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启蒙辩证法》文化工业理论的现代性批判
2019-12-26栾青刘月
栾青,刘月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长春 130000)
身处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繁杂的现代性问题也接踵而至,需要我们学会用理智去思考并应对。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堪称社会批判理论之父,他们基于现实的时代背景共同创作完成 《启蒙辩证法》一书,其文化工业篇将批判矛头直指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对资本主义文化工业展开激烈的批判,虽然他们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大多集中在理论的批判,但其揭示的人的全面异化的现代化生存困境对于生存在现代化社会的我们而言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启蒙辩证法》文化工业理论的意蕴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直面笼罩在法西斯主义的白色恐统治之下的现实社会现状,深刻反思西方工业文明背后隐藏的现代人的生存危机。当启蒙将人类从原始的神话中解放出来之后,又重新陷入了全新的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新型的神话漩涡之中,现代化洪流中的人们面对新型的神话魅惑再一次的深陷其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致力于对资本主义文化工业进行深刻的现代化批判,揭示潜藏在文化工业内部的运行机制,点醒处于迷醉中的人们进而力求将人们从新的现代化的神话中解救出来,恢复人们自身自由自在的内在本性。《启蒙辩证法》中文化工业理论蕴意深厚,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意识形态专制化理论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最为首要和关键的就是对于文化工业内蕴的意识形态专制化理论的批判,“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1]资产阶级正是通过文化工业的生产隐性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因为“整个世界都要通过文化工业的过滤”[2],整个世界更多的是在生产符合统治阶级意愿的文化产品,日益处于统治阶级的垄断之下。“在垄断下,所有的大众文化都是一致的,它通过人为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框架结构,也开始明显地表现出来。……真理被转化为意识形态。”西方的资本湖之一国家正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批量化”的文化工业生产,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无时无刻的接受文化工业生产的各种文化产品,并且臣服于资本主义的这种绝对的权力。电影、电视、广播、音乐等大众文化产品日益符号化,传达的思想意识越来越单一化,就像是某部电视剧刚刚播出一小段时间,人们便可预知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在现代化文化工业笼罩之下的人们逐渐丧失自己的个性自由,仅剩下借文化工业传达的统治阶级的主导思想。
1.2 商品集权化理论
他们明确指出:“文化是一种充满悖论的商品。它完全遵循交换规律,以至于它不再可以交换;文化被盲目地使用,以至于它再也不能使用了。”由此看来,艺术创作家的作品已经被贴上了商品的标签而丧失了自身本应该具有的高雅本质,日益显现出商品化的性质。文化工业已经丧失了本身应具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转而被交换价值所替代,“商业就是他们的意识形态”。文化工业本应该帮助人们精神上获得解放和自由,却日益显现出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品化的性质,令人们陷入更深层次的精神奴役,也就是说资本主义使文化工业丧失了其为人民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内在价值,文化成为商品并且消费者则成为商品“拜物教”的忠实教徒。
1.3 神话化理论
“文化工业取得了双重胜利: 它从外部祛除了真理,同时又在内部用谎言把真理重建起来。”资本主义社会将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的主体部门编织在一张密密的网络格局之中,源源不断地向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输送大量经过专门化处理的文化产品,通过各种娱乐活动或是消费麻痹人们的痛苦神经,让人们暂时性的忘却生活中的苦痛,处于痛苦中的人们貌似得到了心灵上的慰藉,增强了人们对于这种文化产品的依赖感。总而言之,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表面上已经摆脱了原始神的束缚,开始走上了自由自主的道路,殊不知却陷入了更深层次的神话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自己本身个性的虚假性。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明确指出:“在文化工业中,个性就是一种幻象……个性不过是普遍性的权力为偶然发生的细节印上的标签”,他们觉得在文化工业的强制约束力下的每个人仅仅是可以用来代替他者的类成员,仅仅是现代文明工厂中能够仿制其他人的单一复制品。在文化工业日益模式化的电视节目、艺术作品、电影等的充斥下,殊不知人们在追求个性化的过程中却在逐渐丧失了自身的个性化风格,每个人逐渐丧失对问题思考的批判精神、丧失了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是丧失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们的个性化风格从未真正实现,逐渐转变成资本主义利益攫取的工业文明售卖品,仅仅获得的是暂时的快乐以及表面上的自由。
