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语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传播作用

2019-12-26孙芮乔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3期
关键词:语种外语一带

孙芮乔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 116044)

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分布特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丰富多样。加强“一带一路”语言能力建设是讲述“中国故事”,实现与沿线各国“民心相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为53种(王辉、王亚蓝,2016)。“一带一路”沿线的四大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英语、俄语、中文。

表1:“一带一路”沿线阿、英、俄、中四大官方语言服务区相关国家统计

由表1可以看出,通用语种阿拉伯语为14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英语为7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俄语为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中文为新加坡,中国的官方语言。除去英、阿、俄、华(中文)四大通用语种外,剩余官方语言均为非通用语种,种类达到50余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众多,各国的国情不一,因此语言也丰富多彩。

2 “一带一路”语言人才缺口

表2 国内媒体和网民最关注的"一带一路"十大人才类型(数据来源:《“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

由表2可以看出语言类人才最受国内媒体和网民关注,媒体和网民认为"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基础,而目前国内"一带一路"语言人才特别是小语种人才较为缺乏,语言人才建设是未来工作的重点,应该尽早出台国家语言战略,培养关键语种人才。

3 “一带一路”翻译人才的困境

3.1 语言结构不平衡,翻译人才数量缺口

随着一带一路与越来越多的国家签署合作协议,语言翻译需求急剧增多,然而我国精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的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小语种翻译人才现在还不能满足源源不断的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等国际合作需求。

“一带一路”建设可以用英语等语言作为通用语,但这种通用语只能达意、难以表情,只能通事、难以通心。欲表情、通心,还需用本区域各国各族人民最乐意使用的当地语言、民族语言。(光明日报,张鹏飞)

《“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指出,国家语言能力建设问题已经刻不容缓。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对国家语言能力提出了新的紧迫需求。“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服务能力的欠缺,主要表现在语言人才培养和储备不足。仅就“一带一路”建设目前涉及的54种官方语言而言,截至2016年初,我国高校尚未开设的语言专业有11种,仅有1所高校开设的语言专业也有11种,涉及22个参与国(人民日报,杨亦鸣 梁琳)。也就说,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中仍然存在英语“一家独大”的局面,小语种服务能力严重匮乏。这种外语人才种类参差不齐的供需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一带一路”的建设。

3.2 翻译人才专业素质不高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实现“五通”,语言相通是基础。当涉及到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合作的翻译时,对翻译人员专业水平要求极高,不仅要精通外语,还要掌握好汉语。一方面是由于,在进行两种不同语言翻译时,可译性存在一定限度,语言转换中存在障碍,例如:在“一带一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去,这时 会涉及到一些关于民族文化历史、民俗民情、民族文化典籍等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词句,如果一个译者没有对中华文化的深刻了解在翻译时无疑会出现翻译不到位的情况,这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是非常不利的。

4 如何发挥语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传播作用

加强“一带一路”语言能力建设是推进“一带一路”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发挥语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传播作用,首先要求上上下下加强并重视语言学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要求高校不仅要重视小语种等外语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要为沿线国家培养精通汉语的人才,新时代青年不仅要努力学习外语知识,也要主动承担起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责任。

4.1 培养精通汉语的人才

孔子学院的办学宗旨正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使汉语和中华文化逐步走入世界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孔子学院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汉语教学,用两种语言的相互交流实现两种文化的对话与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发挥了构建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作用,以语言铺路,架起了中外民心相通的桥梁,加深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和熟悉。

为使“一带一路”五通发展更加畅通,应当在沿线各国增设孔子学院,增派更多专业汉语教师,培养精通汉语的人才,提升汉语的国际影响力和通用性。

4.2 大力发展非通用语专业

为解决外语人才缺乏导致的语言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教育部要求2017年实现与我国建交的所有国家主要语言全覆盖,国内各大高校也在大力发展非通用语专业。但应认识到,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正规、系统、水平较高但周期较长,不能满足当前对语言服务的迫切需求。这就需要加快构建相关语言服务和语言人才培养应急体系。

同时,鼓励发展以“一带一路”沿线阿、英、俄、中四大官方语言为代表的语言专业教育,发展语言专业教学的同时,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民情等方面的教学,加深外语专业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理解。

加强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建设,发挥奖学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发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才优势,依托人才优势,培养有利于中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青年。

4.3 将语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国内高校外语教育重视语言知识教育,外语专业学生虽接受了语言教育,但很难真正做到服务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农业、基础设施、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对接,这就要求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在语言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与经贸、投资等专业的结合。

猜你喜欢

语种外语一带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
小语种报考,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