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与高校思政教学的融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例

2019-12-26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3期
关键词:党和国家思政课思政

刘 威

(通化师范学院,吉林通化 134000)

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顺利闭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发生了历史性的突破。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于迎来了新的时代,与其相适应的党和国家现阶段理论、政策、思想发生了历史性的调整和改变,新思想、新政策、新路线成为新时代的主题。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党和国家在理论、政策、思想等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调整内容,在思政课授课过程中及时地修改、完善补充教学内容,而且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采用更为灵活生动的方法向学生讲授现阶段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及思想,使之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各环节相结合,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切入点和关键点。

1 加强现阶段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运用的必要性

1.1 学习现阶段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是新时代的潮流

(1)新时代催生新思想

2018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关键点和转折点,经过中国共产党人多年的不断坚持和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新的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五代领导人在新时代的社会大前提下,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新时代新思想成为我国发展的新历史方位,随之相对应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持续发展的领航标和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在这个存在很多重大社会问题的新时代催生着能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的新思想。新的时代在不断的发展,现阶段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也与时俱进地发生着改变和更新,以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矛盾为例,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大学生,理应在新时代催生新思想的当下,更好的通过高校思政课等多种形式更好的学习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和思想,更新陈旧思想,扎实理论功底,及时了解国家动态,而不是以为主要矛盾形变而实不变,只有不断进行政治学习和实践探索,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添砖加瓦,不断奋斗。

(2)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潮流

新时代国家领导人始终在不断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的策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新时代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思想领域的启发和教化,在全社会特别是普通高校进行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的宣传和教育成为国家教育部门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大学生政治思想意识教育工作是党和国家政府相关教育部门、高等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人才教育内容的一项具有重要价值的工作,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潮流和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作为高校大学生唯有了解和掌握新时代催生的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将所学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当中,运用新时代催生的新思想实践到新的时代,引领新的时代潮流,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我们的理论、思想才能不断更新,才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确立方向、制定目标,从而不懈努力、奋发图强。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思想启迪新时代新潮流。以理论为支撑、以实践为基础,作为高校大学生,需要我们努力认真学习新阶段党和国家现阶段理论政策、思想,将新时代催生的新思想充分结合自身专业发展,理论联系实际,把为国家长远发展谋篇布局作为每一名青年大学生的己任,而不是当作少部分人的事情。

1.2 将新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是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并详细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和理论工具,很大程度上有力地推动着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作为高校青年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的教育必须同时开展,不能将政治理论学习简单化的理解为文科生的专职任务。

现阶段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作为高校思政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它需要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国际政治局势相结合,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思想意识觉悟是否提高,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高尚的政治思想态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加强现阶段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的讲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认识党和国家当前面临的国内形势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对重大事件进行理论阐述和深层分析,对学生思想意识实际进行指导,而且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对于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现阶段大学生正处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学习新时代新思想,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和侵蚀,这就需要高校教师通过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合理地引导和教育。高校大学生要尽可能的避免外来腐朽思想和本国落后思想的干扰,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周围,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理想信念,积极学习党和国家新时代的相关新政策、新思想,将理论运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通过学习现阶段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才能不断了解国家、了解党、了解人民的状况,为国家的复兴贡献力量,从而提高思想道德觉悟,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

2 现阶段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之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飞速发展,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高校在制定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时,有必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讲授合理的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当中,对大学生加强正确的思想教育,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大学生宣传新时代新思想,宣传现阶段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能够为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提供帮助,形成正确价值观和荣辱观。然而目前还有很多高校对开展思政课程不够重视,对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力度不够,思政课教师短缺,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并不能很好的发挥高校思政课在培养高校人才中的作用。

2.1 新时代新思想宣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思政课教学理念要求摒弃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但是很多高校思政课在宣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的新思想时都忽视了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要求。

在讲授现阶段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的过程中,往往是一间阶梯大教室、一个电脑一个PPT、一群学生和一个老师,老师激情的讲,学生被动的听,更或者就连老师都是敷衍了事,不管学生是否真实接受,教师都沉浸在自我教学的境界里,长时间讲授,没有师生互动,没有学生思考,没有提问与被提问的环节,高校思政课更没有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随之相对应的,教师检查学生听课效果的唯一途径就是上交课堂笔记或者上交一份利用网络抄袭的思考题,这种授课方式、评价方式不利于加强学生道德修养,提高个人素质,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然而这就是现阶段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学生不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活动难以开展,缺少必要的教学环节,缺少课程实践主体的参与,学生主体性就难以在高校思政课中体现。因此无论是探究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手段都要建立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只有学生愿意学,教师采取的教学措施才会有效,学习效果才会明显,新时代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才能和高校思政课更好的融合。

2.2 新时代新思想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与新颖性,理论脱离实际

高校思政课作为现阶段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主要宣讲场所之一,理应向大学生及时准确清晰的宣讲我们在新时代产生的新思想,以宣讲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主要形式,将现阶段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合理、正确的讲解给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政课,理应灵活讲解教学内容,高效的向大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然而在新时代新思想的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与新时代新思想结合的不够紧密

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九大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转折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际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性突破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经过长期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用实践行动证明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也历史性的更新了以主要矛盾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然后高校思政课依旧死板教条的讲授旧的知识,新时代新思想的内容一带而过,教学内容与新时代新思想不能得到紧密的结合,思政课的思想教育意义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尽管大部分高校及时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动员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但仍然存在着高校思政课对教学敷衍了事,教学内容不及时更新,还以旧的内容教授、误导学生的现象。