其次,快乐幸福的虚假性。正如“快乐本该帮助人们忘记屈从,然而它却使人们变得更加服服帖帖了”,“文化工业不断在向消费者许诺,又不断在欺骗消费者。它许诺说要用情节和表演使人们快乐,而这个承诺却从没有兑现; 实际上,所有的诺言都不过是一种幻觉”也就是说这种现代“快乐工业”社会中的人们体验到的是一种虚假性的快乐,而非真正的快乐,仅仅是一种瞬时的快乐,人们体会到的这种层面的快乐仅是人们对周遭事物的点头称是,短暂的快乐之后留给人们的将是无尽的空虚、焦虑和孤独。
最后,全面平等的虚假性。现代社会文明之下的文化工业不断输送单一化的意识形态到人们的思想头脑之中,经受单一化文化产品的影响熏陶,每个人都幻想着自己可以有运气获取和电影、 电视剧中展现在众人面前的光鲜多彩的人生,每个人都可以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就算是平庸无奇的人依旧可以变成英雄。看似传达的思想理论是如此的平等,每个人拥有获得成功的平等机会,但是在这种意识形态影响之下的人们会逐渐丧失自己本身应该具有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仅仅是幻想着某天成功的机会会降临在自己身上,幻想着“平等”机会的均摊。“这种平等却意味着人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区别。极端的相似却有绝对的区别,范畴的同一性不能排除个别情形。”正是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之下,人们的思想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继而扭曲人们正确的价值取向,人们的行为自然而然的容易偏离正确的轨道。
2 “文化工业理论”揭示的人的生存困境
“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在启蒙祛昧化的过程中,文化工业转化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较为高级的表现形式,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转而又被引入新的“神话”中无法自拔。他们对文化工业的相关批判理论对我们反思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具有相当程度的警醒意义。现代人们正面临全面异化的生存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消费异化现状
启蒙之后的人们逐渐摆脱原始宗教神话的精神枷锁,转而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用“文化工业理论”映射出大众又被负重以全新的锁链——“商品”的奴仆。生产力的全面提升,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满足最基本的物质需要的基础之上,人们逐渐将目光转移到自己精神需求的层面上。在物欲横流的现今社会,仅仅是实体店面的商品丰富多样,相伴而起的便是新兴的购物软件,各式各样的商品陈列在人们的眼前,人们试图通过大肆购物暂时解放自己疲惫的身心。面对庞杂的商品,人们难以抵制各色商品的诱惑,逐渐沦为商品的奴仆,臣服于消费带来的即时快乐,人们逐渐走向消费不断被异化的时代。
个人本身的消费观念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逐渐被消费所异化,日益沦为消费的奴仆。其一,商品本应是服务于、服从于消费者也就是大众的消费需求的奴仆,以消费者自身的生活学习需要为导向进行商品生产,但是文化工业之下各色的吸睛广告标语、 新型的商品符号日益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逐渐丧失追求实用价值的心理转而选择商品的光鲜的外衣,购买更多与自己实际需求不相切合的商品,日益臣服于商品之下的“符号”;其二,虚假的偶像崇拜。生活上的困苦让人们致力于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带有价值符号意义的商品赋予了商品本不应具有的价值,平凡普通的商品被贴上了地位价值的标签,购买此种商品的人们同样可以获取相应的价值地位。由此,内心孤独的人们貌似找到了寄托疲惫心灵的港湾,便将有价值符号意蕴的商品视为自己的“偶像”,疯狂的购买不必要的商品,享受疯狂购物带来的即时性的解脱。但是这种仅仅是瞬时快乐,这种短暂的欢愉之后便是无尽的空虚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生活的负担,不仅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经济生活压力,而且也给社会生活环境带来额外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2 人的异化现状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之下不仅仅是符号化商品带来的人们消费异化的现状,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消费主体的个人的异化以及单个主体之间每个个体之间的异化的现状。服务于资产阶级统治意识形态的文化工业不仅是对于人们独立个性的泯灭,更加是对于每个个体独立人格的侵蚀,每个人逐渐转变成为与自己本真个性相背离的抽象个体,逐渐丧失作为一个人能成其为人的内在品格,单个人如此,每个人更是如此。其一,单向度的个体。正如书中所言“文化工业的所有要素,却都是在同样的机制下,在贴着同样标签的行话中生产出来的。”娱乐内容的单一化不仅导致人们对于美的认识的偏离而且逐渐将自己的思维方式相固化在同样的实现那个框架之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显得更加“齐一化”,人们消遣相同内容的文化产品,如电视、电影僵化的风格模式,情节设计的缺乏创新性,人们“欣赏”着所谓的新剧、新片,感受着剧目中主人公的悲欢离合,相同的剧情看得多了则此种剧情设置在大众眼中就变得更加习以为常,人们逐渐丧失了对于美的欣赏力和鉴别度。单一化的鉴赏风格之下相伴之的便是单向度的个体,“人们仅从一个角度去看待一切事物: 有用的观念可以衡量一切,而不管它是不是模糊的。”本以为个性独立的个体仅仅变成丧失本我的“单向度的人”;其二,个体之间的异化。现代社会中的人们醉心于新式的娱乐产品之中以寻求摆脱苦痛的方式,但是“纯粹的娱乐会使那些自甘屈就的人在各种各样的联想和毫无意义的快乐中得到放松”,每个人的生活被限定在特定的领域之中,不仅是限定单独个体的自由,更是限制每个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文化工业不仅将单个人转化成物的附属品,也将鲜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转变成为物与物的关系,人与人居于不断异化的现实处境。
