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地方党员革命思想的形成因素探析
——基于宜昌地区86名党员的革命生涯分析

2019-12-26谭玉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3期
关键词:宜昌革命党员

谭玉龙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湖北宜昌 443000)

近代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一直深入到社会底层。革命成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的共有权利和各阶层的统一目标,而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正是近代中国社会革命活动的表征。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基层的、地方的革命人士,他们除了传统的反抗精神之外,新型的革命思想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笔者拟基于宜昌地区86名党员的革命生涯,对早期地方党员革命思想的形成因素做一尝试性的分析。

1 固有的忧国忧民情怀是其革命思想形成的基础

早期地方党员往往具有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他们之所以具备这种情怀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分不开。军阀混战、土豪劣绅横行的旧社会,广大劳苦大众深受压迫,苦不堪言。宜都县的独臂将军贺炳炎正是成长于这个时代,他家境贫寒,自幼为地主务工,饱受欺凌。家庭社会地位低下,亲身经受的凌辱,使贺炳炎从小觉察到人世间的不平,打心底里仇视豪强,反抗压迫。长期处于社会底层,备受压迫让其内心产生了对现实社会不满情绪,他不断考量社会,寻找改变现状的途径,忧国忧民情怀在内心萌芽壮大。远安县少年英雄吴永德从小好打抱不平,土劣贪官压榨百姓的残酷暴行、黑暗的社会现象让吴永德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仇恨统治阶级的种子,开始明白了穷人所受的穷苦,不是命里注定的,而是被豪绅赃官奴役剥削的结果。吴永德经常带领同学,开展游行演讲活动,揭露贪官土劣穷凶极恶地压榨百姓的罪行,宣讲穷人要革命的道理。

这样的进步青年在宜昌地区广泛存在,每一个县市区的早期党员中都有类似的代表人物,且这种情怀不仅表现在穷苦出生的革命者身上,许多出身优裕的先进青年也同样具备。江崇本出生于宜都的一个富有之家,但他却一心寻求革命的真理,立志革新社会,时常为贫苦佃户求情免租,其父无可奈何,只得免租。这些青年具有坚定的政治性、强烈的求知欲和急切的上进心,不断追寻解救世人的真理与方法。当受到先进革命思想的影响和感召之时,便能很快接受,开展革命活动,为解救贫苦大众而奋斗。如贺炳炎在红军路过宜都之时,便追随父亲参加红军,并迅速成长起来,随贺龙开展革命斗争。内生的情怀,使得他们的革命理想比任何人都坚定,解救劳苦大众,改变旧社会的不平,成其毕生的追求,为此他们矢志不渝,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如李时鲜就义之时,面对敌人询问:“听说共产党信仰什么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是高鼻子外国人,死了好几十年了,他能替你们打天下吗?”李时鲜仰头大笑道:“少见多怪,马克思人虽去世,但他精神永存,我信仰马克思主义铁了心,要杀要砍随你们便。”

2 良好的现代教育是其革命思想形成的基本条件

良好的现代教育为他们接触和接受革命思想提供了基本条件。据初步统计,宜昌地区86名早期地方党员中,有65人受过中学以上的现代教育。如红六军参谋长李子俊先后在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求学。粗略统计,65名受过中学以上现代教育的早期地方党员,除就读宜昌周边和武汉地区的中学外,其余受过普通高等教育者,主要是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政法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保定军官学校、四川陆军讲武堂、湖北省立襄阳第二师范学校、湖北省立宜昌第三师范学校等高校等。良好的现代教育让他们能从宏观上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升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更多地去关心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社会各层级制度设置的合理性,中国社会落后的原因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寻求解决的办法。随着自身的进步和眼界的开阔,面对家乡的落后局面,先进分子们改变这种面貌的想法越发强烈。如胡敌在外求学时经常给家里写信“要他父亲把田产卖掉,认为收课是罪恶,不会长久的,并要他父亲把卖田的钱拿来办学校,这是造福子孙万代的好事。”这也正是他们外出求学后,能重归家乡进行革命,改变家乡的原因所在。

求学中努力汲取各种先进的理论、思想也是一个重要方面。1921年至1924年,李时鲜和胞弟李时新就读于湖北省立第十四中学,在进步学友的介绍下,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响导》《新青年》《东方文学》和马克思主义著作,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认识到帝、官、封奴役统治中国人民的罪恶,认识到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要见天日,非来一次大变革不可。当阳的李炼青,生长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他父亲力图把儿子培养成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人,故从小便进入学校学习,并考入荆门龙泉中学。然而李炼青兄弟两并非完全如其父亲所希望的那样读书、做官,门厅生辉。在求学的过程中,受进步教师思想的影响,又阅读了进步书刊,背离了封建剥削家庭,接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走上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同样,长阳的李子俊也是因为学习进步书刊,使他的思想更为开明和先进,经常与进步青年讨论时政。这种在求学过程中,接触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思想的经历,成为了早期党员革命思想来源的一个共有因素之一。

