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化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路径研究

2019-12-26韩向阳苏畅张媛媛王绍卿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理论课信仰价值观

韩向阳,苏畅,张媛媛,王绍卿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 071051)

1 大学生信仰危机的现状分析

1.1 大学生信仰状况概述

信仰是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并初步稳定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持续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不可避免的主动或被动地受到了影响,出现信仰问题甚至陷入信仰危机。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信仰的认识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通过对河北金融学院学生的信仰和核心价值观的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河北金融学院不同年级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及认同感,得知部分学生已经出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及获得感低、信仰价值扭曲的信仰危机状况。我们将部分学生的信仰危机及困惑表现概括为三个方面,即信仰缺失、信仰异质、信仰冷漠。由此看来,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情况亟待解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来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信仰迫在眉睫。

1.2 信仰缺失

从我们咿呀学语到我们寒窗苦读数十载,我们一直被灌输一种思想,一种“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思想。然后在我们告别高考进入大学的那一刹那间觉得这个世界都开始变化了,不用读书,不用作业,完全自由了。当自己慢慢控制不住自己躁动的心时我们作为学生的信仰就一点点的开始缺失了。对待自我之外的事情时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时则是“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空虚状态。信仰盲目,摇摆不定,由于缺乏夯实的理论基础和自我定位与认知,由此大学生形成但尚且不稳固的信仰及价值观体系容易被种种从众心理,跟风心态影响,导致大学生不能坚定的遵从自己最初的信仰追求,摇摆不定。甚至产生自我怀疑,陷入信仰危机。

1.3 信仰异质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呈现以多元化、异质化为主要特征的逐渐缺失现象。

1.3.1 个人信仰客体异质化

在被调查者中虽然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占半数以上,但是也应该看到有些学生倾向于西方文化思潮、宗教等,且有少部分学生没有倾向,无个人信仰。

1.3.2 个人信仰动机异质化

在调查大学生在当代社会下所形成的个人信仰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以个人信仰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前进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坚定最终能达到目标、实现价值。但同时也有一少部分人功利地认为认为个人信仰就是如何能够更好就业和自我发展,还有一部分人信仰认识模糊不清,出于跟风盲从状态,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认知。

1.3.3 个人信仰目的异质化

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在物欲横流的多元思想文化交锋中逐渐迷失自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获得的认同感不断减少,并渴望通过其他方式获得个人的满足感。

1.4 信仰冷漠

在多重文化的不断交流中,部分大学生逐渐迷失自我,开始出现信仰的困惑,这也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冷漠态度。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与多元文化的不断融合,使得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也同时出现了多种价值标准,而人们对各种标准的认同与否也各有差异,从而使得原本的价值标准失去了规范力,遭到扭曲,大学生面对着这种选择与诱惑导致信仰出现偏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化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作用机制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灵魂工程”,对信仰危机的化解具有导向作用

核心价值观是上层建筑以及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在判定一个国家的性质时,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程度是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价值观念主宰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占领统治地位的阶级阶层所宣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准则,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成果。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的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它为信仰教育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信仰确立的一把标尺。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社会思想潮流的风向标,能够更加广泛地引起大学生的思想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义在于,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内容,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当中;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实现人生价值;它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基础,引导大学生文明修身。

大学生通过教师授课及单位实习接收知识及思想。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及高校教师以及各大事业单位的人员都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使大学生在信仰形成时期能够将积极正确的思想内化,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当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之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社会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社会中感受到社会的正能量,从而使自己形成的正确的价值信仰得到巩固。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

3.1 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对于信仰是什么、信仰价值的具体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的了解程度并不高。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成果并不是很明显。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向学生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为主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主力军。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只是采用一味的 “灌输”的方式,以单一的教育方式向学生授课,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缺乏生动、鲜活的教学模式。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实行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要树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和教导员队伍为主要团队成员,形成课内授课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加强课内授课的师资力量及课外实践引导员的内在素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引导者及阐述者,而师资团队对于大学生信仰价值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涵的掌握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对此的接受与学习程度。

3.2 培育文化载体,重视社会资源的教育意义

3.2.1 培育校园文化要求我们要能发现校内外培育大学生思想文化的推动要素

通过总结、整理,形成校园文化的组成要素,使大学生在和谐校园文化中潜移默化的确立自己的价值信仰,将此校园文化所形成的的个人信仰与以后的实际工作及工作岗位相结合,在工作中艰苦奋斗、勤奋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要充分发挥社团在培育校园文化任务中的创造性作用,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大力培育支持、鼓励引导学习型社团、学术竞赛型社团、兴趣爱好型社团、社会公益型社团的创立与发展。

3.2.2 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有效运用红色资源来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红色资源和革命文化作为我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长期艰难奋斗而得出的珍贵的思想结晶,是我们对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获得感和认同感的主要依据。它结合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时糅合进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红色资源和革命文化的思想元素能够体现一个人正确的价值信仰与思想观念。通过红色革命实践、红色革命书籍传阅等方式,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刻及明确的把握,从而使得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信仰。

3.3 发挥网络媒体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信仰的作用

3.3.1 将网络技术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去

网络媒体包含了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各个方面,并且生动形象,具有较强的感官冲击力,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赞同。因此,教师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制作更加生动形象,教育方式更加吸引学生一些,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和兴趣,尽可能的扩大信仰教育的感召力和感染力。

3.3.2 开辟网络信仰教育平台安排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

开辟网络信仰教育平台一是要积极促成校内主体之间的联动,也就是说,信仰教育平台的建设既要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热情参与,同时也必须受到来自大学生自身的接受。二是信仰教育平台的内容既要涉及目前已经存在的优秀理论成果,也要结合大学生关注的价值信仰热点的实践问题,切实将价值信仰教育深入到校园内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从根本上喜爱校内价值信仰教平台,减少消极网络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局面。

3.3.3 利用 QQ、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工具

通过发送文件、通知、推送公众号和推文等的方式拓宽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提高信仰教育的质量以及增强信仰教育的影响力。

3.4 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求得真知

一方面,高校在教学中要增添课外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等与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了解社会。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观念和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爱国主义实践、党团教育培训等活动,从而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这样更能增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所接受的价值信仰与现实生活相衔接,自觉地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把中华民族的伟大构想与个人的梦想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出一代负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在大学生信仰形成过程中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运用给予正确的引导,使之确立科学的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只有大学生对科学信仰有执着的追求,才能促使他们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理论课信仰价值观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