2.3 科技异化现状
正如“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 是决不会出现的”[3]。科学技术作为全新的现代化过程中的新兴产物,在更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更加深了资产阶级奴役人们的深度,由此更变革了奴役压迫人们的手段,给人们带来更加深重的生存危机。
其一,转变成新型的奴役工具。科学技术逐渐融入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全新的奴役人们的手段。科学技术在娱乐方式上为电视、电影等剧中所需现场效果提供便利,以往很难完成的电影效果现在仅仅需要简单的操作便可以进行后期制作,人们逐渐依赖于这种审美效果,给人带来震撼的既视感。人们更加依赖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工具给人们带来的生活以及工作上的便利,但是却逐渐迷失自我的价值判断。同时,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科学技术融入文学作品中严重误导人们对于美的鉴赏,正因为科学技术的普遍应用,社会上的文学作品可以被机械性的模仿,人们会难辨哪一个是出自大家之手的真实的文学作品,哪一个是赝品,由此便模糊了人们的审美判断力;其二,科技理性异化的升级。“技术为了促进自我的生存,也不再像巫术那样通过对外在自然的身体模仿,而是通过大脑的自动运作过程,通过将其转变成一种盲目的循环,来完成逐渐接近死亡的过程。”科学技术转变以往奴役人们的途径,转而通过控制人们的思想头脑来控制人们的核心枢纽,更加深层次的奴役人们。科学技术不仅影响人们的日产生活,更加融入社会生产之中,人们的自身价值被扭曲,仅仅承担着生产链条中的一颗螺丝的角色,机械性的安装在所需的任何一条生产线上,人们会的仅仅是机械性的重复以及模仿,逐渐失去本真的自我。
3 “文化工业理论”的现代性批判
文化工业理论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表述了现代性发展出现的问题即消费异化、 人的异化以及科技异化等。随之相对应的就是在于对出现问题的批判,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之策,建设现代化事业。
3.1 消费异化的批判
“文化工业理论”揭示了商品的交换价值大于使用价值时,文化工业的产品完全沦落为商品,自律性被他律性所取代成为其新的特性,商品拜物教就此诞生。阿多诺通过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向我们阐释了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商品化特征的产业本质,也就是说在资本逻辑的同一性统治下文化工业表现出了属性的二重性即商品性和文化性。所以要处理文化产业异化问题必须要先处理商品和文化两个属性的平衡点偏离问题,让商品性服务于文化属性,正确摆放两者位置。
在当代中国文化工业发展也存在着严峻的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我们忽略了商品性和文化性两者的平衡问题,过于注重商品属性,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迎合市场的需求,导致市场混乱以及人们的消费盲目不节制。以市场的流行当作衡量文化产业的标准就是在抛弃文化性内涵,将商品性放在了首要位置,给我们文化产业敲响了警钟,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统一才是现实社会真正需求。
3.2 人的异化的批判
人的自我确证就在于能够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但是在电视、广播等文化媒介的传播之下人的审美开始趋同,在商品性为文化产业的第一性时,人们往往会用经济适用性和市场需要来评判事物。文化本身应当是反思批判自身并且引领人们走向自由平等,但是由于在资本逻辑的控制之下,启蒙走向了其反面,工具理性的发展致使文化内蕴的自律性被他律性像资本、商业等被取代,文化逐渐沦为统治阶级的虚假性和欺骗性意识形态,丧失了反思批判的功能。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大众产生了虚假需求并在高科技手段下让人沉迷于物质消费中无可自拔,让文化工业无孔不入且全面控制人,祛除个体的自由,让人与人相异化、人与物相异化、人与社会相异化。
但是阿多诺只是看到了文化工业的消极一面,忽视了其积极方面。积极方面就在于文化工业也具有多样性,并非所有的文化工业都是宣传虚假的意识形态,也有许多的文化工业能够宣扬正能量,提高社会人群的素质以及提升社会文明发展程度,所以我们对待文化工业理论不能片面的看,更重要的是学会扬长避短,采取辩证看待的态度。
3.3 科技异化的批判
在21世纪中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媒介技术的提高,社会文明发展程度越高。在当代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媒介主要是通过文化工业和其所拥有的科学技术手段,科技的异化固然是一直存在的问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其乐观向上一面,也就是说,当我们利用电视、电脑和广播电视这样的信息传播媒介和其中蕴含在内的科学技术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传达正确的价值观。文化工业在科技的参与下能够更好地创新和发展,只要正确的利用好科学技术,那么科技将带给我们的是智慧之光和丰硕果实。最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所写的文化工业理论在现今时代还能熠熠生辉,说明了其社会批判理论的独特价值,揭示了现代性之殇,工具理性的支配、文化自律走向他律、文化反思和批判功能产生异化、市场审美占据主导地位等发展历程。现代的中国文化工业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在其发展历程中也会和西方国家出现近似的问题,所以我们要认真分析本土国情和理论,纠偏文化建设道路上出现的错误,反思批判社会发展理论,从而对我国的文化工业健康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有重要作用。