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职业素养教育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019-12-26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3期
关键词:理论课案例思政

陈 挺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009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要提高高职思政育人功能,要立足高职以职业教育为中心的特色,通过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同时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的塑造和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1 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背景

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也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改革应尊重的现实。当高职思政理论课主动和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特性相统一,它也就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职业素养教育的任务。

思政课通过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全方位的塑造学生精神世界,同时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和完美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内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对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当中,将从思想道德层面改变学生的为人处世理念,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从而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人格,达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

另外,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占用了大部分的学时,在这些课程中,职业素养的教育碎片式地分散在各个课程中。对教师而言,职业素养教育的知识点一般过于抽象,不愿过多着墨;对学生而言,知道职业素养很重要,却难以一窥全貌,不知如何提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将职业素养教育在思政课的教学和实践中集中呈现、重点探讨,有利于让学生对职业素养有全面的思考和提高。

2 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入有利于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学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实践应用能力相结合提供了机会,使得学生学习理解理论有了实际的抓手,思政教学容易入脑入心,增强了教学实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侧重的就是抽象思维知识,理论性高,但不接地气。很多的学生对这些概念、原理等兴趣不高,感到枯燥,造成学生不爱学不愿学的现象。由于职业素养内容同学生的职业实践密切相关,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的关系也更为密切,在教学中容易引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关注,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同时将职业素养内容带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更容易把活的现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做到言之有物,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温度、有触感、有质量,解决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理论同生活实际容易脱节的问题。

3 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3.1 淬炼教学内容,使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相贯通

全国高校根据教育部要求,开设相同课程,使用统一教材,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教学材规范化的特殊性。要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就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发挥各学校、教师的主动性,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要解决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就需要高职思政课通过内容淬炼,发挥职业素养问题贴近学生,内容容易引发学生兴趣的优势,将职业素养中的具体问题融入思政理论中,提升思政课内容的吸引力。

教学案例是教学内容最直观的反应,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要反映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可以通过在思政教学中呈现的职业素养案例来实现。任何的教育改革一定是围绕着人这一主题的。高职思政课实效性的提升,离不开对于高职学生本身的关注和分析。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围绕实施的教学内容和要点,考量到学生的专业背景、爱好等特征类型,加大对学生感兴趣,职业素养案例的提炼,以便案例教学的开展。职业素养案例的编撰,就是要找准思政要点与学习目标的切入点,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使学习兴趣得以充分激发。案例既要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既“架天线”,又“接地气”。案例的选择和运用要考虑到课程本身的政治性、教育性、系统性,又要考虑到案例本身的科学性、时代性、启发性、效果性,还要考虑到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课堂使用案例的情境性、时机性等。

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凝练符合结合院校和行业实际的职业素养案例。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强调重点关注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致力于培养“积极人”。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出发,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使用的职业素养案例要有正面性,要有利于挖掘高职学生的潜能和美德,用正能量感召学生;同时选择的案例要与学生贴近,类似扎克伯格和马云这类的案例虽然具有传播性,但成功经历难以模仿,离学生实际太远。因此,职业素养案例的选择和加工,要根据院校和行业实际出发,优秀校友和行业专家的成长经历为母本,形成以贴近学生生活和工作实际的“有特色,可模仿”的职业素养案例,从而引发学生“我也能做到”的想法,激发个体自我发展的内在动机。

3.2 创新思政实践方式,将行业认知和职业体验同思政实践课相融合

思政实践课是实现德育认知向德育行为转化的重要途径,是践行知行合一、实现理论入脑入心的主要渠道,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通过社会实践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同时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社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政实践课程的开展要同行业文化、职业体验紧密联系起来。在思政实践课中组织学生开展调研,可以以行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出版社、传媒公司、印刷厂、博物馆,收集“匠人”“匠技”“匠艺”“匠品”“匠心”“匠魂”等典型素材,编写课内实践主题报告,引导学生关注所属专业和行业的职业素养内涵,将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融入实践教学之中,将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专业背景和相关知识深度融合汇聚在职业素养这个点上,使思政实践课成为职业素养融入思政教育的鲜活载体。

思政实践课程的开展要与团学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借助学校已有资源,同校团委、校友会等学校党政机构紧密合作,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推动组织学生参与开展优秀校友和行业人士的采访工作。学生在采访的过程中,近距离看到成功个体的特质,鲜活地感受榜样的力量;同时学生在凝练和编撰采访稿时,一方面将学生放在了教学主体的地位,促进了学生思考总结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另一方面,采访稿反映了学生对于职业素养的思考,在教学实践的使用中更能符合学生实际。

思政实践活动并不是学习理论的终点,在实践活动之后的总结和回顾,是实现实践向理论回归的重要过程。思政课教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内容的分享和展示,能够掌握学生对所选问题的理解程度,厘清他们思想中的困惑,从而更准确地找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短板,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3.3 拓展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主体地位,将职业素养教育同思政课相渗透

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也要思考如何在思政课教学中,将职业素养问题讲活,做活,从方法上吸引学生的注意。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识记的模式。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单向灌输,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现代的思政教育理论认为“受教育者不是被动接受教育,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通过与教育者的互动交流,合作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思政课教学中将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扮演式、研究式、任务式等多种方法逐步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来发挥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动主体地位。同时职业素养教育可以在这些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呈现,如采取新闻点评、主题讨论、专题讲演等方法,更多的把课堂让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口语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比如《形势与政策》课,可以让学生们以新闻点评的方式,分享国家形势和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大政方针与自己专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而坚定自己的专业选择、激发学习动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谈到中国革命史时,可以启发学生用主题讨论的方式,从历史唯物论、实践论的角度来看待时代如何影响个体的发展。谈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让学生讨论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如何融入新时代,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素质和品质在今后实际工作的作用。这些方法将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主体地位,将职业素养教育渗透进思政课中,加深学生对职业的理解。

总之,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将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提升价值观层次,改变行为,增强他们的敬业精神、岗位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通过加工职业素养的价值内涵,进而引导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应用能力,增强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学生的思政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双提升”。

猜你喜欢

理论课案例思政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