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文化思辨能力创新培养研究

2019-12-26刘毓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跨文化大学英语

刘毓容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 412007)

自从丛(2000)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以来,以“文化失语症”为主题的文章在知网上共搜出231 篇。笔者对相关文章进行梳理发现,不但英语教育界发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症,而且范围辐射到了文化,文学,甚至法律界。众多学者呼吁抵制文化殖民,重建中国文化自觉。自21世纪以来,文化自信提高到了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语言不仅表现对象,更表达价值,并不意味着外语课程必然只能传递目的语语言与文化,或成为目的语语言与文化拥趸。正如语言通过对话实现意义。文化也以他者为镜像。不同的文化带来的不只有挑战,也有机会。外语课程中,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并举,平等对话,同样有可能促进学习者一方面从不同的视域反思母语文化,另一方面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目的语文化,从而,对比发现不同文化的独特价值,获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 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传统文化输入的时代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英语作为通用语的时代需要,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不再预设,依赖,迁就于英语国家的语言语用以及他们的文化规范和标准。也不再以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作为标杆在交际中评判是否正确与否。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互相尊重对方国家的价值观和文化习惯已成为国际规则,以完成交际任务为目标,不必过于担心自己的语言规则,不必纠错,重心已放在吸收他国文化的同时也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文化内容,发出属于该国文化的自己的声音。在此背景下,作为英语课堂不再是教授语言技巧,而是转向文化的碰撞和表达该国文化的目的,让学生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好声音。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学者在研究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渗透方面有一些建树。Helene 等学者研究了德国跨文化研究的现状,意识到了在外语教学中,过多地关注了目的语的文化而忽略了本国文化的输出传播途径的教学,这种现象需要改变,这些观点对我国的跨文化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价值。Michale 在From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to Education for Intercultural Citizenshi 一书中提道:批判性跨文化自觉和与世界公民相互补的“跨文化能力”概念,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是非常有益的。美国课堂教学也非常注重文化教学,在外语课堂教学中,不仅教授目的语的语言技能,也会渗透目的语的文化,但必须强调文化对比而不是文化自卑,培养语言文化的能力。

宋伊雯(2009)对山东师范大学和青岛大学的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和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中国文化掌握程度不错,但对英文表达中国文化有困难。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来自教师和课堂对中国文化的涉猎不足。曾宏伟(2005)认为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期的自我殖民,英语摆在过分重要的位置,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甚至社会都极度重视英语,中国文化成为弱势。他建议从教材和教学角度彻底改变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邓文英(2005)从英语专业学生中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50 名专业教师,从教学的角度分析了造成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的原因,从而从教师能力的角度进一步地提出了改进意见。刘丽华(2018)运用母语负迁移理论解释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语言文化缺失的原因以及解决途径。进入2018年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及其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所以在外语界燃起了又一次将中国传统文化注入英语课堂的热潮。文秋芳(2016)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把英语视为通用语(lingua franca),定义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明了了目的语文化、本土文化以及其他国家文化三者的关系。孙有中(2016)从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了跨文化能力的内涵。提出来批判性思维,对不同文化现象、文本和制品能进行评价,有效与异族文化进行跨文化沟通,在全球多远文化的今天,要从全球文化视角审视中国文化传统,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批判性思维,促进创造性转型和民族文化复兴。

3 文化自信背景下教师课堂面临的困境

文化自信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凝聚力,在新时代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大学英语老师带来了挑战。蒋洪新(2017)提出英语课程关注的焦点应该由语言技能转移到文化内涵上来。作为课堂的掌舵者,教师的文化内涵是否已经跟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否已经吃透并能用英文表达出来,教师文化思辨能力是否已经足够能够培养出具有相同思辨能力的学生? 该文将从教师发展的角度阐述大学英语课堂的文化自信培养。

3.1 教育背景固化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模式与受教育的背景息息相关,同时受教育的过程便是思维方式养成的过程。然而,统观全局,目前,大学英语教师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教师年龄结构偏老龄化,大多都是35 岁以上中青年教师,这个教师群体在接受教育时着重强调的是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英语技能的熟练表达,经常采用熟记、模仿和复述的方式而忽略了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推理的基本思维方式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的记忆力、 模仿力强但逻辑思辨能力却长期处于停滞甚至休眠状态。未曾受到系统的思辨能力训练是导致英语教师思辨能力不足的客观原因之一。

3.2 教师培训机制尚不完善

当前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足,群体来看,大学英语教师的目的语语言素养,要远高于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这当然是改革开放以来外语教育的工具取向的历史原因,也与大学英语教师本身的课程认知与职业追求不无关系。教学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师往往能对目的语历史与文化看看而谈,却对自身所在的中国历史与文化“陌生感”严重,以至跨文化交流彼岸风光独好,然而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并没有随着时代变迁的需要进修中国文化课程,面临此种情况,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站在时代潮头,建立超语言意识,关注本土社会与文化发展,具备更为宏观的价值追求和跨学科视野,坚持历史思维,学会辩证方法,才能真正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促进语言,社会与文化的多方互动。

