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室制的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工作室模式优化研究

2019-12-26齐达沈兰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院研究

齐达,沈兰婷

(西京学院,陕西西安 710123)

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主要包含环境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方向,基于国家的科学技术、经济情况、社会状况、文化繁荣程度等,使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艺术的形式美感融入日常生活的相关设计当中,使艺术美感和实用功能相结合,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契合的。艺术设计是明显具有实用性、专业性、科学性、艺术性和社会性的艺术创造,有别于纯粹的艺术创作和传统的工具制作,这是适应于现代社会下人的需求的,是不可忽视的社会进程的一部分。现如今我国的高校开始注重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相对应的基于工作室制的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师工作模式就得到了重视和发展。教师的工作室模式,简单地讲与现在社会中常见的“工作室”是相近的,一般由几个人共同建立,拥有公司的雏形,规模不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任务分配到位,有主导有辅助,大多的事物由全体成员共同商讨决定。这样的工作室模式规模小,但是集中了一批具有相同目标和较为专业的成员,工作效率很高,对于专项研究有利。因此,基于工作室制的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的工作室模式也就应运而生,教师们以专业划分成多个“工作室”,“工作室”以专业技能高的教师或是领导教授为主导,针对艺术设计学院这种专业性和科学性较强,而且门类较多的学院,这种“工作室”模式是一种创新,也是很好的项目研究方式。

1 现阶段教师工作室模式存在的问题

工作室模式有其优势,但是问题也是很明显的,这些问题主要还是受制于大学教育的传统方式,形式创新了,却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1.1 工作室模式的核心主导因素过强

工作室模式是需要一个核心的,无论是社会上的工作室还是大学校内的工作室模式都是如此,有了核心领导才会有明确的行动方向,否则会是一团散沙,逐渐回到传统的教师独自工作的模式,“工作室”就是名存实亡的。目前的大学的工作室模式中,核心往往是更高一级的领导、教授或是专业性很强的教师,他们在某些专业、项目或是一些突发事件中的处理能力较强,因此主导因素强,而其他的一些教师成员往往起到辅助的角色,甚至有的并不愿意参与过多的工作。但是工作室模式的优势就是让一些专业相近、目标相近的教师可以汇聚在一起共同进行实践、共同研究项目,凸显集思广益的优势,如果核心的主导因素太强,那么其他的教师就会被边缘化,对于项目的研究参与度就会大大降低,这样工作室模式的集体性就体现不出来。那么教师对于学生的相关引导就会出现阻碍,因为教师本身对于项目的参与度就不高,那么学生的学术实践研究也只是片面的,无法深入。

1.2 工作室模式的专项研究目标不明确

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采用教师工作室模式的意义就在于,艺术设计的专业性强、针对性强,工作室模式有利于教师们进行专项研究,集合各自的专业能力攻克专项问题,这样既有研究目标,又可以整合人才资源,学院工作更加井井有条。但是目前的问题就是没有针对艺术设计的专项性强的特点进行任务分配,还是教师采用工作室的模式做原先一样的工作,教师之间的联系还仅限于教学问题之间,这样的合作是不够深入的,工作室模式只有形而没有神,对于期待中的项目研究成果是不会有显著的帮助的。艺术设计是有针对性的,它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实际工艺设计与艺术之间的联系,要求将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如果不集思广益攻坚克难,那么这样的专业设置就是流于表面的。

1.3 工作室模式研究问题与市场接轨程度不足

当艺术设计学院采取了教师工作室模式进行日常管理和项目研究的时候,就要与原先的教学方式和其他学院的教学方式有区别,着眼点要更高更远。艺术设计研究的是采用一定的手段将生活中的相关设计和商品与艺术相结合,既然与日常生活有关联,那么自然就是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毕竟商品本身决定价值而市场决定价格,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市场因素是必须要考虑到的。传统的大学教育中,学术研究和市场分析大概率是分离的,尤其是艺术设计这方面,大学教师们做好自己的学术工作即可,毕竟大学教学与社会和市场是有一定距离的。但是如果采取了工作室模式的话,就意味着教师们要针对市场来研究学术问题了,着眼点就更深了一层,对于学校的学术研究是有利的,不在流于表面而是重视实际应用和经济价值,对于学生们和教师都是有好处的。现在的艺术设计教师工作室模式大多处于探索阶段,与市场接轨这一方面都涉足不深甚至是没有涉足,那么学生们进入社会之后对于市场的分析能力就不足,他们设计出来的产品就很难产生好的经济效益,那这样的工作室模式教学就是失败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1.4 工作室模式的数字化程度不高

