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及其教学要点
——基于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教学的体验和思考

2019-12-26邬英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题名课件笔者

邬英英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 510990)

教师发展是实现有效教学、 促进教学改革的原发性力量源泉[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2]。教师参加专业比赛,以赛促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之一。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是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外语教师的大型赛事,于2013年启动,迄今已走过6 个年头,旨在探索新形势下未来大学英语课堂上应倡导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智慧的教学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效果。

大赛的主题紧密围绕时事动态和科学前沿展开。每年的主题都不尽相同。2016年大赛主题是“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让精彩设计在知识和人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2017年主题为“智慧设计:搭建通向智慧学习的桥梁”。2018年主题为“基于任务的设计:目标、过程与评价”。笔者连续两年有幸参加了该“教学之星”大赛,均取得了一定的荣誉。大赛期间,笔者参与了整个比赛过程, 也仔细观察了其他参赛教师的大赛教学, 将大赛课堂和真实课堂结合起来。大赛结束后,笔者登录外研社“教学之星”比赛官网查看了所有冠军获得者的教学视频及其教学课件, 寻找有效课堂教学的共同点, 从而扩大大赛教学对常态教学的辐射范围,提高真实课堂的教学质量。

1 专业比赛的赛前准备

1.1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设计

赛前准备最重要的莫过于课堂的精心且彰显新颖智慧的设计,尤其是各种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选择、改编、整合及补充这种知识整合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这是整个比赛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一个部分。笔者个人的教学设计是用记叙文的六要素来叙述、复述并创造(I narrate-I retell-I create)一个故事的流线型教学,相对来说,教学步骤较为清晰,一目了然。这个教学设计兼顾了学生的输入和输出,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再创能力。同时利用微课等新信息技术辅助讲解“我来复述”(I Retell)及“我来创造”(I Create)这两个部分。某种程度上说,笔者的教学设计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

笔者2017年参加那一期比赛中,两位冠军获得者的教学设计分别是: 冠军获得者之一的参赛教师将学生们耳熟能详的《灰姑娘》这一童话故事贯穿于整个智慧课堂中,他首先要求学生复述故事的每一部分,而后分别就这些部分所包含的故事说明(exposition)、剧情推进(rising action)、高潮(climax)、剧情回落(falling action)、结尾(denouement)等故事五要素进行讲解,最后引出由德国戏剧理论家Freytag 提出的弗莱格塔理论(Freytag’s Pyramid)。整个智慧设计由易至难、由浅至深、一气呵成,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掌握故事的写作方法。另一位参赛教师将新兴的写作评阅系统——Unipus 高校外语教学平台上的配套数字课程和iWrite 英语写作教学与评阅系统, 充分利用于大学英语课堂之中,并以小游戏为引入,她随机抽取公众人物图片,对该公众人物进行描述, 要求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写作技巧,寓教于乐,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智能评阅。

赛后, 评委会主席李旭教授对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给予了中肯的建议。他指出,教师需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语言教学中,应将教材作为教学材料的主体,设计有意义、有效且有趣的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课程讲解、课堂组织、课件运用、教学重难点进行合理平衡的安排。以笔者自己的教学设计来看,整体思路是不错的,有理论作指导,但对于所授的对象来说, 过于简单, 不足以作为供他们学习的理论。教学设计虽做到了环环相扣,但内容欠新意。所讲故事虽是紧密结合教材的, 但至少在 “我来创造”(I Create)这一个步骤上内容的选择要新颖有趣,可以选择使用一个线上的视频资源来替代或其他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整个“教学之星”比赛结束之后,笔者前往该比赛官网[3]查看了所有8 期的冠军获得者的教学视频及比赛PPT,有以下两点发现。

(1)教学设计有教学理论支撑。俗话说,理论指导实践,有理论支撑的教学才能做到有理有据,才能指导整个课堂教学。冠军获得者的教学设计都有合适的课堂教学理论来指导这次比赛的课堂展示(teaching demo)。有一位冠军获得者的教学设计是以POA 理论(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为指导,从知识、技巧及能力三方面分别设立教学目标, 不但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习得,也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有位冠军获得者主讲“如何掌握演讲开头的技巧”,他用简单、易于记忆的单词概括演讲中的语言特点及技能,如RED 语言特点 (RED 代表rhythmic、easy、dynamic,意为有韵律、简单易懂、有动感。),SPA 技能(SPA 代表suspend the audience、present statistics、adopt parallelism,意为给观众设疑、用数据说话、使用排比句),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另一个参赛教师秉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还有教师主讲叙事手法(narrative devices),她先依托一则童话故事,为学生讲解该故事中叙事手法的运用,生动直观;随后,她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梳理及总结, 明确指出叙事手法通常运用于段首或段尾,以一个句子、一个表达或一段直接的演讲的形式出现,起到吸引读者眼球、叙述一个事件或一段对话的作用。这位冠军获得者从实例到理论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由易至难、 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这些教学设计都易于学生记忆,不论是POA 理论还是SPA 技能, 还是弗莱格塔理论,都很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很大程度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过渡衔接自然又流畅。

