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学生青春期的德育方法与艺术

2019-12-26钱丽欣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班级

钱丽欣(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许多家长和教师对青春期的孩子颇为头痛,甚至对青春期的德育教育有一种逃避心理,总是期待着孩子们树大自直,或是以粗暴的态度解决问题。甚至有的家长和教师在闲聊时谈到若是能让青春期晚来等能让学生先平安度过关键的学习期等不切实际的幻想。殊不知自然规律不仅无法改变,而且自有它平衡与发展的道理,若谁的孩子青春期真的晚来,可能家长反而会担心该去看看医生了。实质上青春期误入歧途或走入的误区会纠结于学生一生的作风之中,有的学生在青春期受到不良淫秽期刊影响,在以后的生活中居然以此为美,作践人生。常言道个性如同花香,但人的个性不该有太多负面的味道,该如何把青春期的孩子引导至正确的道路上来呢?那么该如何面对孩子的青春期呢?

青春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其所处年龄段的特殊性,在学生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学生的德育工作应该考虑青春期的特点来进行,同时青春期的学生大多面临升学的压力,学生情绪容易激动,对不如意感到彷徨无助,而内心又没有成熟到应对“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这样的程度,自然会产生许多学生青春期特有的问题,即便没有上述严重的行为表现,相当部分学生的日常表现也有待改进和规范,如在学校传唱侮辱他人性质的顺口溜甚至说脏话。类似的学生显然缺乏良好的自我约束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缺乏容人之心,更别提爱心和恻隐之心,在日常生活中更不懂得去践行尊老爱幼、爱护公物等基本社会公德,日常生活中以大欺小,荣耻不分,破坏公共秩序甚至违法犯罪。这样的学生除却价值观的扭曲似乎也有借机发泄的嫌疑,待人假面的真诚中带有丝丝浊气,违背了基本的做人准则。

青春期的德育不仅是简单的思想品德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以及学生本人的良好配合,涉及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的各个方面,在德育过程重要做到有的放矢,坚持实事求是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针对青春期学生产生的种种问题,当今学校针对青春期德育教育尤其应强调以下几点。

1 注重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合力营造良好德育环境

众所周知,环境对事物的影响虽然不是事物发展主要因素,不是事物内在的发展原因,但也是事物发展重要的外在因素。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中国古代流传着《孟母三迁》和《岳母刺字》等美好的教育典故,在今天的德育过程中,人们更应良好的利用环境,避免不良环境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人之初,性本善,德育之中的学生如同明亮的镜子,往往从外界接纳什么就回馈给外界什么,当今社会依然有许多家长不能够给学生提供好的德育环境和家庭氛围,家庭氛围不良,父母争吵打闹甚至打骂学生,这些因素都容易对学生的性格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处于青春期中的敏感少年。

从心理学角度讲,往往从小生活在批评中的人遇事爱指责他人,从小生活在讽刺中的人平时就爱贬损他人,从小生活在暴力中的人不自觉就会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现实中这样的学生不论自身有多么痛恨生来的环境和周围甚至家人的所作所为,其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都会表现出从小耳濡目染的缺陷和方法,后期的心理矫正、疏导教育都收效甚微,成为什么都懂却本能使然的纠结者,通常都生活在恐惧和忧虑之中,最多的情绪是后悔,看到的东西多是他人的负面和缺点,反之,从小生活在鼓励、认可之中的学生则表现出了无负担的阳光内心,遇事沉着客观,不会主观臆断,也不会随意指责他人,对他人包容性强,自身也充满了自信和乐观。

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要注重了解学生家庭环境,注重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更应注重赏识学生,以鼓励学生为主,以身作则让学生学会包容,学会赞美,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2 加强班级管理,营造班级良好德育氛围

以德育为目标营造良好班级氛围不仅仅是常规的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教师不仅精通管理,也要多学习心理学知识,关注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青春期学生健康生活和学习。健康地生活和学习不仅包含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健康引导,也包含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青春期的学生往往情绪不稳,容易受外界和他人评价的影响,若再加上意志品质薄弱,则十分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

因而班主任对于青春期的学生一定要在这些方面加强管理,着重培养青春期学生对家庭、对学校、对班级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用正面健康的引导充斥于青春期学生的课堂内外,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优良的班风,让每一个青春期学生都能在一个和谐而友爱的班级中生活学习,克服困难,顺利度过人生的十字路口。如是通过良好的班级氛围培育青春期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增强青春期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青春期学生良好的自制力和适应能力。对于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的青春期学生,要密切联系家庭、学校心理咨询室予以疏导、就医。

除此之外,对于部分青春期学生基础的文明教育也必不可少,有的教师认为青春期的孩子又不是小学生,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基础的文明规范和教育,实则不然,许多青春期的学生由于个人经历和家庭环境的一些原因,基础德育缺失,我们德育工作者不能形而上学地搞教学,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相对温和、使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合理的、适度的基础文明教育,如进行一些必要的常规训练和文明规范的讨论。

3 加强各学科与德育之间的联系,紧抓德育效果

对青春期学生的德育过程仅仅依靠德育课是远远不够的,对青春期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更不能纸上谈兵,一定要紧抓各学科与德育之间的联系,结合社会实践。教学中把握各个学科与德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学科的特点,多管齐下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实践中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分析,教育学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提高其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其形成坚强意志。

客观上,各个学科之间都有德育的渗透,而教书育人要放在首要地位的还是育人这一德育目标,因而各学科的教学目标都应列入德育目标,在教学完成后最终的教学环节给予德育的升华,如英语课学习了有关保护动物的单元课程,教师可以最终加入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爱护环境,注重环保的德育内容。

4 结语

综上所述,各科教师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发展”的思想,在教学工作中抓好德育这一根本任务。

针对青春期学生德育的方法与艺术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全方位的关心和探讨,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有着其自身的长期性及不间断性,我们要在注重德育工作的同时也注重结合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注意开展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讲究针对青春期学生德育的方法与艺术。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班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