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实践”理念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探讨

2019-12-26谭雪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幼师考核高职

谭雪娇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000)

面对着市场上日益急缺的学前教育人才需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了大批的学前教育人才,但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导致学生缺少实践经验,毕业后发现很多现实问题难易适应,再加上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实践与社会需求脱节等,使得培养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已经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全实践”理念是非常必要的。

1 “全实践”理念下实践教学的内涵

我们现在所说的“全实践”教学,就是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所有实践环节作为整体进行定位和统筹安排,从学生入学接受专业教育开始就安排实践教学,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直到学生毕业后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全实践”理念下的实践教学环节,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定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使得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够了解学前教育现状,获得学前教育实践经验,为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需求提供保障,并能积极面对、解决各种问题,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大有帮助。

“全实践”教学理念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都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在传统教学理念中,实践一般都是安排在教学后期、毕业前期,但这样的实践比较仓促,学生可以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并且会短时间容易忘记的;而“全实践”教学理念下的实践环节则是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始实践活动,通过持续不断的实践,接触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为学生积累教学实践经验,虽然学生的压力相对要大一些,对以后的发展的帮助无疑是更大的。而在实践教学空间上,学生除了课堂实践、幼儿园实践、其他托幼机构实践,还可以在不同的场所实践,如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学前实训室、舞蹈房、画室、琴房、机房等,帮助学生积累不同专业技能的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的需求。

2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得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很多高职学校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重理论轻实践

在很多的高职学校中,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多以理论课程为主,文化课、德育课、专业基础理论课等文化课程占据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导致其他实践课程如弹、唱、画、舞、写等能够对儿童智力有极大启蒙作用的实践技能安排比较少,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实践的时间更少甚至只有到毕业前夕的集中实习时间,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实习割裂开来,不能很好地互相印证,很多学生对学到的理论知识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很容易造成学生 “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对学生的专业发展不利。

2.2 实践教学与社会脱节

长期以来,高职学校教师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理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未能及时更新,结果众多的现有课程脱离实际,实践教学与社会脱节,缺乏与现代学前教育专业相适应的针对性,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在这种实践教学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加之,各种理论课、专业课程安排的比重远高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成为一种形式,同样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 实践过程缺乏可操作性

很多高职学校往往在教学后期才安排学生实践活动,但却没有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缺少完善的考核机制,如实践内容、实践形式、组织管理没有明确的制度设计,实践中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的设计没有具体的操作考核,导致整个实践活动太笼统、太随意,很多学生就会走过场、形式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没有太大意义。而且一些学生对教师比较依赖,在没有提出明确要求的情况下,学生不知道实践活动应该干什么,更多的是旁观、协助教师照顾幼儿生活、日常管理等简单的工作,虽然参加了实践活动却没有实质的提高。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说毫无操作性可言,而且会逐渐削弱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对“幼师”这个职业的看法,会影响高职学校的实践教学水平,最终影响学校的持续发展。

4 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4.1 明确定位,转变教学观念

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应明确自己的定位,培养的是将来的幼师人才,而幼教的对象是学前儿童,幼儿对教学的感受和对教师的认可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日常实践教学和一日活动的管理工作中,因此,虽然文化理论课程能够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但对于幼儿来说,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活泼好动、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更符合自己心目中的教师角色,因此高职应将培养具有全面实践能力、能够与幼儿友爱相处的幼师人才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角色定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积极面对社会的发展需求,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合理安排实践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使得整个教学效果更全面、更丰富。除了必要的理论文化基础课程,学校应多安排一些实践项目,并且在时间上延通、在空间上拓展,在教学中从入学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从课堂实践教学、第二课堂逐渐过渡到幼儿园教育实习,贯穿整个教学生涯,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2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活动

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幼师岗位能力为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依据社会需求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活动,具体实践活动如下。

4.2.1 课堂实践教学

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很大一部分需要通过在课堂通过渗透实践教学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实践教学,将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教学有机整合,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大大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实践能力。在专业实践技能课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各种情境,面对各种将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活动,如如何设计幼儿园活动方案、如何与幼儿园家长有效沟通、如何面对形形色色的幼儿及一日活动中的突发状况等,在情境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4.2.2 教育实习与顶岗实习

教育实习与顶岗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专业的大好时机,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更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最好的实践途径和实践机会。通过教育见实习,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前景有大致的了解,有效提升专业认同感,并能更好地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规划和调整,培养自身的岗位意识。在教育见实习,学生以真实的教师身份开展一日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与实际教学相互印证,学生不但可以增强自己在岗位上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在职业岗位中对自己的所学所知进行检验,以查漏补缺,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4.2.3 丰富的课外活动

幼师的要求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各项专业技能,如唱歌、跳舞、戏曲表演、绘画、玩教具制作、活动设计与组织等,但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很难通过单一的课堂教育实现的,而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社团多是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为了共同的兴趣成立的学生组织,在社团中,学生可以找到知音,有积极活跃的气氛,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如音乐协会、歌舞协会、戏剧表演协会等,通过参加这些社团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转变为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学生还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技能比赛,如幼儿故事大赛、手工创作大赛、活动设计与实施大赛,在比赛中检阅自己的所学所知,并不断地吸取经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力。

4.3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学校应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摒弃传统的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考核观念,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如教师可以根据幼师职业能力的结构和要求确定考核的项目和内容,用以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考核与职业资格证挂钩,学生取得的相关证书可以计入考核加分项,如学生在歌唱、舞蹈、美术等技能比赛中获得的荣誉证书可以列为考核的指标,鼓励学生拓展自身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满足社会对幼师不断提高的需求。

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应不断变革和创新,尤其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坚持“全实践”理念,科学设计实践活动环节,并保证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猜你喜欢

幼师考核高职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男幼师荒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家庭年终考核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