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形式下的朋辈心理辅导方式探析
2019-12-26张凯璇
张凯璇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朋辈心理辅导起源于美国,已有50多年历史。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高等院校为了缓解大学生心理辅导需求的增加与专业人员缺乏之间的矛盾,开始在学校培训专职心理辅导的学生,以服务于其他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中的“朋辈”即是指同辈、同龄人的意思。其主要是通过具有心理学知识以及掌握心理辅导技巧的同伴,与另一方进行心灵交流和沟通,给予对方鼓励、慰藉、疏导等,进而达到心理辅导的效果。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朋辈心理辅导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并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迅速推广。朋辈心理辅导秉承“助人——自助”的理念,成为实施性高、推广性强、见效性快的心理辅导模式,其让很多受过一定专业培训的学生成为心理咨询教师的得力助手。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相比较,在年龄、经验、价值观等方面朋辈辅导员都具有独特的优势,辅导者与被辅导对象同吃、同住、同学习,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不存在时空障碍,且没有年龄、阅历上的代沟。根据一项针对朋辈辅导的调查显示,95.52%的大学生在生活或情感中遇到困难会向朋辈求助。虽然如今大部分高等院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以及类似的机构,但是很多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由于一些原因而没有选择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导致自己的心结不能及时解决,最后因为拖延而逐渐恶化,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如今朋辈心理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沙龙”原是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会客厅。从17世纪起,“沙龙”逐渐成了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背景却怀有相同志趣者的社交场所。这种不拘泥于形式,不受阶级限制的聚会被很快应用到了规模小、议题简要、且非正式化的会议方面,由很多“非业内”人士参与、主持、讨论,备有酒水饮食,以及歌舞表演等活动。“沙龙”可以为不同思想的人们提供自由、开放、优质的对话平台,这种不同于少数专业人士及群体的互动方式,可以极大地增进人与人之间交流,并吸引更多的参与者。高校心理“沙龙”在近年来逐渐兴起,成了辅导员工作中的一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它是通过集体交流的形式开展,并最终以多元化的活动和心理体验实现个体的自我反思和情感分享。其本质上是一种拓展训练活动,训练的目标是对每一个参与者的心理、人格进行培训,使其自我提高并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沙龙”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高校中得到了成功的实施和推广,为该项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因此,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实践研究将基于“沙龙”这种形式进行。
1 运用“沙龙”形式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分析
朋辈心理辅导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增强信心,提高人际交往和处理情绪的能力,高校心理学生朋辈辅导员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相比较,在年龄、经验、价值观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辅导者与被辅导对象同吃、同住、同学习,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不存在时空障碍,且没有年龄、阅历上的代沟,而沙龙形式的朋辈心理辅导从其形式、功能和可实施性来看,都很适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业提升、个人发展、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教育。将“沙龙”的形式引入高校朋辈辅导,为朋辈辅导的有效实施增加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沙龙“形式具有规模小、议题简要、且非正式化的特点,组织方便,利于集中,对场地的规模要求不高,每次参与者10~20人左右,且每次的时间控制在1~2h之间,在学生的课余时间方便组织,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沙龙”形式的朋辈辅导,提供了自由、开放、优质的对话平台,成员之间相对轻松,没有传统课堂气氛下的严肃拘谨,也没有教师在场下的心理压力,学生可以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交流,互诉心声,可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大自由度地袒露自己的心理问题。通常每次沙龙会设定相应的主题,也可以根据某一主题开展几期系列沙龙活动,参与成员可以是封闭性的固定人员,也可以每期变动,“沙龙”流程通常包括成员间的相互熟悉、建立契约、主题活动、问题互答等多种形式,成员可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专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困扰进行朋辈间辅导,目前这一形式现在已经成为辅导员工作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2 提高“沙龙”形式下的朋辈心理辅导的有效性的方法探索
朋辈心理辅导具有心理疏导、心理教育、心理援助等功能,在实施过程中,针对辅导实施过程中领导者、团队成员、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等因素,进行了“沙龙”形式下朋辈辅导有效性的探索。
2.1 提高“沙龙”领导者素质
在沙龙中,领导者个人素养和人格品质都对朋辈辅导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领导者本身的人格修养和专业能力是朋辈辅导产生作用的首要因素,因此沙龙的领导者应是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背景的教师或心理委员,领导者应经过专业的培养和训练,具备一定的朋辈辅导技能,有较为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沙龙带领过程中要做得到尊重、热情、共情、保密,遵循“助人自助”的原则,遵守伦理道德,以每个参与者的福祉为最大追求,不过分干涉或引导,帮助参与者用自身的力量和朋辈间的支持解决自身的心理困惑,必要情况下还需要签订保密协议。
2.2 拓宽“沙龙”的形式和朋辈辅导的受众面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虽然年龄相仿,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面临了包括学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绪管理问题、就业压力等多重困扰,大学各个年级的学生也存在不同的阶段性心理困扰,大一新生面临入学适应困扰,大二和大三学生面临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困扰,大四毕业年级则面临着就业和考研的压力,因此可以针对不同困扰的学生开展主题多样的沙龙,另外沙龙的形式也可以拓展多样,可以增加入一些实用性的心理团辅活动和专业讲座,并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营造学生更青睐的朋辈辅导氛围。由于“沙龙“形式下参与人数有限,学校可以定期有规模、有结构的组织此类沙龙,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扩大影响力,增加参与学生的覆盖面,扩大受众群体。
2.3 加强“沙龙”形式下的朋辈心理辅导效果评估
在沙龙的结束阶段,需要对朋辈辅导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评估的维度可以涉及领导者和被领导的主观预期是否达到等多个层次,该课题中每次沙龙结束时都会填写朋辈辅导有效性的自陈式问卷,并定期对参与成员进行约谈,必要时做录音的记载,问卷和约谈内容包括领导者的带领是否温暖有效、主题选取是否契合需求、方案设计是否合理、个人在沙龙中的成长感悟以及对此次沙龙提出的意见建议等。并会对群里成员进行后续的追踪和回访,进一步跟进成员的后续心理动态,适时调整和提供新的“沙龙”方案,可形成一套成熟的“沙龙”朋辈辅导方案,以供推广使用。
3 结语
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发挥出重要的实践作用,朋辈辅导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沙龙”形式下的朋辈心理辅导在可行性和适用性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优势,且内容形式可灵活多样,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开展“沙龙”形式下的朋辈心理辅导还要注意其方式方法和实现路径,对沙龙领导者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必不可少,同时也要对每次沙龙的参与者进行事先的筛选和访谈,以提高沙龙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每次沙龙和总单元结束后,应对领导者和参与者分别进行问卷和访谈,多方面、多层次整合参与者的参与体验和提出的意见建议,结合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需要,开发多种主题和形式的沙龙,真正提高“沙龙”朋辈辅导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