3.3 科研能力薄弱

文化思辨能力与科研论文写作有密切关系,一篇学术论文从阅读到谋篇布局再到成文,继而反复地修改,最终定稿,每一项活动都需要思辨能力的参与。完成一项具体科研任务反过来又能促进思辨能力的再度提升。外语教师平时关注国家大事少,社交圈小,教学任务重,涉及的领域又是基础问题,故而科研离他们很遥远且耗费精力影响教学,加之,外语类期刊数量有限,普通教师发表论文尤其是核心论文的机会很少,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薄弱,故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3.4 思辨能力的形成性评估方法缺乏

各大高校对教师的评估几乎没有相关的记录,教师备课,考试都由自己完成,并没有对比与评估。这样长期以来,教师容易产生惰性和不思进取。对其思辨能力培养很不利。更不要谈对于学生的思辨能力开发了。建议在教师年度考核中增加思辨能力考核一项,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反驳高校教学,使尚在读书的高校学生努力习得思辨知识! 培养思辨能力以为毕业进入高校工作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使毕业生一进入高校就具备较高的思辨能力,能够满足教书育人的需求。

4 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文化思辨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文化自信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后,大学英语课堂传统文化引入的问题受到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文化比较和文化思辨与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越来越多的文献开始关注思辨能力培养,但文化思辨能力的缺席且如何融入大学英语课堂,并且怎样线上线下学习培养文化思辨能力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广大英语教师从教师源头,教材编写,培训反思,考核评价等多方面入手开始展开,切记因为骨头硬而不敢啃。

4.1 将文化思辨能力作为选拔高校外语教师的依据之一

在信息化社会,大数据时代,知识的获得并非局限在课堂,学生可以从多渠道且比老师的渠道更多,如果一位教师只是知识的搬运工,那他将快速被学生淘汰,也会被社会淘汰。所以当今社会,教师也要转型,把知识的传授转移到学生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上来。思辨能力具有归纳性、综合性、系统性,学生如果获得思辨能力或者在大学培养了思辨能力,就能受益终身。而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更具有挑战性,我国传统文化为我国五千年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不可忽略,也影响着其他国家的文化,一带一路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其他国家的瑰宝。学生怎样对待我国文化,怎样树立文化自信就决定了文化思辨能力的高度,如果教师不具备文化思辨能力或不知如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对思辨能力培养技巧不了解,那培养有思辨能力的学生则成为空谈,在高校教师招聘过程中,应极大增加“文化思辨能力考核”这一项,分数太低应一票否决。

4.2 要大力开发针对教师思辨能力培养的书籍

思辨能力培养自文秋芳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发了思辨能力量表后,思辨能力培养的教材也被出版社相继出版,但在大学英语课堂的使用却少之又少。即使使用也是感叹课时太少无法令人满意。令人满意的做法便是在原有大学英语教材的基础上,利用CBI 原理就同一主题进行思辨能力的题目讨论,或者开展线上思维问题讨论。但针对教师思辨能力培养的书籍可以参照思想者指南系列丛书共3 本。分为基础篇、大众篇和教学篇。专门针对这种刚入门的教师。对于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教师还应该多看一些四书五经的书籍和有关我国传统文化以及跨文化交际的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化思辨能力,经常写一些反思以及比较的文章对比自己的文化素养。

4.3 将思辨力培养作为高校外语教师研修必选项目

教师思辨能力培养应渗透整个教学生涯,目前国内对大学英语教师思辨能力培养已略显重视,主要以开展网络课程培训,线上慕课课程,以及思辨能力培养工作坊的方式开展,效果明显。除了鼓励教师参加国内组织的思辨培养各种培训班外,还可以建立自己学校教师内部教学思辨能力工作坊,教师定期进行聚会,递交思辨能力反思性教学日志。开展一系列思辨文献阅读,建立思辨能力研究的课题合作组,聘请有关专家来指导讲座,以及与各兄弟院校学术合作,开展思辨能力培养教学大赛,通过网络便利,组织微信群共同讨论如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让教师浸泡式学习思辨能力知识,又作用到学生当中去,把课堂变成思辨能力培养的专场。

4.4 把思辨能力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评估

将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和教师自身思辨能力的提高作为年度考核目标,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高校外语教师参与思辨能力学习和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其思辨能力,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对于思辨能力完成情况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限制其一定时间段内评优评先资格。

5 结语

中国文化凝结了中华儿女的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自信的源泉,是一种精神力量。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必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沟通能力和文化自信的复合型人才。“中国文化走出去” 战略给高校英语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反观现状,对英语文化的偏重和对中国文化的弱化导致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该文从对中国文化刚需着手,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开发的角度进行改善。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让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找准自己的定位,发出自己的声音,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还需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跨文化大学英语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读英语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酷酷英语林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