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校文科专业混合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9-12-26尉艳丽
尉艳丽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河南郑州 451191)
1 高校文科专业混合课程教学现状
1.1 混合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与现状
混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面授教学与在线学习的优势相融合,以达到更有效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导趋势。清华在线网络平台也已经为高校教师提供了较为便捷的线上+线下的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部分教学资源提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教学课件、教学微视频、教学案例及练习题等,并要求学生在线上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线下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授课环节的调整[1]。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是先进的,充分考虑的是拓展教师的课堂空间,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规范化、系统化。
1.2 高校文科专业混合课程存在的问题
但是,在专业课程的混合教改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实现预想中的顺利效果。特别是表现在文科类专业的混合课堂实践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1.2.1 教改口号大于教改实践
混合教改需要教师团队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对于文科类专业课程而言,较难组建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目前多为课程主讲教师一人全部承担混合教改的所有工作。这就直接导致了混合教改的口号多,而实践少。作为主讲教师而言,一方面要面临较重的线下授课任务;另一方面还要在课前做线上教学资源的制作与上传,要在课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有效统计,要在课中对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反馈[2],这对于主讲教师自身而言是很难实现的。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文科专业的混合教改仅仅停留在了主讲教师的教学理念层面。仅仅停留在了课程网络平台上的电子教学资源上。
1.2.2 教改效果次于教改设计
混合教改的主旨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应当说,线下课程教学是要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但是目前文科专业混合教改多数还是以主讲教师自主设计为主。一般的模式是教师在开课之前上传好所有的电子教学资源,然后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再一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看似也是一种较为规范的混合教学设计。但是实质上而言,这种设计并没有真正凸显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1.2.3 师生课堂关系不均衡
在目前的文科专业混合课程中,教师还是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师生的课堂关系还是一种完全失衡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其一教师要求学生学,学生很少主动学,主动问或者被要求问;其二教师督促学生学,重过程轻结果。这并没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教改理念。
2 思维导图的优势与价值
2.1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种有效图形思维工具[3]。它能够充分地利用图形的便利性,将所要描述的主题进行充分的开展。随着社会发展,目前,思维导图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个专业领域。特别是在课程专业实践中。在思维导图的实际教学应用中,思维导图的 制作方法就成了高职教学中的关键良好的思维导图制作方式,可以将大脑中的思维能力完整地融合到思维导图中。在教学技术运用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制作可以采用先进的思维导图制作软件如Mindmanager、Xmind、FreeMind 及 MindMapper等几种, 结合大脑的思维过程,进行可视化的展示,就是思维导图形成的过程。
2.2 思维导图与混合教改目的的趋同性
如前所述,混合教改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在混合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思维导图的工具在这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文科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使用一方面能够使教师清晰教学思路,明确教学重点;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能够使自身将所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并进行有机联系。思维导图还具有良好的人机互动界面,输出端比较友好。用较为流行的XMIND软件为例,能够给制作者较大的灵活使用空间,制作者可以制作主题为核心,任意展开角度,任意选择线条,软件还可以对制作内容进行必要的框架智能调整[4]。总之,思维导图能够让使用者在制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发散思维,另一方面又能整理思维。
3 思维导图引入文科专业混合课程的应用
3.1 《刑法学》与《现当代文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在升达学院文科类专业混合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选择了《刑法学》与《现当代文学》两门专业课程进行了思维导图的应用探索。两门课程都是典型的文科类专业课程,已经开展了近一年的混合教学改革实践,也遇到了前述混合教改所存在的问题。具体做法及效果如下。
(1)在《刑法学》课程中,我们重点在教师的教学设计环节运用了思维导图工具软件。教师在课程介绍、单元导学、知识点体系、重点难点、案例分析五个教学环节分单元进行了思维导图设计。并将设计成果作为线上教学资源进行了共享。主讲教师在技术人员的协助下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将厚达1200多页的刑法学教材精练成为10个单元的思维导图系列,并以十个单元为主题开展分单元混合教学。学生通过线上自主学习,按图索骥,对照教材进行预习,同时及时发现和梳理问题和难点,在教学平台上反馈给教师。教师在线下教学之前,对该单元的思维导图进行适度修正。修正的主要参考即为学生反馈的信息。线下教学的效率大幅提升。
(2)在《现当代文学》课程中,我们重点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运用了思维导图工具。教师要求学生在线上作业提交环节,以分单元的形式制作思维导图,或者按照教师要求专题的形式,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手动绘制思维导图。每个学生绘制数量均达到10份以上。教师对学生的绘制成果从逻辑思路、体系框架、关键词内容、美观程度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计入学生平时成绩。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来在课堂听讲专注程度、笔记内容丰富程度以及知识节点系统程度三个方面的有效提升。
3.2 思维导图在文科专业混合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根据两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应用情况,结合混合课程教学改革的设计初衷,我们认为,应当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混合课程教改中的作用,特别是针对文科专业混合课程教学难以落到实处的具体问题,思维导图的应用模式具有明确的借鉴作用。
3.2.1 教育技术服务人员要和主讲教师有机结合
在混合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中,以专业课程主讲教师为团队负责人,教育技术服务人员参与团队,成为团队成员。技术服务人员并非只是在主讲教师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才出现,而是要在教师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之前就参与教学改革[5]。只有主讲教师和技术服务人员相互沟通,相互认同,并能相互理解教学理念的要求和软件工具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发挥混合教改的作用。思维导图的引入是双方有机结合的重要依托。
3.2.2 建立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主导模式的混合教改思路
思维导图工具的引入能够使学生真正将学习内容内化,能够使教师真正将教学设计翻转。教师的教学设计前提直接决定着整个课程教学改革效果,特别是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以思维导图为主线的教学资源能够非常清晰地展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和要求。
3.2.3 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是思维导图能够实现的主要特点
文科专业混合课程教改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无法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思维导图为作业提交的主要方式,能够让学生强化知识体系,提升动手能力。特别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进行思维导图作业成果的分享和交流,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能够从积累中归纳和提炼评价标准和规范。
4 结语
思维导图不只是一种软件工具,更是一种思维逻辑的方式。在混合教改中有机融入思维导图,能够极大提升教学效率,节省教师团队的备课时间;能够极大促进学习效果,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在文科专业混合教改中,使用思维导图更能使知识系统明晰化、讲授过程科学化、评价体系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