(2)教学设计有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王守仁教授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要点解读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融合,促使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实现有效教学”[4]。而在今年“教学之星”比赛的冠军获得者中,有的教师根据“U 校园APP”反馈的测评结果,有效地讲解、分析了测评题目,展现了精彩的即时测评反馈。有的教师通过使用微信公众号发布课前阅读,引导学生课前自学,引起学生对创新和创新者产生兴趣,并在课上头脑风暴,拓展与创新相关的商业词汇。有的教师以“语言与交际”为话题,使用自制的微课视频作为铺垫导入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课程话题“语言与交际”,并在课程中注重带领学生巩固和使用所习得的语言知识和语用技能,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有的教师利用Unipus 高校外语平台、iWrite 爱写作英语写作与评阅系统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获取即时测评结果,使先进的教学技术应用于课堂、服务于教学。有的教师以Kahoot 在线小游戏作为引入,带领学生判断游戏所给出的语句是学术英语还是非学术英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对学术写作的措辞有了初步了解。这些冠军获得者的教学设计都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融合的表现, 不论是自制微课的使用,还是小游戏的引入,还是各种新兴的学习软件的辅助运用。

(3)比赛的选材丰富多样。大赛教学大多数以叙事手法、 语言与交际、 应用写作等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为主,是学生喜欢的话题,切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不局限于纸质教材的内容, 如有位冠军获得者广泛借鉴如New York Times 选篇、TED 演讲等课外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打造妙趣横生的新式课堂。另一位冠军获得者所挑选的教学材料涵盖面也十分广泛,从《呼啸山庄》《红楼梦》等中外古典文学著作,到《欢乐颂》《人民的名义》等时下热播剧,再到G20 杭州峰会等时事要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热情。也有老师通过选取改编“U 校园”提供的普通论文摘要和国际论文会议摘要、条分缕析摘要的写作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学术摘要的结构和要求。这些内容涵盖面广,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做到信手拈来。

以上三点都是围绕教学的精心设计。智慧设计课堂教学,也是响应“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中有关“一线教师普遍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的要求而提出的倡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需充分利用学生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能, 优化其学习方法,从而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1.2 制作精良的比赛课件

作为大学英语一线教师,我们都明白PPT 制作的重要性与制作注意事项。有学者指出,外语课堂话语是多模态话语[5]。外语教学比赛课堂作为一种特殊的外语课程, PPT 课件是尤为主要的媒体系统,例如图片、语言文字、音频视频、颜色风格、字体风格,排版设计等,给学生带来的视觉效果尤为强烈。笔者的课件制作还是花了不少工夫,包括主题颜色和字体的搭配,图片、视频资源插入的位置排版等,整个PPT 的风格是简明清晰。赛后还得到了观摩的同行教师的夸赞和好评。有个参赛教师比赛时所呈现的每一张PPT 都是黑色背景加白色字体,被评委老师点名评价说PPT 风格过于特别而不够明快活泼,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在笔者参加的那期比赛的上午分组赛中, 一共有6 位参赛教师争夺下午第二阶段比赛的入场资格。其中有一位参赛教师是英国著名大学留学回来的博士教师,发音纯正,表达流畅,语言水平非常高。但是,个人认为,她的课件制作功夫下得不够。比如说,她利用线上的优酷视频来阐述她的观点。现场操作是,她在比赛规定的短短12min 内,复制PPT 中的视频链接,再打开IE 浏览器, 即兴打开视频后拖到她要播放的目标位置,点击播放,播完所需片段后暂停播放。她在比赛中播放了两个视频,都是如此操作,以至于浪费了不少时间, 最后她也因为时间到而匆忙结束了自己的课堂展示。可能有人会说是现场网络或计算机的原因,但是我们作为参赛者,一定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准备及预料到其他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所以,这位教师最理想的操作办法是将目标视频下载到电脑上,然后使用视频剪辑软件将所需要的视频片段精准截取下来, 然后再插入于PPT 之中。比赛时单击视频就能播放了。这个过程赛前要花不少时间,但却可以省下很多比赛中的展示时间。