(2)教学内容与实际结合不够

强调政治学习、理论教育,强调学习新时代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但现阶段的高校思政课将学习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部讲授内容,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没有实际事例作为补充,教师不厌其烦的讲,学生枯燥乏味的听,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优秀的高校思政课不仅要紧跟时代步伐,全面深入的向大学生讲授理论知识,而且还有灵活运用,以理论为支撑,以实际为依据,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新时代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灵活融合,掌握一个“度”。

2.3 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化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的大趋势推动下,思政课的教学理念遵循着新课改的基本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侧重点,但是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及教师理论功底的浅薄和教学态度的不端正,目前仍有很多高校思政课以讲授法做为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看重的是大学生的就业率,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教学效果不佳。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选择长时间给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并没有关注学生的所学、所想、所感,有时甚至为了赶进度、补课时,减少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把本应该进行的实践活动改成理论讲授,把两个课时的内容压缩成一个课时,把一节课三个大点的内容融合成一个大点。久而久之,教师沉浸在自我讲授当中,习惯了单一的教学方法,而学生关注作业完成、学分修得,根本没有人会关注教学手段是否运用多元化,也不会有人关注教学效果是否提高。这就是教学方法单一化,表面化教学给学生造成的巨大危害,同时也是阻碍高校思政课宣讲新时代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的主要问题。

3 将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具体措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例

3.1 新时代新思想培养优秀思政课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新时代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想要和高校思政课教学更好的得到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课学习效率,造就一堂优秀的高校思政课,使之成为现阶段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宣讲、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政治意识,配备一个优秀的讲授教师极为重要。

3.1.1 组织思政课教师进行系统全面的理论培训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不仅是高校大学生所要学习的,也是高校教师需要学习的。如果连教师都不要求关心国家大事,做不到及时学习的话,很难做到以身作则,教书育人,所以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国家教育相关部门都要定期组织政治学习。

(2)要求高校教师全面系统深入的学习。进行学习培训,不是敷衍了事,要在学习理论、政策、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学习、深度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例如: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需要知道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还需要知道我国的主要矛盾为什么发生改变。

(3)全面学习不是全部学习,而是“有选择”的学习。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有很多,高校教师都需要学习吗?显然不需要,教师需要主要学习的是与国家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与教师职业关系密切的以及与高校大学生未来发展密不可分的知识。

3.1.2 从学会向学用转变

所谓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求知识储备要丰厚,而且还要求教师具有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一个教师只是理论功底扎实,但是不会讲出来,是不能将本就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讲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的。

3.1.3 提升教师的从教能力

我们的教师是新时代的教师,是具有主导课堂能力的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培养教师主导课堂的能力,教师没有这方面的能力,那么他的课堂肯定是混乱的,师生互动肯定是缺少的,学生管理肯定是失败的。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水平

优秀的思政课教师要求语言幽默风趣,语调抑扬顿挫,因为学生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学生才会更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里,才能够进行更好的理论学习。教师的主导课堂的作用才会体现出来。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加强自己的修养水平。

(2)提高教师运用语言的能力

高校思政课有别于其他学科科目,思政课的教学语言考验着一个教师的能力素养,教学语言运用得当,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通过语言灵活生动的表达出来,而且还需要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具有收集汇总学生即时反应的能力,能够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修改教学手段。

3.2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了大力宣讲新时代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我们有了学习筑梦、新时代新思想演讲比赛、学习十九大精神研修会等一系列活动和组织甚至我们将形势与政策课的讲授内容全面更换成了学习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肯定高校举办各项活动,成立各类组织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学习新时代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的同时,我们并没有分清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我们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上课而上课,整个过程学生学习是被动的,是不自觉的。

(1)坚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为了能够使新时代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和高校思政课教学更好的得到融合,我们要从理论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向学生讲解学习新时代新思想的意义和价值,讲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不仅要求学生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的新时代新思想,而且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从思政课中学习新政策新思想,喜欢关注国家大事,喜欢学习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只有这样,新时代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才能和高校思政课教学更好的融合,学生理论学习效果才会明显,思政课的开设才有意义。

(2)实施活动兴趣型课堂教学

从活动出发,激发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的有效手段之一。

3.3 新时代整合新思想,结合地方特色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针对现阶段高校思政课与新时代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的融合缺乏时代性与新颖性,教学方法单一化等问题,为了使思政课堂和其他学科课堂一下,教师讲的新思想新政策学生愿意听,师生互动交流多,学习效果好,高校应该尽可能整合课程资源,结合地方特色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找准新时代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点,选择适合高校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结合地方特点创新教学手段。

3.3.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开设新时代新思想系列专题课程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调整教授内容不同章节以及不同模块的知识内容,促进学生从多角度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弥补综合性课题讲授的局限性;

3.3.2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环节

(1)改变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讲授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配以相关的视频资源,开设专题讨论课,增加师生问答、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2)结合地方特点,适当增加思政课实践活动,如:进行有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的社会调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倾听思政学术讲座、参观党政工作部门、品味红色经典活动等。

4 总结

在这个文明昌盛的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能让14亿中国人民都过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活,为了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出更加灿烂辉煌的花朵,一直在不断努力,奉献着自己的一生。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实现的主要践行者和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接班人,作为青年高校大学生的我们理应在当下,克服陈旧思想,及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通过思政课等形式努力学习新时代党和国家理论、政策、思想,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学习;同时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和高校教师应该把思政课的关注点放在如何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放在宣讲新时代新思想上面,放在思政课的有效性上,为提高大学生理论功底、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而不断探索,持之以恒。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在不断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希望为高校思政课的发展建言献策,为思政课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党和国家思政课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一图看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