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统手工扎染艺术课程传承与创新

2019-12-26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3期
关键词:扎染技法图案

刘 哲

(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湖北武汉 430205)

扎染工艺,中国最早记录的是《二仪实录》:“秦汉间始有,陈梁间贵贱服之。隋文帝宫中者,多与流俗不同。次有文缬小花,以为衫子。炀帝诏内外宫亲侍者许服之。”产生于秦汉时期的扎染,在六朝时期开始流行,并在隋代宫中受到重视,后盛行于唐代。但到宋仁宗时期曾两次下诏令严禁扎染物品民用,少了大规模的发展和技术推动,扎染的发展步伐就此放缓,主要在少数民族地区保持流传。

随着传统文化保护意识逐步觉醒,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识的逐步加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各种国内的相关政策实施,,大量的非遗宣传和相关的手工艺人及其相关产品层出不穷,它们的出现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生活之中还有这些手工精致造物的存在,作为传统手工技艺之一的扎染又一次得到人们的重视。而高校中开设的传统扎染课程该如何将扎染技艺传承与发展下去是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

1 面临问题

传统手工艺术中的扎染技法在许多高校都有开设,大多是与蜡染或者印染合在一起,分摊到扎染工艺课程的时间就比较少,很难深入学习。在扎染课程及其教材的讲述中,将如何扎、如何染讲述得比较详细,如何创作就鲜有提到。在教学中我们通常参考的对象是少数民族和南通的扎染技艺,例如比较著名的云南大理白族扎染、四川自贡扎染、南通扎染和彝族扎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理白族扎染和四川自贡扎染,恪守传统的制作手法,常采用较为具象的传统图案、吉祥图案,构图基本为完整的复合图案构成的单一的整体,或是单一图案的重复所构成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其纹样的结构普遍采用框式结构与中心纹样组合布局的形式。端正、稳重的特点且极具装饰味,其造型构图分布均匀,基本是轴对称或者中心对称图案,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心理要求,作为旅游的附产品,服务对象基本为游客,彝族扎染亦是如此。近年来比较有名的南通扎染虽然在表现方式上有别于云贵、川地的扎染,但主要是企业集中生产,以订单为主,创新较少。扎染作为传统的手工艺,做出精致的作品比较耗时,如何在高校里将传统的手工技艺传承下去,除了借鉴和研究日本扎染的工艺技法及表现形式,还需要我们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式,除了传承,更要将传统的手工扎染以新的方式呈现出来。如何呈现,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中不断地去探索,鼓励学生打破传统扎染的思维范式,打破地域销售的局限(旅游的附产品)。

2 探索

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一般二、三年级接触专业课,很多人之前对扎染没有具详细的了解,但这个时期学生的优点是思维比较活跃,没有受到传统扎染思想的制约,想象力比较丰富,因此,在课时较短的情况下,我们进行常规的技法和流程的掌握之后,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探索新的材料和技法

新材料,在扎染课程开始之前,我们会对材料进行讲解,扎染的染料一般为植物染料或者直接染料。在课程中通常用的是直接染料,其作用于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材料。而对于化学纤维材料,直接染料的颜色没有附着力。我们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鼓励学生突破传统的着色材料,选择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交织混合的面料,例如棉麻的组合,同为易着色面料,由于质感的不同呈现的效果各异,又例如棉和化纤组合、棉和混纺组合,都会形成别样的肌理效果或者将不同材质的面料或与不同材料的重新组合染色等,这些都是新材料使用的探索。

新技法,不同的扎染技法所长显得图案也不尽相同,扎染技法主要体现在防染工具和防染技巧,通常课堂上所讲述首要的技法是绞缝,传统的扎染模式中以具象图案的和抽象图案的绞缝为主,在课程的教授中,我们抛开针法,以点、线、面为脉络讲解新图案的创作,例如点的组合、线的组合、面的组合,或者是点与线的组合,点与面的组合、线与面的组合等等来梳理学生的创作脉络来丰富表现的技法。其次是包物缝,可大胆让学生试验,尝试生活中的各种可进行防染的工具,通过对各种材料的分类和讲解,让学生从有形的、无形的、硬的、软的材料中去寻找可以进行扎染的工具。然后是夹板防染,一种是夹板的形状和夹板的组合创造不同图案,另一种是通过布的不同折叠方式来创造新的图案。

2.2 探索新的表现形式

现代扎染相对于传统扎染在内容、形式和材料上都有所突破,但又延续了传统的扎染技艺。扎染不单单只考虑本身,还应该考虑到与其它技法形式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对扎染进行运用和革新。