3 革命潮流的影响是其革命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随着中国国门的洞开,西方的各种民主思潮也逐渐传入到中国,中国不断吸收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反帝反封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称帝,发起了尊孔复古运动。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在思想界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以科学民主为旗帜,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民主科学,进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这一时期在各地求学的进步学子,接受了辛亥革命的洗礼,深受新文化运动思潮的熏陶,内心萌发出的改变旧社会的理念进一步坚定。特别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进一步影响了广大学子。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这次运动以广大学生为主力,不少的学生经此次运动,深受洗礼。五四运动爆发后,胡敌积极参加,深受李大钊、陈独秀的革命影响和教育。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深深影响了他,使他的政治思想逐渐成熟。自此,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努力追求革命的真理,从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

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中国工人运动不断的发展起来。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结合起来,不少学生一方面接受马列主义的洗礼,同时在广大工人中间广泛的传播马列主义,并参与和指导工人的罢工运动,使得他们的革命思想进一步成熟。胡敌在投身工人运动的过程中,结识了许多共产党人,包括党的初期领导人之一张国焘。完全接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他,于1923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国共开展第一次合作,并进行了北伐战争。中国南部广大地区,深受此次北伐的影响。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宜昌县的易朴由安福寺去武汉,考入国民党湖北省党务干部学校学习,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样,长阳资丘的向泉山在1926年冬季,到武昌参加了湖北省党务干部学习学习,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回到长阳开展革命活动。北伐军攻占宜昌后,更是大批有志青年加入其中。近代以来的历次革命浪潮不断地影响着进步青年,成为进步青年寻求正确的救国救民思想的时代背景,提供了吸收革命思想的大环境。

4 革命领路人的影响教育是其思想形成的直接来源

早起地方党员革命思想的形成,还得益于在追寻过程中所遇见的革命领路人的影响和教育。革命领路人或为同学、或为师长,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潜移默化地传递革命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胡敌跟随其二哥前往北京求学,而胡敌二哥胡葆鄂曾在日本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其民主革命思想深深影响了胡敌。当他考入北京政法大学后,北京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又受到了李大钊、陈独秀的革命思想的影响和教育。胡敌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并积极投入到北京的工人运动中。远安县的李时鲜、汪效禹,受到了教师萧楚女的影响,在她的影响下参加了“荆、当、远、南、钟五县边界乡俗改良会”,不断地学习进步。当阳的李炼青同样是在求学过程中受到进步教师的影响,积极参加教师组织的马列主义研究会活动,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探讨救国救民真理。受到当时中共荆门县地下党组织负责人胡孟萍的器重,经过考验和锻炼后吸收入党。

在诸多的革命引路人中,董必武的革命思想对湖北地区早期党员革命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大革命时期不少进步青年考入了国民党湖北省党务干部学校,为进步青年吸收革命思想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在宜昌地区的早期地方党员中,不少党员是在党务干部学校学习期间最终确立了革命思想,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当他们接受了革命思想之后,又会进一步的影响身边亲友,革命思想的星火渐成燎原之势。如1924年7月,胡敌第三次去北京,便将侄女胡淑贞和表嫂吴静澄带往北京,接受新思想洗礼。后到武汉,二人考入了董必武主办的湖北省党务干部学校学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开展革命活动。除此之外,在大革命期间,党组织也进行了广泛的革命思想传播。1926年,中共鄂西特委特派员来到五峰、长阳一带宣传革命道理,发展共产党员,开展打击土豪劣绅的革命活动。许多进步青年受此影响而积极响应,王沛然、黄超群和蹇玉文等积极响应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同时,贺龙领导的红军活动也吸引了不少进步人士和劳苦大众参加了红军,成为党的队伍。

早期地方党员革命思想的形成因素具备却不仅限于上述因素,但这些因素成为了早期地方党员群体革命思想形成所共有的一些特点。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决定了早期地方党员的革命思想更加坚定,革命目标更加明确;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思想有别于传统的革命思想,使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能在近代中国社会开辟新的局面。

猜你喜欢

宜昌革命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湖北宜昌卷
中国的出行革命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