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与应用策略分析

2019-12-26田红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现代化图书管理工作

田红伟

(泰山学院图书馆,山东泰安 271021)

图书作为知识传播的媒介,深受人们青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不断细化,人类需求多样化。在图书领域,则表现为读者需求个性化,这给图书馆里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现阶段,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的弊端已经日益暴露,并且已经无法适应读者需求,除此之外,图书数量的增加也给图书管理工作的进行添加了难度。为了解决高校采用传统管理方式出现的问题,需要在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以此来提高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图书管理工作现代化。

1 图书管理工作的现状

图书是各大高校在校学生补充知识的重要资源,随着近年来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在校学生在学习专业书本知识的基础上,为了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课外知识的扩充,阅读量不断增大,对图书的需求量也有所提高。各大高校为了满足学生读书需求,不仅采购的图书数量增加,而且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中。虽然现在处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馆里的初步阶段,但效果已经明显。尽管如此,目前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1 图书管理机制落后

管理机制是图书管理工作进行的核心,因此,健全的管理机制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进行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在目前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分工不明确、员工责任意识较差的问题。并且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引进,电子图书出现,相关工作人员由于缺乏对电子图书的了解,未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在现阶段,图书管理机制落后是制约图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最大问题。

1.2 图书管理数据库较为单一

图书管理数据库整个图书馆图书资料的整理,有效的图书管理数据库可以直观反应图书馆图书数据的数量和类型,并且通过数据库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但是在目前各大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图书管理数据库显示内容不全面,无法给读者提供较为全面的图书信息,从而影响到读者的体验。

1.3 图书管理效率低

图书管理效率低不仅与工作人员有关,而且与图书管理设备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有的高校中对于借阅图书,还需要办理图书证等手续,流程烦琐,方式落后,影响书籍借阅的效率。(2)有的高校虽然引进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图书管理,但是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知识,无法实现对图书的有效管理。(3)缺乏完善的图书管理流程。图书管理不规范,处于混乱状态,降低了工作人员管理效率。

1.4 工作人员责任心缺乏

对于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来说,具有数量大、任务重等特点,其工作性质决定工作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责任心。但是对于图书管理的工作人员来说,大部分人员单一地将图书馆理解为借书还书的地方,责任心缺乏,综合素质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图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它的优势日益凸显,因而它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的各大高校通过引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提高了图书管理水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阅读的个性化需求。并且,近年来,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图书馆的融合,出现了网络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可谓是给我国各大院校的图书馆带来一次全面的改革。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改变传统的图书管理服务方式

传统的图书馆是给人们提供借还书的服务平台,人们通过在图书馆借阅书籍,来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但是近年来,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于图书管理工作,使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发生改变,并且出现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图书馆类型。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借阅的书籍获取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图书馆提供的互联网平台,获取其他地区或者其他图书馆中所需要的资源,这一重大变化不仅丰富了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而且给各大高校的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平台。

2.2 优化和整合网络信息资源

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大交流网站的出现,每位社会主体都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每时每刻都会有各种信息涌入,人类进入海量数据时代。但在所有的信息中,并非全部都是健康向上的,因此,这就需要图书管理工作者通过互联网平台采用大数据对海量信息进行过滤,优化图书馆的信息环境。除此之外,图书管理工作者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优化整合信息资源,争取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3 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效率

在传统图书馆中,管理工作的进行,属于纯手工进行,这种工作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错误。而在引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图书管理工作时,不仅节约了图书管理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而且有利于管理工作者集中精力进行更加重要的工作。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参与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质量和效率。

2.4 转变管理人员工作内容

在传统的图书馆中,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负责图书的借还记录、整理和检查书籍是否有损坏等工作,工作内容比较单一,倾向于简单工作的重复。但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阶段,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原本的工作内容被信息技术所取代。随着读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转向于突破时空限制,向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图书服务。

2.5 丰富图书内容

在传统的图书馆中,图书资源主要表现为书本、杂志和报刊等纸质版资料。但是伴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图书资源突破原来纸质版的限制变得更加多样化。例如:光盘,电子书,互联网等多种信息载体,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知识的传播方式,与此同时,也拓展了图书的内容。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工作中,让图书馆突破原来借还书中心的限制,逐渐转变为信息交流和传播中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3 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下的产物在融入图书管理工作时存在一些难题。例如:信息库的建立、信息资源的及时传递与更新。为了实现带话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图书管理工作,以下分析了几点应用策略。

3.1 优化图书馆信息设备配置

目前处于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图书管理工作的初步阶段,因此还存在软硬件设施不匹配的问题。因此,要想实现图书管理的彻底信息化,就需要加强资金投入,不断优化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寻找与软件管理水平相匹配的硬件设施,通过软硬件设施的结合,给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3.2 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在网络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图书馆不再是独立的个体,他需要于其他图书馆之间形成合作,通过互联网平台形成互联网的集群管理体系。各图书馆之间通过网络的远程服务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让图书资源突破时空限制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3.3 提供网络的远程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读者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明显,因此,可能会出现某个地域的图书馆无法满足当地读者的需求。这就需要图书馆通过互联网系统提供的远程服务来连接不同地区的信息服务,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加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资源,通过远程服务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3.4 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对于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来说,在传统的管理工作中,工作内容简单,多为单一重复式工作。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引用,需要管理人员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因此,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必须不断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面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

3.5 提供便捷的信息搜索服务

便捷的信息搜索服务不仅有利于管理人员了解图书的借还信息和书籍分类,而且有利于读者在短时间内快速搜索到所需要的书籍信息。搜索服务的便捷化程度可以大大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对于图书馆来说,在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投入资金和技术,建立和优化信息的搜索系统。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融入各大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中。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挑战,因为在计算机的操作中,一旦操作失误,有可能会导致信息数据的丢失。因此,要想使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图书管理工作有效结合,就需要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计算机现代化信息系统,工作人员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现代化图书管理工作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图书推荐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