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讨

2019-12-26张红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3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思政职业

张红霞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新郑 451150)

引言:

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上有重要作用,通过传递正确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从大学生就业问题来看,当前各高校加大了在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课程上的投入,但还没有明确认识到思政教育和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密切联系。面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新就业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开展途径的分析,在思政教育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局面,帮助他们制定职业规划。

1 思政教育在学生就业问题上的具体作用

随着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个人在性格心理等方面展现出的特征,与大学生就业有密切联系。对于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大学生而言,他们能明确自身职业发展需求,并确定能实现的择业目标。在学生就业过程中,需要在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下,使其正确看待就业中遇到的失败和挫折。并且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学生职业目标的使用提供了保障,引导他们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另外,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还能促使学生形成较好的职业素养及诚信意识。职业素养是指个体能自觉履行岗位职责,是岗位工作高效完成的关键,而诚信是个体必须具备的一种道德品质,诚信意识越高,则表明个人综合素质越高,是企业招聘人才时重点考察的内容。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及诚信意识,逐渐成为思政教育主要目标,将有关内容融入到思政教育中,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解决当前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问题的有效途径。将岗位精神、诚信道德等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题,可避免学生就业中出现不良行为,对维持学生职业稳定有重要意义。

2 新就业形势下思政教育现状

2.1 大学生思想现状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更加活跃,多种文化信息传播渠道的出现,使学生思想体现出多元化趋势[1]。当代大学生对自身有明确认识,能围绕自己的爱好特长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在实践中挖掘自身潜能并提高就业竞争力。在与大学生访谈过程中可发现,有的学生认为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还要顺应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根据就业市场变化规律调整择业方向和专业学习方向。这表明大学生就业心态不断成熟,能考虑多方面因素,理性思考自己未来职业规划。但需要注意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普遍低下,没有将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结合起来。大部分学生在职业价值取向上,体现出较强的功利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就业心理偏差、择业观落后等方面。

2.2 思政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思政教育质量。在就业新形势下,对思政教育方法提出新的要求,需要以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为主,改进现有教育方式。从思政教育方法整体来看,已经实现了一定进步,但在就业指导方面还存在方法落后的问题。单向面传授的教育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思政教育,为了保证学生及时掌握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应将信息化技术结合到教育实践中。在网络环境下为学生提供各类就业信息,并能加强教师对学生思想变化的掌握,进而实施针对性教学计划。这就要求思政教育者不断创新思路,探索思政教育开展新方法,加大对学生就业观、人生观及择业观的培养,使其心理素质不断发展。

3 新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方法分析

3.1 明确思政教育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明确思政教育作用及重要性,是高效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前提。在就业工作中,要坚持思政教育的重要思维,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其能克服外界因素影响,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竞争。思政教育者要细致分析大学生实际需求,设计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内容,并且要将思政教育和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问题,突出思政教育在学生思想建设上的作用。要想明确思政教育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上的作用,需要将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到思政教育开展中,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服务。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学生就业工作逐渐成为高校重要的工作内容,因此,应突出思政教育在促进就业工作顺利展开上的重要性,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发展。高校思政教育要及时转变观念,将教育重点放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学校稳定发展上,为教育事业良好发展作出贡献。

3.2 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面对新就业形势下的思政工作开展要求,应不断完善思政教育内容,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加大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从科学发展理论出发,大学生就业工作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心理素养,在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基础上,使其能很好应对就业、创业中的难题,对学生就业成功与否有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面临较大就业压力,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主要障碍。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强大心理,能自行舒缓这种心理压力,积极应对就业过程中的各类挑战。从毕业生就业过程来看,大多学生在就业中犹豫不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心理素质不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从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角度出发,使他们对自身情况有充分认知,能明确自身价值,从而使学生克服就业恐惧心理,最终实现就业、创业成功的目的。另外,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使其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尽快适应社会环境中的各类问题。

3.3 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从大学生就业实际情况来看,为了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要在学生就业中给予相应的职业疏导,结合学生性格特点,为他们制定可行性强的职业规划,确保学生各项行为都以最终就业目标为主的[2]。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重要平台,在提高他们职业素养的同时,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就业中的问题,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对于大学生而言,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对思政教育的根本要求,要求学生具备一定岗位责任精神和诚信意识,是当前思政教育主要内容。尤其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情况不乐观,只有学生具备较高素质及专业技能,才能展现自身优势。在诚信问题上,如果学生在岗期间不能做到这一点,将导致学生职业规划目标无法实现。考虑到现代思政教育的特点,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3.4 加大对学生创业能力及创业意识的培养

新就业形势下开展思政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创业的意识,明确讲解如何创业、创业条件等内容,调动学生创业积极性。在大学思政教育中,要采取不断渗透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创业意识。例如,创造一个真实的创业环境,使学生对社会岗位做好准备,同时在思政教育课堂上讲解企业家成功创业的案例,激励学生产生创业动机和兴趣。另外,要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创业知识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在做到不同学科间交叉、渗透的同时,还要实现某类知识的扩展、延伸。有教育学家指出,方法和策略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通过思政教育,可使学生具有一定思辨能力和信息挖掘能力,是思政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

3.5 改进思政教育手段

为了实现思政教育目标,有必要注重思政教育手段的改进和完善,促使教育活动有效开展。一方面,需要将日常教育和毕业教育结合起来。其中日常教育是指将就业教育内容渗透到思政教育中,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以便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而毕业教育是指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集中教育,对于处于毕业阶段的学生而言,就业、择业问题是他们的关注重点,为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要对他们进行专项教育,使其能很好面对就业问题[3]。例如,高校可针对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举办专题讲座或组织特色实践活动等,逐步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成才意识,在日常教育和毕业教育相结合的情况下,实现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科技手段在思政教育中的运用。随着多种信息载体的出现,有利于增强思政教育灵活性和互动性,根据学生需求及时更新教育内容,提高思政教育时效性和针对性,以便发挥思政教育功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要保证他们思想建设的有效性,要求学生在进入社会环境后,能从自身特点和优势出发,找准自身发展方向。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一问题,将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竞争力,需要从思想上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平台,使其加深对就业理论和社会现实的了解,促使他们朝着职业目标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思政职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完善心理素质,实施快乐教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