在大学艺术设计领域推行教师工作室模式要重视数字化的程度,数字时代的来临给许多行业造成了冲击,艺术设计领域当然不例外,尤其是当采用工作室模式的时候就更应该考虑数字化产业给艺术设计的社会应用带来的影响了,尽管大学教育与社会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从实用性和社会性上来考虑,在工作室模式中提高数字化也是很有必要的。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的教师工作室模式往往难以脱离传统的教师工作模式,注重学术研究,注重传统的艺术基本功,对互联网和计算机的依赖性不强。这样是不够的,当工作室模式广泛推行之后,就要收集大量的网络信息来进行市场分析,这样就要求数字化的程度要高,工作室之间的联系也要更紧密。

2 针对模式问题进行的优化研究

2.1 弱化核心引导,增强教师项目参与度

针对工作室模式的核心主导因素过强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一定程度上弱化核心的引导作用,让教师们的参与度增强。在进行项目研究的时候,要遵循一个统一的流程。艺术设计的课题与项目研究应该先经过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协商再决定是否研究、怎样研究,在进行过共同协商之后再有工作室核心拍板开启正式的研究,这样在项目研究的初期,各位教师的参与度就提高了,不再是简单的核心引导甚至是决定项目走向。在协商之后,各位参与项目的教师要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整理成文稿用来共同讨论,决定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在项目研究结束之后,各位教师要针对项目的研究写出心得体会,在项目总结会议上进行汇报,总结经验与教训;还要将项目相关的进程和结果与学生们进行分享,让学生们以这些为实践的材料去研究,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为学生们的研究做出示范和表率。

2.2 针对网络和社会信息确定研究项目

目前的工作室模式存在专项研究目标不明确的问题,研究项目不确定,方向不明确,对于学院发展、教师工作和学生的学术研究都是不利的。笔者的建议是工作室成员们要从原先的课程设置中走出来,因为课程设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维的发散,很难与当今社会的需求接轨,那么研究项目就是短视而盲目的,自然就会有不明确的情况。那么就要弱化课程的影响,增加网络和社会信息的获取,应该寻求学生的帮助,在课堂上汇总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途径收集到的现在社会上的艺术设计行业的信息,并且与学生们探讨预研究项目的可行性与市场适应性,综合学生们的意见和教师群体的意见,明确专项研究的方向。

2.3 做好市场调研,与市场接轨

艺术设计研究的产品应该与市场接轨,要考虑到产品的价值与经济效益。这方面的工作对于学生们来说更为合适,他们日常接触到的购买渠道更多,收集到的应用信息也更全面,有利于市场调研。工作室模式的作用就是更好地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分析研究的专项项目在市场中的经济效益。教师们也要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当今的艺术设计行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与时俱进,研究到底是增加艺术性还是增加实用性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带动行业的发展,为学生们步入社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2.4 增加计算机相关课程设置,提高数字化程度

计算机现在早已普及,但是艺术设计的传统课程对于计算机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造成了数字化程度不高的情况,这是课程设置的问题。采用工作室模式,就必须提高数字化程度,这对于收集整合信息、确定研究方向都是有益处的。教师们要增加计算机相关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从网络入手进行艺术设计相关知识的教学和研究,鼓励学生们多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市场信息,教师们也要通过网络逐步与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脱离,在课堂和工作室讨论时都要从网络入手而不是依赖于旧的课程设置。

基于工作室制的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师工作室模式是对于艺术设计教学的创新,有利于项目研究,有利于教学效率提高,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目前这种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从迈出探索的这一步开始,就意味着大学的艺术设计逐步与社会与市场开始接轨,大学生们的学习将不再局限于课程而是走向了市场,增加了实践和网络在学习中的比重,对于学院工作、学生未来和行业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学院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西行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