传统的技法只是单纯的手法的应用,追求的复杂的画面,我们在课程的讲述中要求扬长避短,用各种技法来弥补制作工艺的不足,从而达到一种创新的效果。例如在染出的成品中挑出自己比较喜欢的部分,进行打散重构,也可以用贴,刺绣,绗缝来增强画面感。还可以将刺绣、绗缝、拼贴、堆绫的手法混用到扎染的画面,或者在蜡染里融入扎染,扎染里融入蜡染等等使画面效果更为丰富,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或者将各种元素融入到这种传统手工艺之中,例如色彩的运用,图案的应用,打破传统以单一色彩,繁复图案为主的主题,从色彩上吸引人,从图案上让人回味。在制作的过程中注意画面的构成和元素的搭配,要么画面很繁复,要么画面很简洁,要么单一技法,要么多多益善。在现代扎染中通常采用较为抽象且具有随机性的图案或者是简单的肌理,如抽象几何、泼墨留白、自然晕染等手法,意在表现个人情感,而不单是表现具象而整齐的图案,从一个创作点出发,单纯的使用一种元素,让画面更纯粹。例如在日本蓝染艺术展上,艺术家们用单纯的蓝色、简单的线条和精湛的技艺来诠释“染”艺术,单纯的画面让人们们感受到“染”的无穷魅力。

2.3 探索新的展示方式

传统扎染构成形式单一,有比较鲜明的民族特色,且多以平面的形式悬挂展现。随着传统扎染的演变与发展,受到现代科技、人文艺术、个性化审美风格的影响,扎染的呈现方式也愈加丰富。现代扎染的构图并不遵循传统扎染以对称或重复为主的法则,其表现的方式多样,例如打散重构,将不同扎染抽象图案重新组合、结合拼布技法、与其它材料组合、或是单纯抽象或具体图案,这些表现形式展示方式较为灵活,可平面亦可立体,给观者留下无限想象空间。在“扎”的过程中也会展现出多种不同风格和造型特点,保留“扎”的原始状态也为不少艺术家所热衷,使得其展示方式逐渐由平面转向立体组合。它的立体展示还可以表现在“包”与“裹”上,即依附于其它形的存在,例如服装,扎染图案或者“扎”的肌理可以依附于服装展示。再例如铁艺,扎染面料通过不同的形状对铁艺制品的包裹形成立体造型。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引导学生拓展扎染自身立体造型的形式,另一方面还可以与其他立体造型相互搭配。

3 连接

面对物质极大丰富和技术飞速发展的未来,强调专业与筒仓思维(指孤立思考,不与外界交流信息或整合)的传统教育方式为扎染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不了太多帮助,创新正在以各种方式迅速改变生活,扎染作为传统的工艺技法,在传承和创新上就必须在课程的教学中要做到“连接”,一则与艺术学科之间相连接,再则与“文创”相连接。

3.1 与艺术学科之间的连接。艺术的门类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联系的,扎染作为染织专业中的课程,要做好与其他课程、其它学科的连接的连接。在染织的范畴内,我们通常将扎染与刺绣、绗缝、编织相连接,而跳出染织的范畴,与其他艺术的连接会更加出彩。例如青年艺术家乌仁.白雪作品《融》、《圆心》等作品将漆艺与传统的扎染技艺相融合,作者掌握不同艺术的工艺特征,融合漆与扎染的两种艺术形式,更好诠释了传统手工印染艺术的文化内涵。

3.2 与“文创”的连接。扎染具有悠久的文化,我们除了挖掘这些文化,还要将扎染文化以艺术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作品产品化。在现今社会环境转变的大背景下,除了的顺应时代的推广传播方式,更重要的是建立符合自身传统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生活方式。并且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结合高速发展的各项新兴数字技术,来更大面积的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强化体验,找到大众的需求点,建立配套的相关文化产品和衍生品、产业链。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团队合作,让好的创意得到延伸,做到系列化、整体化。在做好深入调查的情况下,让作品的制作与市场相结合,积极开拓产品的类型,使其不仅仅局限在旅游产品上,应该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入手,发掘扎染的应用面,例如扎染肌理的手机壳、手账本封面等等,探索与发掘与其它材料结合的方式,使其更具实用性。鼓励与市场结合,打开文创思路,不仅要体现扎染的文化价值,也要体现其商业价值。

作为传统手工艺的扎染,是人行为活动的产物,充满了情感且具备时代性,其源远的历史和工艺手法不仅具备了文化研究的价值,还具备了其独特的实用品的商品价值。我们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寻找教学的切入点,从技术到艺术,不断去探索传统工艺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猜你喜欢

扎染技法图案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手绘技法表现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画技法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作品一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