笔者赛后也浏览了16 位冠军获得者的课件,发现这些课件有以下几个共同点。一是几乎每一个教师的课件制作得都非常精良,动画设计流畅,花了苦功夫。二是每一个多媒体课件的内容都非常丰富翔实, 线上线下资源巧妙融合在一起,包括相关图片、声音动画、线上视频资料、自制的微课视频、英文网站文章、英文新闻报道、中外古典文学名著、时下热播影视剧重大时事解读、思维导图、甚至是来源于个人微信朋友圈的生活截图、 真实的学生作业截图等都有序地穿插到教材文字的讲解之中,生动形象,说服力强。第三是不少课件里都有动态图的运用,比如倒计时,螺旋式旋转,电影式的放映图等,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个技术是笔者欠缺的,要多多学习。

2 专业比赛的赛中呈现

2.1 比赛中教师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有位评委老师简明扼要指出: 语言基本功是英语教师的第一张脸,尤其是单词的发音。不管赛前的教学设计及其他准备工作多么完美, 如果这位英语老师的语言基本功不到位, 作为英语教师去教书育人都是令人遗憾的。在上午的分组赛中,有一个参赛教师在这个发音上不太标准,可她偏偏选择的主题是“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American Individualism)。于是在她的整个课堂展示中都在不断地重复这一不太准确发音的individualism 单词,让下面的观摩教师们一遍一遍地认识到她的发音死角所在。有不少参赛教师部分单词发音有问题,或语言基本功不到位,而没有获得观摩教师们的认可,不能进入到下午的冠亚季军争夺赛,这是比较可惜的事情。因此,英语教师们平日里在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同时,不忘继续学习,苦练语言基本功,尽量攻克自己的发音死角, 努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可用的方法有很多,如多听多练多模仿。这个方面英语教师们应该不陌生,在此就不详述了。

2.2 沉稳冷静的发挥和应变能力

沉稳冷静的临场发挥, 这个就要看参赛教师个人掌握全场的能力了。这个也是笔者所欠缺的能力。在下午的冠亚季军争夺赛中, 当时笔者前面的选手已经结束了比赛, 笔者正在台上等待上场。这时主持人宣布“下面有请7 号选手上场”,于是笔者走向讲台,可是电脑却不合作了,PPT 文件半天打不开。笔者就站在那里干等,略带尴尬地笑了一笑。PPT 文件终于打开之后,笔者紧张急乱之下,说的开场白居然是“Thank you for your time”这样的告别语或结束语,也没有及时自我纠正就立刻开始了自己的比赛。而之后在比赛时就一直在懊恼“我怎么会说出这样的句子? 我应该说I’m sorry for the problem here, and 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patience of waiting for me(真不好意思出现了这么一个小故障,感谢您的耐心等待)”,以至于在“我来叙述”(I Narrate)中的音频播放环节都忘记温馨提醒下面的评委和观摩教师们要注意接下来发出的“引擎故障的警报声”。突然出现的警报声让评委和老师们没有心理准备而感到恐慌。赛后有观摩老师特意关心笔者,说:“你中午是不是没休息好啊, 我觉得你下午的发挥没有上午的好”。所以经过这一次的比赛,笔者丰富了自己的比赛经验,锻炼了自己的控制能力,更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2.3 教师个人风采

最后一点就是教师个人风采了, 尤其是这种稍具表演性质又大规模的教学比赛。评委和观摩教师在出现审美疲劳的时候,如果参赛教师能做到谦逊有礼,幽默有趣,情绪感染力强,那这位教师在前面赛前准备充分,语言基本功扎实的前提下,肯定会脱颖而出,获得佳绩。

3 结语

赛前做好准备,赛中沉稳发挥,赛后也要思考和总结。以上即是笔者结合自己的参赛体验而做的一点思考, 希望能对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及个人发展有所帮助。对于笔者来说,此次比赛锻炼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自己的工作阅历; 同时也让笔者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与需努力奋斗的方向。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终生学习,勇于尝试并使用新技术,新方法于大学英语课堂之中,丰富教学的工作经历,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完善教师的个人修养。

英文题名方法

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 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 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练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激发读者兴趣。

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 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 行, 每行不超过42 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 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

猜你喜欢

题名课件笔者
栖凤阁题名记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计研究
佳石选赏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