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实践。这种崇高精神值得广大市民学习,应该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光大。[4]志愿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实现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使其提前接触社会基层、融入社会,使学生们充分了解和认识社会,有助于青年学生对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对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化;有助于在基层中宣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有助于青年学生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所以它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种现实教育、社会教育的载体,让青年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加快速的发展,为此应更多更好地开展青年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项目,充分调动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常态化、制度化,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专业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小行动 大志愿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